教外国人学中文的日子里很开心,我会一直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路上。

 

对我来说,汉语课堂是神圣的。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代表着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备课至关重要,也是学生信任自己的前提。因为有了信任,我和学生才能够在一个融洽的环境中共同进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深有体会。

 

 

教授的学生来自很多国家、年龄不等,最小的有几岁的外国小朋友。对待不同的学员,教授的方法自然各有特点。因为学员的性格、个人教育背景迥异,在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记得一名日本学生在学习初级发音时候,由于日语的发音特点就是r,l不分、声调不分,有一次他问,“老师,你知道什么是栗子?”我说“知道啊,是一种好吃的,每到冬天都能买到,用糖炒的。”刚刚说完,学生着急给我打开手机里一个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原来,他问的是“什么是日子?”我看了才恍然大悟,ok,日子or栗子。还有一次,是一个欧美的少年,十分喜欢滑板。快到上课时间了,我看到他在楼道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推着滑板走,就问他:“你干什么呢?”少年赶忙指着牌子说:“老师,我在小心地滑。”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地、得”,活跃的他便到处去寻找生活中的“的、地、得”之后便大胆应用,闹出了笑话。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每每再和闹出笑话的学生回忆起当初学习汉语时候的迷茫和莽撞,我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我愈发热爱对外汉语:它能使你变的博学,带领你去阅读很多书籍,虽说往往只是为了备一堂课,或是讲一个语法点。因为阅读+不断的丰富自己,才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有说服力。它要求你要时刻保持清醒,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发音标准,不能夹杂自己的口头  禅,字正腔圆,虽然这真的很难,而且也困扰了我好一阵子。它使得你变得灵秀,和朋友多了一些谈资,讲一讲上课有意思的事情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感受到你对工作的认真和令人羡慕的幸福。“If you are not happy, then pretend to be.”作为老师不可以把自己的心情,特别是负面的心情带给学生,因为语言,一定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它也是我心情的缓冲剂,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只要一上完课,立刻烟消云散了。它使你不断成长,和学生共同进步。每每听见学生说:“我的老师很好,我会加油学习汉  语的!” 其实只是因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使得我对这个行业的信心愈加强烈,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如此美好如此幸福的事。

 

我们每一位汉语教师都应该努力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员,对得起别人叫自己一声“老师”,同时也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     

 

来源:http://www.prcba.com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普通话也很好,所以教>>外国人学汉语完全没有问题。其实,跟他们对话,陪他们练习口语,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想高效系统正确的让他们说出句子,这就不容易了。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时,单纯的模仿重复意义并不大,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对外汉语可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甚至都没听说过。所以每当有人说“我是学对外汉语专业的”,都可能听到“是个中国人就能教,还用学?”这样的回复。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把这门学科“小儿科化”了。教外国人汉语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方面均有特别的要求,所以我国的大学设立了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国家教委也要求教师无论取得何种学位都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可见这个专业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为什么你的普通话很好,甚至英语也不错,却教不好呢?

 

首先:你是否对汉语本体知识有清晰的了解?

 

想教好别人,那首先自己就要对所教的东西有深入的了解,从汉语的拼音规则和发音特点,到汉语的词汇构成和语法结构,如果你不懂这些,上课的时候就只能让学生模仿,那学习的时间成本和难度就太大了,学生很容易就会放弃这门语言。比如,语法>>“有点儿”和“一点儿”几乎所有学生都会用错,那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区别吗,如何给学生讲清楚,让他们正确使用,这就会涉及到比较专业的知识了。

 

其次,你是否深入的了解一门外语?

 

一些老师曾经问我,不会外语就教不了汉语吗?课堂上应该禁止说外语,让学生沉浸在汉语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其实之前也被应用过,但就是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我还是觉得会一门外语是非常必要的,这会让老师更理解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遇到的问题和难度,便于跟学生的沟通,而且适当的应用翻译法和对比法会让教学效果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你是否具有成为第二语言教师的综合素质?

 

比如发音是否清晰,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是否标准;是否具有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便于和外国学生较好的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课堂用语该说些什么,哪些句子学生能听懂,哪些句子听不懂;如何备课,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布置作业,做考试评估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总之,没有哪份工作是轻松简单的,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汉语老师,就为之付出努力吧!

 

来源: http://www.prcba.com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经常混淆“有点儿”“一点儿”的用法。本文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从语意,词性,语用和搭配等方面对“有点儿”和“一点儿”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找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好的区分两者的方式。   

 

关键词:一点儿;有点儿;混淆;搭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绝大部分的留学生对“有点儿”和“一点儿”的用法,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上,经常出错。如:“这个东西一点儿便宜”,“你说话一点儿快,慢点说”等等。可见,“有点儿”和“一点儿”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此有必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进一步的辨析,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   

 

一、“有点儿”和“一点儿”易混淆的成因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有点’用作副词,表示程度不高,稍微,作状语;有时是“动+量”,后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宾语,用作谓语。‘一点’是数量词,表示数量少而不确定,可作宾语、定语、主语、补语和状语。”但是两者都有程度轻,有稍微之意,且在英语中都可以用“a little”表示,很明显两者在语义上相近,容易混淆。 

 

两者不仅语义接近,而且修饰成分具有共性。   

 

“有点儿”经常与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连用,表示程度较低。   

 

例:

1、这个人有点儿聪明。

2、今天天气有点儿冷。   

 

在这两个例子中,“有点儿”用作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聪明”状态动词“冷”,都表示程度比较低。   

 

“一点儿”经常是形容词、动词的后续成分,表示“略微”的含义,程度较轻。   

 

例:

1、孩子们现在学习好了一点儿。

2、说话小声一点儿,孩子们睡了。   

 

’上面的例子中,“一点儿”分别放在了形容词“好”和状态动词“小声”后,意味着其对应的形容词、状态动词程度比较低。  

 

由此可见,“有点儿”和“一点儿”都可以同形容词和动词连用,而且在语义上都有表示“少量”“程度较轻”的意义,所以留学生很容易将两者混淆。   

 

二、“有点儿”和“一点儿”语意、词性、语用对比   

 

(一)语意、词性对比   

 

《现代汉语词典》等大多数辞书认为“有点儿”表示的程度不高;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有点儿+形容词,表达一种消极、负面的评价,例:他今天有点不开心;这句话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可以用来表示中性或积极的事情,例:这杯水有点儿烫手。《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提到“有点儿”的特殊用法:“有点儿”有时候是动词和量词的组合,例:锅里还有点儿剩饭。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有点儿”的解释也是一样的“有点儿”作为副词时的含义比较简单。同时“有点儿”的词性是很灵活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都提出――“有点儿”不只是副词,它有时还是一个动宾词组。  

 

在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一点儿”有三个意思:(1)数量少而不确定:买了一点儿东西。/只有这么一点儿啦。(2)和“这么”或者“那么”连用,也可以表示形体或面积小:就这么一点儿地,能盖起大楼吗?(3)用在“不”、“没”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意思相当于“的确、确实”。有时“一点儿”和“不、没”之间也可以插入“也、都”等:刚才老李讲的一点儿不错,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一点儿”的词性比较单一,不管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八百词》,都将其视为数量词。   

 

(二)语用对比   

 

“有点儿+谓词性成分”的语用功能主要是评价,其评价主要分为两类:   

 

(1)是评价事物价值或者特征,   

 

例:

 

①这个苹果有点儿坏了。  

 

②这套卷子出的有点难。   

 

(2)是评价人的特征或行为,  

 

例:

 

①这个人看起来有点眼熟。   

 

②这个老人的背有点儿弯。   

 

同时,“有点儿”后面的谓词性成分绝大多数为消极成分,其次是中性,积极的比较少。例如上面的(1)中的①②和(2)中的②,都是消极成分;只有(2)中的①是中性成分。   

 

“谓词性成分+一点儿”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三种:表示希望、对比和用于描述。   

 

(1)表示希望:   

 

①你要跑快点儿。   

 

②请你再说慢一点儿。   

 

(2)表示对比:   

 

①农村的空气比城市的好一点儿。   

 

②你好像比以前收瘦了一点儿。   

 

(3)用于描述:   

 

①这件衣服虽然贵一点儿,但是穿上非常的漂亮。   

 

②这件衣服太小了,你得穿大一点儿的衣服菜好看。  

 

“一点儿”前面的谓词性成分多为现实类、认识类、中性成分。例如在以上的例子中,全部都为通过行为或者事实得出的快点儿,慢点儿,好点儿,瘦点儿,贵点儿,大点儿这样的认知。   

 

三、“有点儿”“一点儿”与各类词搭配上的对比   

 

(一)与名词的搭配对比   

 

“有点儿”与名词的搭配可以当作是动宾词组,后面只能接名词。这时我们把这种动宾词组理解为动词“有”+“一点儿”+N的搭配。其中,“一点儿”中的“一”为了简洁而省掉了。   

 

例:这瓶子里有点儿水。   

 

小姑娘有点胆小。   

 

“有点儿”和名词的搭配只能是句子的谓语。因为“有点儿”和名词搭配时成了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所以可以在“有”和“点儿”中加“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了变化或完成。   

 

例:

 

公司的业绩终于有了点儿起色。   

 

这个案子终于有了点儿进展。   

 

“一点儿”与名词搭配,表示数量较少,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宾语,而不可以做谓语。   

 

例:

 

一点儿小事,不要担心。(做主语)   

 

老板,多加一点儿肉。(做宾语)   

 

在与名词搭配时,名词都位于“有点儿”“一点儿”的后面。“有点儿”+N在句中只能做谓语,而“一点儿”+N在句中只能做主语和宾语。造成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它们和名词搭配时所形成的结构不同。“有点儿”和名词搭配时,“有点儿”是以自身的动宾短语和名词组成一个谓词性结构,那么它们在句子中就只能做谓语了。而“一点儿”是一个数量词,在和名词搭配的时组成了一个定中结构,这属于名词性结构,那么必然在句中只能作为主语或者宾语。   

 

(二)与形容词搭配时对比   

 

“有点儿”和形容词搭配时,是一个副词,修饰后面的形容词,形成状中结构。且只有“有点儿+A”这一种搭配方式。表示程度轻微的意思:   

 

例:这个裤子有点儿长。   

 

我今天上了一天半,有点儿累。   

 

除此之外,“有点儿”还表示程度有轻度偏离的意思。   

 

例:

 

这个人有点儿自私。   

 

这件衣服有点儿旧。   

 

“有点儿”搭配的形容词大部分都是一些消极不好的词,这是因为“有点儿”本身就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一种委婉的态度。和这些消极意义的形容词搭配起来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某人的评价。而且这些消极的意义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所以这些形容词也是不可控的。虽然“有点儿”后面搭配的形容词大部分是消极的,但也有少量的中性词,以及极少的积极性的词。   

 

例:今天的天气有点儿热。   

 

这个姑娘有点漂亮。   

 

“一点儿”和形容词搭配是很常见的。主要有两种搭配形式:“一点儿+A”和“A+一点儿”。   

 

其中“一点儿+A”多用在口语中,在句子中作谓语。有时该结构经常和“就”或者“就这么/那么”连用,  

 

例:这河一点儿深。   

 

这个院子就这么一点儿大。   

 

“一点儿+A”的否定形式的使用频率要比其肯定形式高。其否定形式为“一点儿+(也/都)不/没+A”  

 

例:你说的话一点儿也不错。   

 

他长得一点也不帅。   

 

“A+一点儿”的使用频率不管在口语中还是在书面语中都非常高,主要用比较句,祈使句以及虽然不是比较句,却具有比较意味的句子中。   

 

例:

 

(1)小明比弟弟高一点儿。   

 

(2)你跑慢一点儿,我快赶不上了。   

 

(3)你应该把这个照片挂得再高一点儿。   

 

由此可见,“有点儿”和“一点儿”都可以和形容词搭配,但是“一点儿”和形容词搭配时的格式比较灵活,表达的意思也比较多。而“有点儿”和形容词搭配只有一个格式,表达的意思也比较单一。   

 

(三)与动词搭配对比   

 

“有点儿”和动词搭配时,只能放在动词前面,作为副词修饰动词。   

 

例:

 

他这么晚没回来,妻子有点儿担心。   

 

这么晚还没吃饭,他有点儿饿了。   

 

“有点儿”都是和一些在语意上不具有强动作性的,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词连用,而且这些动词表示的行为,具有不可控性。不可以和有很强动作性的词搭配。  

 

“一点儿”和动词的搭配很常用,搭配方式也很灵活,大致可以分为:“V+一点儿”,“V了一点儿”和“V着一点儿”。   

 

例:

 

(1)多拿一点儿苹果。   

 

(2)我似乎明白了一点儿道理。   

 

(3)他说话带着一点儿东北口音。   

 

由此可见,虽然“有点儿”和“一点儿”都能和动词搭配,但是从形式上来说,“一点儿”和动词的搭配形式比较灵活,而“有点儿”和动词搭配时只能把动词放在后面。从动词的基本特征上看,“一点儿”常和“吃、走、喝”等动词性很强的动词搭配,具有可控性。而且,像“一点儿”可以用在比较句中,且具有客观性。像是“喜欢、想念、希望”等这类主观意愿很强的动词只能和“有点儿”搭配,而不能和“一点儿”搭配。  

 

(四)否定形式的对比   

 

“有点儿”的否定形式有两种:当“有点儿”是副词时。一般只用“不”否定,即“有点儿不……”   

 

例:她有点儿不开心。   

 

妈妈对他有点儿不满意。   

 

当“有点儿”是动宾短语与名词搭配时,一般只用“没”否定,即“没有一点儿+N”   

 

例:今年没有一点儿过年的气氛。   

 

没有一点儿办法。   

 

“一点儿”的否定形式为:“一点儿(也/都)+没/不”,完全否定。   

 

例:我一点儿也没吃。  

 

他一点儿也没做。   

 

三、结束语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经常混淆“有点儿”和“一点儿”。但是通过上述的大量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儿”和“有点儿”具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从语意上分析,与“一点儿”和“有点儿”搭配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基本意义和特征存在较大的区别。第二,从结构上看,与“有点儿”“一点儿”搭配的各类词,在格式运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而针对留学生常把“有点儿”用成“一点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从“一点儿”的用法入手,从搭配名词,形容词,动词依次讲解,精讲多练,学生掌握其用法后,再接着学习“有点儿”的用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个词的区别和用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吕叔湘,丁树生《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李燕,现代汉语的“一点儿”和“有点儿”――从对外汉语教学说起[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论文来源:《商》 2015年52期 转载注明

 

来源:行知部落网

 

前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是整体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外加入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中国也有不少人生活在了国外,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是中国人,又或者父母双方都是中国人,这些人被称为华裔。

 

>>>老外学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华裔学习汉语的需求同样也很大。对于华裔来说,汉语即是母语又不是母语,大部分人可以说汉语,甚至比较流利。但是,一旦回国,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比,语言上的差异就会凸显出来。

 

华裔的汉语存在着什么问题?

 

我的汉语学生当中有不少的华裔。有从欧美国家归来的,也有从日韩等亚洲国家归来的。他们的汉语有一个共性,就是口语比书面语流利。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一旦有些中国人跟说起古代的传说、典故、成语、谚语,以及唐诗宋词的时候,他们往往就跟不上节奏了。

 

例如,这样的反馈在华裔的上班族里屡见不鲜:在公司里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OK,但是在开会或一些活动当中,发言人的话,常常听不懂。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华裔们十分薄弱的地方。

 

针对以上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提升华裔的汉语水平最有效?

 

对于华裔学汉语,教师应该教的东西远远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比如,有人想学汉字;有人想学商务口语;有人想学中国文化。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去指导他们。更要注意的是,由于他们的汉语水平都很高,在词汇和语法上的问题比外国人少很多,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格外注意专业知识的简化性以及课堂的趣味性,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想学习汉字的学生,你可以找一些有意思的小说或者历史故事,让他在记住这些汉字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到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来源: http://www.prcba.com

1.“看车!”

中国老师带领十来位外国留学生,步行去天津动物园看熊猫等动物。离开学校大门得过一条很宽的马路,疾驶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老师嘱咐过马路的外国学生大声说:“看车,看车!”没想到,几位外国学生立即停住脚步,傻乎乎地注视着来往车辆。原来在这个语境中,老师说的“看车”,是注意来往车辆,确保安全的意思。可是外国学生却理解为“观看、注视车辆”。

2.“反正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在世界杯小组赛上相遇,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队和美国队又碰到了一起,争夺冠军,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位名叫考斯特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以为美国队赢了,并在中国同学面前显摆了一番,结果闹了笑话。考斯特愤愤不平地说:“汉语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那还比赛什么呢?”

3.“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词汇里,“娘”和“妈”是等义词,都指母亲。一位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这位女生求爱信,但一时忘了“娘”字怎么写,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于是情书的开头:“亲的姑妈……”

4.“咱一起上床吧!”

汉语动词“上”与“起”有时意思是相同,如“上楼”和“起身”都是身体向上的意思。但有时意思却相反,如“上床”和“起床”就是两码事。一位美国女生孩和辅导她学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 应邀出席朋友的晚会。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就留宿在朋友里。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孩递来一张纸条:“明天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意思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可是这张纸条,却害得中国男孩半宿没有睡安稳。

5.“天津的王八很多!”

“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到天津快半年了。你们对天津有什么印象?”

“老师,天津的汽车很多。”一位古巴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自行车很多。”一位越南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鱼香肉丝好吃!”一位乌克兰男生说。

“老师,天津的王八很多!”一位韩国男生说。

“什么?你说什么?”老师大惑不解!“你到前边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

韩国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7个工整的汉字:“天津的网吧很多!”

6.“您尽管放心,我会戴安全套的!”

一名外国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大街上车很多,你骑摩托车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位外国学生说:“老师,您尽管放心,我会戴安全套的。”当然他说的意思是“戴头盔”。

7.“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一位教汉语的美国教授,在向美国学生讲授汉语课时,分析汉语“东西”这个词的词义时讲道:汉语词“东西”不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例如桌子、椅字、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东西”,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用“东西”来表示了。——比如,你和我都不是东西。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8.“我方便时,你可不能来!”

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国男生吃饭。一名中国同学说“我出去方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中国学生告知:方便就是去厕所排泄。这位外国学生记住了。一天,一名女生说:“希望在你方便的时候,我到你这里来做客。”留学生听后,立即摆手说:“不,不!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在我方便的时候不要来。”

中国服务行业的口号“为顾客提供方便!”外国留学生理解成为有厕所为顾客服务。

中国人请客时很客气很谦虚,明明是丰盛的酒席,却对客人说:“请大家吃顿便饭。”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如此的大餐“便饭”,便竖起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令全桌中国人顿时没有了胃口。

9.“哪里—哪里”

汉语“哪里—哪里”是自谦的意思,作为对友人赞扬的回应。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W先生参加中国一对年轻人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而新郎却谦虚地说:“哪里—哪里。”W先生觉得新郎认为自己说的不明确,就用生硬的中国话接着说:“新娘的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很漂亮啊!”

10.“含九泉”

上对外汉语课,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人说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老师今天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学生很活跃:“眉开眼笑”“开怀大笑”“兴高采烈”……。老师接着说,“说出来的成语里要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一位美国留学生反应很快,大声抢答:“老师,含笑九泉!”  

 

今天给一个半老年的外国人上课(我把55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的人称为半老年),心里有点小紧张,因为这些人的普遍特点就是“年龄大,见多识广,学习出于兴趣,所以总有很多奇怪的问题,他明明知道,还总想听听你的看法,你说完答案,他们微微一笑,然后半开玩笑的教训你一小下,然后再偷偷乐一会儿。同时这个群体自尊心超强,我很害怕哪句话说得不恰当就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所以每次微笑加卖萌的请他们再读一遍,读错了,也要真诚地语气夸张地夸奖一下” 他们的学习态度常常感染我,我也会经常十分真诚的请教一些问题, 这样课程才能顺利的进行。

 

 

>>老年人学习汉语的人数较少,但也是一类群体,他们跟儿童或者年轻人学习汉语时的状态都不太一样↓↓↓

 

首先:他们学习汉语大都出于兴趣,主动性强,但是太大压力和太大挑战对他们来说不见得效果好。

 

其次:老年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太自信,又有长者为尊这样的观念,所以容易放不开,总是不好意思去说。

 

再次:很多老年人都是出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才学习汉语的,所以教师可以多给他们补充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投其所好,保持他们学习的动机。

 

针对老年学生,一般都建议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保护老年人学习汉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耐心进行讲解,语言上的关注和目光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要多鼓励赞扬,要让他们坚信自己能学好汉语。与此同时,适当降低他们的语言任务难度,能读的就不要求背,能拼的就不要求写,不要让他们对汉语或者对老师望而生畏。

 

来源:http://www.prcba.com

 

 

在教老外汉语的过程中,相信不少老师都被问过关于老北京四合院的问题,下文为您详解!

 

四合院名字中的四指的是东、西、南、北四条边,合指的是四面包围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一个规整的北京四合院建设在东西方向的胡同中坐北朝南,在四合院中北房为正房、南房为倒座房、和东西两侧为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一般只开一个门。大门开在宅院八卦中的 “巽”位也就是东南角。一般建有北房五间(正房三间、两个各有耳房一间),东、西两侧各建有三件厢房三间,南建有四间房,再加上大门洞和垂花门总共有建筑十七个。

 

 

一、四合院中的风水

 

四合院 是“天圆地方”学说的最典型的体现。四合院,大小各有不同,但是都是依据风水学说来布局的。一个规整的北京四合院建设在东西方向的胡同中坐北朝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建造房子与“天圆地方”中论述的地有东、南、西、北四个边相吻合,院子的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角也要有所布置与“四隅”相对,应形成和谐的整体。大门开在东南角的“巽”位典故来自《周易•易轮坤凿度•立轮坤巽民四门》,其中描述:“巽为风门亦为地户。……万形经日,二阳一阴, 无形遁也。风之发泄,由地出处,故曰地户。户者,牖户,通天地之元气。”也就是说,八卦中的巽位,为通风之处,它就像房屋的窗户,可以通天地之元气。在中国传统的风水论里,厕所的安置讲究很多,不能正对房门、不能处于上风口、也不能正对后门。因此四合院中的厕所建在院子的西南角也就是八卦中的“煞”位,就成了最佳选择,据说此位有白虎星。这个角落隐蔽很少有人涉足;在八卦体系中,煞位一般被视为有可能带来凶祸的地方。这里建造厕所,正好可以用排出的污物秽气压住凶祸可以去祸添福。

 

二、四合院中的伦理和宗法

 

四合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伦理道德的体现,宗法就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的规则,而在宗族内部按照尊卑长幼次序来规定继承次序,按照宗族成员各自地位来确定权力和义务。宗法制度的两大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和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殊的权利,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在大宗对小宗之间大宗有绝对的统辖权。北京四合院中的内宅和外宅的划分将以上这两大原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按照“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顺序和位置来安排。一个四合院一般是一家人来居住,其中正房是一家之主居住的地方,后面的后院的一排房子称为后照房,一般是长子和夫人居住。东西厢房分配给其他子女居住。此外外院的倒座房是下人住的,在东南角上一般是厨房。

 

三、四合院中的等级制度

 

为了标志不同的辈份,不同的家庭地位,四合院中的北屋、东屋、西屋尺寸都是不一样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正房是全院中最高的建筑,面积也是最大的,房基和柱石等来增加高度,以此来表现出中心地位。作为下人和客房是用得倒座放则是最矮小的房屋。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关系、辈分和主仆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四合院可谓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缩影。

 

 

四、合院的门面与社会地位

 

在封建社会中门面是出户主的等级和社会地位的体现,再当时的典章制度对门的规定十分严格。北京四合院的大门无论是样式、大、小、颜色或装饰都有严格规定。四合院的大门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形式。大门的大小与一间倒座房的宽度一致,高度要高于左右两侧的建筑,大门两侧的墙壁也向外突出并经过特殊装饰。大门的地面被逐步垫高,使步入四合院时有一种步步登高的感觉。当然,大门的高度或台阶的层数按照不同的社会地位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因此看到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就能判断出主人的社会地位。   

 

金柱大门:在四合院的大门中以金柱大门最为气派。一间房屋屋脊下的柱子叫中柱,最外侧的柱子称为檐柱,在中柱与檐柱之间的柱子称为金柱。金柱大门的门扇就安装在外侧金柱的位置,大门的外过道浅而内过道深。金柱大门的其他方面与广亮大门相同,为全吊顶的。尤其是门扇外侧的吊顶、檐檩、额枋之间的垫板上常绘有非常精致的彩绘图案。

 

广亮大门:贵族的大门称为广亮大门,大门直接安装在屋脊正下方,大门的通道里外各占一半。门为两扇,门下有可以方便拆装的门槛,可以方便车或轿子的出入。一般只在门扇内侧做天花吊顶也称为半吊顶。门扇内外两侧的墙面称为邱门,在门扇外侧设有一对刻有精美图案的抱鼓石。

 

蛮子门:门框和门扇按装在外檐柱上的大门叫蛮子门。等级和气势不如以上两种,但总体设计上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是一致的,由于门板安装位置靠外门洞里有大约一个房间的空间因而比较实用。

 

如意门:下一个等级如意门用砖墙代替了木材,只有很少的木质装饰或者用砖雕来代替木材,在门的大小也与上面几种相同都属于屋宇大门。

 

一些等级较低的四合院大门宽度不足一个房间宽度的被称为窄大门只有两个门框和门扇。木制和砖制装饰全部省略,内侧过道也十分狭窄。当然对于经济状况不好的百姓则是在墙壁上开一个小门。

 

北京的四合院是从元代建都开始经过明、清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步融入了中华名族的各种传统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周易风水、宗族礼制、家庭伦理和天人合一等观念等都深深地融合在四合院的建造中。

 

来源:http://www.prcba.com

 

 

以下是日本第97回中国語検定試験  準1級  リスニング原稿(大概是>>HSK5-6级的考试)

 

第一题,请听接下来我们所阅读的中文,接着,请继续听问题与所对应的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项,并把选项所对应的数字在答题栏中做标记。共有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原文、问题和选项读两遍。

 

短文1:

 

最近,一家报纸在自己的网页上做了一次关于“幸福和房子的关系”的问卷调查,让读者自由回答。在一个星期之内,就收到了两万多人的回答,其中 60%的人认为“幸福和房子有关系,拥有自己的房子是幸福的家庭所必须的”,他们当中的一半人明确地回答自己已经买了房子。另有20%的人虽然不认为“幸福的家庭必须有房子”,但也认为“幸福和房子有关系”,还有 20%的人认为“幸福和房子没有关系”。

 

不少资料显示,对一般收入的人来说,在中国买房子比其他很多国家都难。以美国为例,30 岁上下的年轻人,收入较高的只需要4年的工资就能买一栋房子,普通收入的有 6、7年的年薪也能买上自己的住宅。而在中国,据说在生活、教育等条件优越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龄的人要买一套房,需要 40 年左右的年薪,在一些自然环境好的中小 城市,相对便宜一些,但至少也要 15 年到 20 年。尽管如此,美国的年轻人对买房并不感兴趣,很多人都选择租房; 而中国的大部分年轻人,为了建立家庭,过上幸福生活,都把早点儿住上自己的房子作为奋斗的目标。有的人为此不得不离开大城市,去了中小城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和两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有关。美国没有户口制度,居住的流动性很强,哪里有工作就搬到哪里住。此外,“赚多少钱,花多少钱、借钱消费、分期付款”等消费观念也很盛行,人们不怎么储蓄。这些使年轻人产生了不愿意被房子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愿意付一大笔钱买房子的想法。

 

在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农业国家,种植粮食,饲养牲畜,都需要安定的场所。所以,人们自古以来就重视固定的 住处,追求稳定不变的“家”,而最能体现“固定”和“不变”的,就是有自己的房子。因此,形成了“有房子才有家,有房子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心理。基于这种心理,拥有自己的房子被当作男人成功的标志,也成了女性择偶的重要条件。一位网名叫“海燕”的读者在回答上面的调查时就说,她选择男朋友要看为人、工作、性格和身高,但如果对方没有房子,就根本不考虑。

 

2006 年,一家食品公司在山东省莱阳市的郊区租了一块农田。这块土地面积很大,离公路不远,旁边还有一条小河,自然条件很好,租金也不便宜。但是由于长年使用化学肥料,土地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自然状态,变得又硬又薄,不论是种粮食,还是种蔬菜,产量都很低。食品公司虽然知道这些情况,可还是签订了使用 20 年的合同。

 

当地的农民们都很好奇,他们想“这家公司花这么多钱租这块农田,他们要种什么呢?”农民们经常去看。可是第一年的春天,公司什么也没种,农田上长出了一片野草。农民们想,可能是刚租下来,时间紧张,没做好准备,从第二年开始种吧。不过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这块土地上也什么都没种,上面的草长得又高又壮,非常茂盛。农民们开始笑话这家公司,说他们不善于经营,五年的租金都白白地浪费了。

 

原来,前几年这家公司什么也不种,是为了让雨水冲淡地里的化学肥料,改良土壤。第六年春天,这家公司把很多奶牛放到了田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活动,随便吃上面的野草。这些奶牛成长得很快,产出了很多牛奶。野草被吃掉了,牛粪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从第七年起,公司把土地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继续养奶牛,另一部分种蔬菜, 一年轮换一次。自由放养的奶牛产出的牛奶营养丰富,口感也好;使用了牛粪的土地上长出的西红柿又大又好吃,别的蔬菜也明显地和使用化肥的不一样。他们公司的牛奶和蔬菜成了闻名全国的有机食品,不光运到国内的很多城市销售,还出口到国外。尽管价格比其他的同类产品都贵,但也总是很快就卖光,一直供不应求。由于这块土地临近小河,又靠近公路,浇水和运输都很方便,他们的生产成本低,盈利多。到 2016 年,这家公司就付清了 20 年的租金。

 

来源:http://www.prc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