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John对学习汉语特别有热情,但是他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之前学习了一个50小时的>>一对一汉语课程,学完后发现自己会说的中国话只那么寥寥无几,因为老师一直和他说英语,最后老师英语到时更加得自如了,反而他除了会写一些汉字以外,收获无几。这让他非常苦恼,从而对学习汉语一度搁置。

 

 

由于对外汉语行业仍在发展中,市场较乱,>>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学习汉语来说,一个好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中文老师懂得合理利用媒介语,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说多少,怎么说,这都可以影响到老外的学习效果。这里以英语为媒介语举例说明一下。

 

>>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加大学生对汉语的输入,语速从慢到快,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汉语培训机构使用沉浸式汉语教学法,时间短,见效快,真正的模拟了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这说明我们应该和学生多说汉语。

 

但是真的就一句英语也不能说吗?当然不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出英语的解释可谓事半功倍,比如一个名词的解释,我们无需浪费时间,讲到“苹果”,一个英语单词“apple”就说明一切了。还有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适当的英语解释,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英汉之间的语境,语用,还有语义差异都比较大,用的时候应该小心一点,否则有时候会伤到学生自尊。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把包里的小食递给了我,我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I do not want to eat”(我不想吃),如果在汉语的语境中翻译过来,似乎完全没什么问题,但是英语语境的人听了以后,就觉得不能接受,随后她告诉我,如果你不想吃,你可以说“no, thank you”,如果你说 “i do not want to eat”就意味着我做这件事情是多余的,很不礼貌,而且你也没有说谢谢。这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了语言的力量。很随意的一句话,直译过来就变成了没有礼貌,不尊重的意思。可见,跨文化交流体现在每个小细节当中。

 

其实,英汉的文化差异直接导致了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是一种高语境的语言,很多含义都是含蓄的。

 

例①“we have already learned that”( 这个我们学过了)这句话我几乎每天都说,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是 “我们早就学过了,你怎么还不知道,你傻呀”。

 

例②“very good”或“well done”,汉语老师已经觉得夸过头了,而在欧美会理解成,“还行”或“一般般”,认为自己说的不好,老师不满意。

 

所以,中文教师在使用媒介语时,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用对了用准了,才能有效果。

 

来源:http://www.prcba.com

 

 

英国人John对学习汉语特别有热情,但是他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之前学习了一个50小时的>>一对一汉语课程,学完后发现自己会说的中国话只那么寥寥无几,因为老师一直和他说英语,最后老师英语到时更加得自如了,反而他除了会写一些汉字以外,收获无几。这让他非常苦恼,从而对学习汉语一度搁置。

 

 

由于对外汉语行业仍在发展中,市场较乱,>>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学习汉语来说,一个好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中文老师懂得合理利用媒介语,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说多少,怎么说,这都可以影响到老外的学习效果。这里以英语为媒介语举例说明一下。

 

>>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加大学生对汉语的输入,语速从慢到快,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汉语培训机构使用沉浸式汉语教学法,时间短,见效快,真正的模拟了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这说明我们应该和学生多说汉语。

 

但是真的就一句英语也不能说吗?当然不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出英语的解释可谓事半功倍,比如一个名词的解释,我们无需浪费时间,讲到“苹果”,一个英语单词“apple”就说明一切了。还有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适当的英语解释,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英汉之间的语境,语用,还有语义差异都比较大,用的时候应该小心一点,否则有时候会伤到学生自尊。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把包里的小食递给了我,我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I do not want to eat”(我不想吃),如果在汉语的语境中翻译过来,似乎完全没什么问题,但是英语语境的人听了以后,就觉得不能接受,随后她告诉我,如果你不想吃,你可以说“no, thank you”,如果你说 “i do not want to eat”就意味着我做这件事情是多余的,很不礼貌,而且你也没有说谢谢。这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了语言的力量。很随意的一句话,直译过来就变成了没有礼貌,不尊重的意思。可见,跨文化交流体现在每个小细节当中。

 

其实,英汉的文化差异直接导致了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是一种高语境的语言,很多含义都是含蓄的。

 

例①“we have already learned that”( 这个我们学过了)这句话我几乎每天都说,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是 “我们早就学过了,你怎么还不知道,你傻呀”。

 

例②“very good”或“well done”,汉语老师已经觉得夸过头了,而在欧美会理解成,“还行”或“一般般”,认为自己说的不好,老师不满意。

 

所以,中文教师在使用媒介语时,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用对了用准了,才能有效果。

 

来源:http://www.prcba.com

 

1.“看车!”

中国老师带领十来位外国留学生,步行去天津动物园看熊猫等动物。离开学校大门得过一条很宽的马路,疾驶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老师嘱咐过马路的外国学生大声说:“看车,看车!”没想到,几位外国学生立即停住脚步,傻乎乎地注视着来往车辆。原来在这个语境中,老师说的“看车”,是注意来往车辆,确保安全的意思。可是外国学生却理解为“观看、注视车辆”。

2.“反正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在世界杯小组赛上相遇,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队和美国队又碰到了一起,争夺冠军,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位名叫考斯特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以为美国队赢了,并在中国同学面前显摆了一番,结果闹了笑话。考斯特愤愤不平地说:“汉语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那还比赛什么呢?”

3.“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词汇里,“娘”和“妈”是等义词,都指母亲。一位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这位女生求爱信,但一时忘了“娘”字怎么写,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于是情书的开头:“亲的姑妈……”

4.“咱一起上床吧!”

汉语动词“上”与“起”有时意思是相同,如“上楼”和“起身”都是身体向上的意思。但有时意思却相反,如“上床”和“起床”就是两码事。一位美国女生孩和辅导她学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 应邀出席朋友的晚会。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就留宿在朋友里。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孩递来一张纸条:“明天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意思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可是这张纸条,却害得中国男孩半宿没有睡安稳。

5.“天津的王八很多!”

“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到天津快半年了。你们对天津有什么印象?”

“老师,天津的汽车很多。”一位古巴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自行车很多。”一位越南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鱼香肉丝好吃!”一位乌克兰男生说。

“老师,天津的王八很多!”一位韩国男生说。

“什么?你说什么?”老师大惑不解!“你到前边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

韩国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7个工整的汉字:“天津的网吧很多!”

6.“您尽管放心,我会戴安全套的!”

一名外国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大街上车很多,你骑摩托车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位外国学生说:“老师,您尽管放心,我会戴安全套的。”当然他说的意思是“戴头盔”。

7.“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一位教汉语的美国教授,在向美国学生讲授汉语课时,分析汉语“东西”这个词的词义时讲道:汉语词“东西”不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例如桌子、椅字、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东西”,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用“东西”来表示了。——比如,你和我都不是东西。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8.“我方便时,你可不能来!”

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国男生吃饭。一名中国同学说“我出去方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中国学生告知:方便就是去厕所排泄。这位外国学生记住了。一天,一名女生说:“希望在你方便的时候,我到你这里来做客。”留学生听后,立即摆手说:“不,不!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在我方便的时候不要来。”

中国服务行业的口号“为顾客提供方便!”外国留学生理解成为有厕所为顾客服务。

中国人请客时很客气很谦虚,明明是丰盛的酒席,却对客人说:“请大家吃顿便饭。”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如此的大餐“便饭”,便竖起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令全桌中国人顿时没有了胃口。

9.“哪里—哪里”

汉语“哪里—哪里”是自谦的意思,作为对友人赞扬的回应。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W先生参加中国一对年轻人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而新郎却谦虚地说:“哪里—哪里。”W先生觉得新郎认为自己说的不明确,就用生硬的中国话接着说:“新娘的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很漂亮啊!”

10.“含九泉”

上对外汉语课,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人说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老师今天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学生很活跃:“眉开眼笑”“开怀大笑”“兴高采烈”……。老师接着说,“说出来的成语里要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一位美国留学生反应很快,大声抢答:“老师,含笑九泉!”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突飞猛进让世人为之震惊!也就是说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在国际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五大洲的各个角落有着>>越来越多的老外在接触汉语,欣赏汉语,学习汉语!那么,这就是一个为世人展示汉语博大精深的良好契机。

 

在中国学汉语选北京,这是最佳之选!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象征之都!据资料显示,由于中外交流愈来愈频繁,来京的外国人数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还在持续上涨。每年外国流动人口在京人数高达百万,常住人口也有几十万。>>北京是外国人在中国人数最多的城市。这里有几代帝都紫禁城,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有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有史上最宏伟的奥体中心,这里的种种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眼球!

 

 

>>老外学汉语和咱们学英文或日文这些外语有很大不同。西方人可能是对掌握拼音比较容易,毕竟拼音是字母组成的,而亚洲这些国家的人对汉字实际上是不陌生的,所以他们学中文就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做积淀!

 

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度人群,以开放、善谈的学习态度学到了不少中文,甚至会时不时来几句京味十足的老北京话逗乐你。而以日韩为代表东方国家的人则比较羞涩、腼腆,几乎学过的汉语从他们嘴里表达出来很不容易,一般不会和陌生人用中文打招呼的,熟人的话也许会说几句你能听懂的中文,其实这样就学中文而言是有一定弊端的。总的来说,欧美人在说上会比日韩国家的人进步更快些。

 

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语言是需要沟通交流的,是一种唇齿运动, 对于老外学汉语这件事儿,咱们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鼓励和帮助,如果碰见了外国朋友打招呼问路的不妨热情回应一下,也许在他回国后想到你就会想到中国,这个时候你就是>>中国的名片

 

来源 :http://www.prcba.com

 

在刚刚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因为是零基础,所以每天都会感到自己的进步。可是学到中级后,进步变得缓慢了,常常觉得词汇量不够,表达的时候也经常词不达意——这是>>老外学中文的一致心声!

 

以下的法子会让老外的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看中文电视剧、电影

 

反复观看感兴趣的中文电视剧或电影。第一遍看的时候,注重看内容和大概的字幕。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确认一下自己知道的中文单词。然后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听到不知道的单词就暂停,查字典,然后倒回去重新看一遍。这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场景和语境,来分析这个生词的用法并牢记。

 

用中文思考

 

说中文当然得用中文来思考,可就是这么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做到的老外有几个?比如,在脑海中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一个人看书的时候等。总之,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用中文思考,等到连梦里都会出现中文的时候就说明成功了!

 

一味地用中文会话

 

这个方法适合于身在中国的老外,因为这需要一个纯中文环境。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点菜的时候;打车的时候……都要一直坚持说中文。这样一直说中文的话,会特别有成就感,而且发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好。等>>中文会话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要像中国人一样的语速来说话,锻炼瞬间反应能力。久而久之,中文学不好都难!

 

这三个中文学习法,足以快速提高老外的汉语水平!

 

来源: http://www.prcba.com

 

 

最近,网上关于“汉字改成拼音文字”的消息让我很震惊,不得不说几句!

 

 

 

我们这一代几乎每个人都会写汉字,从小开始练习,所以现在感觉不到所谓的难易,但是>>对外国人来说,汉字可真是太难了,他们几乎用了各种方式去模仿、记忆,但往往还是像画画一样,所以最后都分类出了一种教学法叫“>>认写分流”,也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可以先认识,会不会写另说。更有很多商务人士,为了更方便更快的掌握口语,直接放弃了书写。其实,很多人曾经呼吁过汉字拼音化,原因很简单,这些人都觉得近代中华民族的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汉字不适用于现代技术和媒体。事实上,汉字不但在21世纪表现强劲,更是数字化时代发展最为迅速,传播最为广泛的成功语言。

 

那>>汉字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汉语极其简洁。比如同样的一本书大概英语翻译要400页,用汉语翻译出来之后,200页左右搞定,可见汉语的表意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其次,只需要学习极少的单字就能通行天下。汉语通用字7000个,常用字2500,次常用字1500,一共3500个字几乎能覆盖99.99%的汉字。可见,汉字的组词能力极强,信息量很大,从意合的角度来说,几个字就能给一个新事物命名,而且很容易被记住。而英语每年都有一万到两万的新词汇产生,这是个浩大且繁琐的工程。

 

再次,汉语表达非常容易理解。汉语是表意文字,往往从字面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明白了意思后就更容易帮助记忆,不需要太多的死记硬背。

 

最后,汉字是单音节文字,思维会更快。经过很多学者研究,幼儿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智力,是让孩子动脑筋的好方法,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他们通过学习汉字来增加自己的记忆力,或者防止患老年痴呆,由此可见,汉字具有很强的益智作用。

 

来源:http://www.prcba.com

 

 

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客套话,所谓“客套话”,是指为了表示自己的客气而说出的一些较为固定的说法。
在不同的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客套话。这对学习中文的老外们来说,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客套话,以下便为老外们盘点一些!

 

初次见面

 

中国人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一般的说法是“你好,我叫XXX,很高兴认识你。”另外,在表示对方是自己很想见的人的时候,一般会说“久仰”。意思是早就听说您了或者早就很想见您了。其中,“仰”是抬头的意思,所以自己抬头看对方,有表示尊敬的意思。

 

初次见面,如果不知道对方名字,在问起对方名字时,一般会说:“您叫什么名字?”,“您怎么称呼?”或者“您贵姓?”等等,这是只问对方姓什么的一种尊敬的说法。

 

问起对方工作,可以说“您做什么工作?”“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或者“您在哪儿高就?”,最后的“高就”意思是您的工作很好,有尊敬的意思。

 

结婚、生子时

 

中国人在参加别人婚礼或者得知对方结婚的消息时,一般会说:“恭喜恭喜,祝你们百年好合。”或者“祝你们新婚快乐,长长久久”。一般送花的话,会送百合花,因为百合花的发音和“百年好合”的简称一样。

 

在得知别人生孩子的时候,如果是男孩,一般说“恭喜你,喜得贵子。”,如果是女孩则说:“喜得千金”。这些都是尊敬的说法。

 

搬家时

 

朋友搬家,我们一般会说,“乔迁之喜”。“乔迁”这个词在对方搬家或者官位上升时都可以用。另外“喜迁新居”也是在这个时候常用的客套话。

 

过节时

 

中国有很多节日,在过这些节日时的说法,一般都是“XX节快乐”。比如,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说“中秋快乐”,元旦的时候说“元旦快乐”。这个客套话在过生日时也可以用,“祝你生日快乐”。 在过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一般说“过年好”。

 

另外,在清明节的时候,一般不会说“清明快乐”。因为清明节是人们祭拜先祖和逝去的亲人的日子,所以,说“快乐”的话,很不合时宜。

 

以上就是不同场合的一些不同的客套话,希望对外国友人们有所帮助。

来源:http://www.prcba.com

 

【导读】文化本身无优劣之分,但是每个人身上的文化烙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三观,在和异文化群体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做出不一样的行为,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

 

作为一名汉语老师,每天都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所以会比别人更多的看到文化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矛盾。

 

 

多年来,五大洲的外国人我基本教遍了,以韩国人为代表。很多韩国学生,曾抱怨过中国人素质低——说话声音大,不打扮自己,还随地吐痰和小便……(韩国人的素质怎么样在这儿就不多说了,每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都有高有低,多样性很强,如果因为一个人而评价整个国家这是典型的刻板印象)然后我就问他见过几个人在地上大小便?她说,在地铁上看见过一次,我又问是妈妈带着孩子的对吧?她点了点头……

 

其实,让孩子随处撒尿这确实不妥,如果我在地铁上看见了,也不免会不忿,但是把这种孩童行为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中国人没素质,又显得也以偏概全了。首先,中国人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不知道怎么做是合适或者不合适的大有人群在,所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很重要!另外,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从而引发出众多问题,如公共设施细节不完善,地铁上真的是有时候找不到厕所,大人还能坚持一下,但孩子可是自控力不强的。当然,上述内容中孩子的妈妈也有些疏忽,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但是如果地铁上有一些明确的标识,标明各站厕所的位置,大人也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孩子上厕所的!

 

韩国人由于一些文化立国政策的原因,特别重视外貌,因为外貌好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你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点,我已经向20多位韩国人证实!仔细想想这和中国人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观念似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艰苦朴素,注重内在,只关注外表的人太肤浅等等。这就是两种价值观,谁对谁错?显然不是。所以我们不可以因为他们特别重视外貌就评论说韩国人太肤浅。同样,韩国人也不能评论说,中国人没礼貌,不爱整洁,这简直都是无稽之谈。

 

学会理解、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我们应该注重的修养!

 

来源:http://www.prc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