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长8.8%、15.9%——

 

海洋经济成新的增长点

 

浩瀚海洋蕴藏的机遇正日益显现。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8%、15.9%。有关专家表示,当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海洋经济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供各类资源保障

 

5月中旬,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在海南莺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装,该设备是中国海油牵头实施的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化示范项目的重要部分,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关键一步。

 

数据显示,海洋能源成为重要增长点。去年我国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总增量80%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742万千瓦,年增长率超80%,新增装机和年增长率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说,海洋新兴产业潜力巨大,近10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水利用等产业茁壮成长。

 

目前,海洋交通运输承担了85%左右的全球货运量,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运输量的90%也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同时,沿海各国普遍选择通过围填海造地解决土地短缺问题,“十一五”以来,我国确权围填海面积达1540多平方公里。

 

海洋提供各类资源保障。目前,全球海洋渔业捕捞量近1亿吨,占全球渔业产量的90%,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

 

“海洋也是高新技术的聚集地。”盛朝迅说,海洋资源的开发难度比陆上资源高,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回报的特点。随着我国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批涉海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深海探测、载人深潜、极地科考、海洋信息等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远洋运输、海洋科技服务、涉海金融等海洋服务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巨大。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到2030年,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海洋产业在增加值和创造就业方面将胜过全球经济整体表现,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到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在2.5%左右。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与此同时,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1.6%,第二产业占比为33.4%,第一产业占比为5%。

 

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有关专家表示,从我国陆海发展规划体系来看,国土规划涉海部分主要集中在临海陆地区域,陆海统筹有待进一步深化,陆海空间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也不够充分。

 

“过去一段时间,为实现GDP总量‘翻番’目标,沿海地区多以填海造地、设立产业园区为条件,吸引项目落地。在相同的发展时段、相邻的区域空间,采用了相同的发展方式,导致产业同质化。”原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介绍,大量围填海增加了土地供应,却改变了海洋属性,破坏了海洋环境,损毁了海洋生态系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凸显。最为突出的是近岸滩涂湿地丧失,严重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孵化场、索饵场和回游路径,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破坏。

 

盛朝迅表示,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仍然不高,关键核心技术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的矛盾突出,还面临不少现实制约。

 

同时,受体制机制及发展路径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海洋领域产学研合作链条也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受阻,知识链、技术链和产业链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据了解,我国多个沿海省份把发展海洋经济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计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要坚持陆海统筹,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沿海区域发展定位,形成我国沿海地区地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王殿昌提出,要打造沿海特色中心城市群,打造沿海大湾区经济圈,打造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高地。

 

“要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机制,以增强产业布局的系统性,产业链、创新链等的协同联动。”盛朝迅说。同时,推动海洋渔业、船舶修造、滨海旅游、涉海服务等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不断提升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间产业分工合作机制。重点依托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二是以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以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促进高端要素向海洋经济领域汇聚。强化改革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价值释放,推动海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

 

来源:科学新闻

 

 

北京时间27日凌晨,美股周四收高,道指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零售板块普涨。市场仍在评估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的政策灵活性。美国一季度GDP萎缩1.5%,上周初请失业救济人数降至21万。半导体行业的巨额并购交易消息受到关注。

  

道指涨516.91点,涨幅为1.61%,报32637.19点;纳指涨305.91点,涨幅为2.68%,报11740.65点;标普500指数涨79.11点,涨幅为1.99%,报4057.84点。

  

中概股周四收盘大涨,蘑菇街涨近28%,宝尊电商涨超25%,知乎涨近23%,世纪互联阿里巴巴逸仙电商百度涨超14%,满帮涨超13%,好未来金山云涨超12%,欢聚集团涨超11%,高途、猎豹移动涨超10%,蔚来凤凰新媒体达达集团、拼多多爱奇艺涨超9%;36氪跌超13%,每日优鲜跌超11%,青客跌超8%。

 

来源:新浪科技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刘文文)26日发布的《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6》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竞争力指数位居G20国家第二,北京、上海、深圳数字竞争力得分三年排名呈逐渐上升趋势。

  

蓝皮书提出的数字中国指数(群)自2017年面世以来,采集了517个指标,累计万余条数据。本年度的数字中国指数测评在原有相关研究基础上创新性构建六大指数,对大数据各领域发展进行综合评估。

  

数字竞争力方面,蓝皮书指出,2019年至2021年,中国连续三年位居G20国家数字竞争力总排名第二名。

  

从全球22个重要城市数字竞争力指数得分排名变化趋势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数字竞争力得分三年排名呈逐渐上升趋势,数字化发展表现异常突出。


数字法治方面,蓝皮书认为,中国数字法治已形成全面竞相发展的格局。其中,广东、江苏、北京、浙江、贵州等地区位列数字法治建设第一梯队。  数字经济方面,蓝皮书指出,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1+5+N”总体格局。其中,“1”是广东省一枝独秀,占据全面引领地位;“5”是北京、浙江、上海、山东、江苏五省(市)竞相发展,各显优势和特点;“N”代表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于上述6省(市)的其他地区。

  

数字安全方面,中国基本形成“一超六强”格局。其中,北京遥遥领先,上海、广东、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分列第二到第七位。

  

数字政府建设方面,中国东部整体强于中部和西部。西部的贵州、四川等省份加码数字政府建设布局,凭借后发优势,正在迎头追赶领先省份,数字政府得分排名位居前列。

  

此外,数字社会方面,中国东部地区整体向好,西部部分地区发展势头强劲。

  

据悉,该蓝皮书是由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研究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理论成果。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作为中国首套大数据蓝皮书,在2017年首次编撰出版,至2022年已连续出版六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尽管预计随着世界股市的总体势头将出现回调,但得益于2021年底经济复苏,越南金融市场有望在2022年保持积极增长势头。

 

这是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BIDV)和亚洲开发银行(ADB)5月25日发布的《2021年越南金融市场和2022年展望报告》中所作出的认定。

 

令人印象深刻的复苏

 

据报告称,在世界形势依然动荡不安和Covid-19疫情仍复杂严峻的背景下,2020-2021年越南经济经历了诸多困难。 然而,得益于适当的疫情防控策略,经济正在快速复苏,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重新开放,到2021年第四季度增速达5.22%,使全年增长率达2.58%,通胀率控制在1.84%的低位。

 

报告还指出2021年越南金融市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其中在HOSE、HNX、UPCOM等3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49.5%,29家商业银行的税前利润占市场份额的80%,增长近32%,运营成本下降15%,数字银行快速增长,手机银行服务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增长75%和87%,不良贷款覆盖率从 2020 年的 105% 增加到 152%等。

 

对越南股市而言,2021年VN-Index增长35.7%,市值增长48.4%,市场流动性增长253%; 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达 757 万亿盾(增长 62%),其中公司债券发行657 万亿盾,比 2020 年增长 42%,新开立的证券账户数量创历史新高(达150 万个账户),比4 年前增加近0.5倍。

 

保险市场的收入保持增长势头(2021年达217万亿越盾,较2020年相比增长近19%),上市的保险公司净利润增长19%。

 

然而,报告还称,银行业市场也存在潜在坏账增加等风险;股市在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期后,正在向下调整、出现价格操纵、信息披露违规、保证金贷款较快增加、投资者使用金融杠杆、人群引领的心理等。

 

2022年前景乐观

 

进入 2022 年,世界经济预计将继续复苏,但因受疫情复杂严峻、俄乌冲突以及供应链持续中断的影响,增速将放缓(增长 3.2-3.6%),商品和服务价格和全球通胀率上涨(从 2021 年的 3.8%可能增加到 2022 年的6%)迫使各国收紧财政货币政策和加息,导致复苏势头放缓和金融货币风险增加。 股市向下调整,走向更加稳定。

 

在开放经济的过程中,越南坚持安全适应战略和采取许多措施以减少负面影响,控制价格和通胀率,随着 2022 -2023年社会经济发展和复苏计划的实施,预计越南经济将在2022 年更好地复苏,增长率可达 5.5-6%,并在 2023 年更高。

 

报告称,在此背景下,尽管预计随着世界股市的总体势头,出现回调,2022年越南金融市场仍受益于这一复苏。

 

专家认为,鉴于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市场整治政策,市场有望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来源:人民报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但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而且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应对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既统筹了发展和安全,考虑了稳增长和防风险,也充分照顾了短期稳定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的需要。


无论是传统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都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会带来大于项目投资额数倍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可以更好地为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各类要素赋能,更好地承载和引领产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和效益。特别是适度超前布局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可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使新基建带来的信息技术更新、产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革新的效能充分释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的比较优势,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也要看到,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必须把握好度。基础设施需要较长的投资建设周期,如不超前部署,可能导致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跟不上发展需要,建成即落后,来回“翻烧饼”,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但是,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过度超前,必然会人为抬高用户成本,也容易形成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把握好基础设施超前建设的度,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围绕重大国家战略作出前瞻性安排;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着眼于未来人口等要素流动方向,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不贪大求全、不好大喜功,避免缺乏章法、脱离实际搞基础设施建设,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此外,还要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必须在保持政府债务杠杆适度的前提下,探索融资方式和运营方式创新,避免超前建设带来新的债务风险。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相关部门及地方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保障,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领域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提升督促检查力度,开展跟踪问效,狠抓落实成效,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

 

自5月6日,英国首先确诊今年以来首例猴痘病例以来,猴痘病毒已波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据世卫组织介绍,部分猴痘病毒的病死率可能达10%。

  

目前,圣湘生物、达安基因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已储备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与此同时,“猴痘概念股”在周五出现异动,之江生物一度冲击“20CM”涨停板。

  

美国采购数百万剂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12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92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同时,世卫组织警告称,猴痘病毒已经在社区隐匿传播,今后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猴痘病毒的致死率较高,且暂时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分为西非进化支、刚果盆地进化支。其中,西非分支的猴痘病毒病死率较低,约为1%,而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达10%。

  

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感染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可能长达21天。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有助于将猴痘和天花区别开。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达到85%。

  

5月21日,据媒体报道,美国报告今年第一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后,美国卫生部门已经订购了价值1.19亿美元的数百万剂猴痘疫苗。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猴痘病毒到底是什么?它又从哪里来?

  

公开资料显示,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猴痘病毒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当时一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世卫组织网站19日更新资料显示,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等动物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随后,猴痘病毒在非洲大陆其他地区出现。2003年,首例非洲大陆之外的猴痘疫情发生在美国,累计数十人感染,传染源可追溯至从加纳运到美国的冈比亚鼠和睡鼠。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可能导致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毒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

  

世卫组织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已有猴痘检测试剂盒储备

  

猴痘病毒在全球多国蔓延后,不少上市公司开启了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储备工作。

  

5月22日,圣湘生物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公司科研产品中已储备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适用于对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相关疾病的快速诊断,并且兼容荧光PCR平台及圣湘生物POCT平台,可在目前已构建完善的新冠核酸检测平台上快速应用。

  

同时,圣湘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圣湘的猴痘试剂在POCT仪器上最快8分钟可检出,常规PCR仪器上可实现30分钟内完成96个样本检测。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该产品的海外注册工作。

  

此外,硕世生物官网显示,公司拥有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货号为JC70115,但该款产品目前并没有取得注册证;达安基因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猴痘病毒相关科研产品储备,但目前暂无相关获证试剂。

  

不过,某生物制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商用的猴痘检测试剂盒,现在公布的公司都是技术储备类的,是供应给疾控部门或者实验室的。如果要实现商用,还有流程要走。但需要商用的话,这个流程也很快。”

  

A股市场上,“猴痘概念股”在周五出现异动。5月20日,之江生物一度触及涨停,达安基因、*ST科华、硕世生物等检测诊断概念股也跟随大涨。

  

近日,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平台向之江生物发问:公司是否有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该试剂盒是否通过了欧盟CE认证?

  

5月22日晚,据之江生物官微消息,之江生物已有的CE注册产品—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通过特异性荧光法测定猴痘病毒的基因片段,可准确鉴别猴痘病毒,助力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与防控。该试剂操作简便、可搭配之江生物AutraMic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全自动完成猴痘病毒的快速、全自动诊断。

 

来源:中国新闻网

 

局部疫情趋势性好转和政策合力开始显现,基本面预期好转驱动A股持续数月的中期修复,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行情节奏上以慢涨为特征,结构上四大主线继续轮动。趋势上,国内局部疫情影响趋势性好转,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循序渐进,稳增长政策落地兼顾密度和力度,政策合力开始显现,国内经济在迈过4月低点后,预计5月开始回到逐月向好的趋势中,A股盈利增速也将在二季度筑底后回升。

  

节奏上,本轮修复行情以慢涨为特征,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渐进的过程,外部扰动尚未完全消除,市场情绪虽有修复,但仍处于低位,机构仓位也依然处于低位,增量资金流入速度相对缓慢。结构上,四大主线继续轮动,建议全年坚定布局现代化基建和地产两条主线,季度继续聚焦复工复产主线,月度关注消费修复主线。

 

  

海通证券:A股3-4年周期的大底部已出现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中美股市相关性上升,但仍是弱相关,其中A股跟跌现象明显。今年4月底以来美股急跌后A股未跟随式下跌,源于中美两国经济周期错位以及股市估值位置不同。A股3-4年周期的大底部已出现,积极因素在累积,现阶段新基建更优,如数字经济、低碳经济,未来逐步重视消费。

  

国泰君安证券:市场仍处于吃饭行情的做多窗口期

  

小满胜万全,市场仍处于吃饭行情的做多窗口期。指数反弹还有空间,但要警惕政策预期从分歧走向一致带来的做多动能衰竭。更应关注的是投资主线将真正开始出现。

  

更优的投资组合:A股增配稳增长价值,H股增配科技龙头。选股的重点在有业绩、业绩确定性高、业绩确定性边际改善的股票,细分龙头将好于尾部公司。推荐:1)政府支出主导的公共投资板块:建筑、电力电网、光伏、风电以及Q2重视消费类建材、钢铁等部分周期中游;2)重视消费品机会的临近:生猪、食品饮料与酒店。3)稳定现金流的方向:煤炭、化工资源品、二线央国企地产、银行。以及H股科技龙头。H股科技龙头与消费对疫情冲击的钝化是重要的见底信号。

  

中金公司:市场已经具备中线价值,关注三个方向

  

展望后市,我们重申市场在政策、估值和资金情绪等方面都具备偏底部的一些特征,市场已经具备中线价值;市场环境依然有一定挑战,后续更多上升空间则需要更多积极的基本面催化剂。尤其是盈利预期的环比改善可能较为重要,在国内“稳增长”加码和海外增长下行的背景下,未来重点关注国内基本面的疫后修复力度,重点包括房地产、消费需求等。

  

当前关注三个方向:1)估值相对低的稳增长板块可能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仍具备相对收益,如传统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等)等;2)前期调整较多、估值不高、中长期前景仍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农林牧渔、医药等;3)制造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风险已经有所释放,转机在于“滞胀”风险、全球流动性和市场情绪因素能否边际改善。

  

广发证券:价值先行,战略看多小盘成长股

  

A股不卑不亢,价值先行,战略看多小盘成长股。我们判断市场将从泥沙俱下转向具备较为丰富的结构性机会建议首要关注价值股,其次关注受益于民营企业信用环境改善,受美联储紧缩影响有限且交易结构不拥挤、前期超跌的小盘成长股。

  

行业配置:1. “旧式”稳增长发力(地产/消费建材/家电/银行);2. “供需缺口”通胀受益资源/材料(煤炭/铜/钾肥);3. 受益于民营信用环境逐步改善且赔率更吸引的小盘成长股(光伏电池组件/半导体设备)。

  

招商证券:A股逐渐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稳增长是当前重要主线

  

5月5年期LPR调降15BP超预期;4月降准落地,超额流动性加速改善,同比增速回升至35%,处在历史较高水平;4月M2增速继续回升10.5%,显著高于名义GDP增速。诸多信号都预示资产价格有上行的动力。流动性的充裕给A股带来了重要支撑。尽管目前有诸多对经济不利的因素,但是资金布局资产增值似乎已经开始。A股已如期企稳回升,逐渐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稳增长是当前重要主线,沿着新开工和施工提速受益板块及疫后经济活动恢复主线的传统周期品、新能源基建等板块可以予以重点关注。

  

安信证券:A股还需等待更为明确的右侧信号,“稳增长”仍是主阵地

  

年初以来,A股市场共计经历三波下跌--反弹行情:反弹主线从老基建—房地产—(疫后修复,4月中旬,以社服、食饮为主)—高景气赛道股。就本轮高景气赛道超跌反弹来看,高景气赛道基于情绪层面的超跌反弹预计接近尾声,后续反弹需要关注增量资金改善的情况。

  

对于市场反转,A股还需等待更为明确的右侧信号,当前处于低位平衡区。我们一直认为国内基本面分子端盈利预期拐点是市场反转的首要核心信号,市场始终期待政策面能出“真招”、“实招”,切实扭转当前国内基本面预期的“好招”。当前,我们建议“心向光明”,二季度期待“或跃在渊”。

  

对于当前四大主线“稳增长、高景气、疫后修复、全球通胀”,我们认为“稳增长”依然还是主阵地(阵地战,不宜来回切换)。

  

1、稳增长领域:在与机构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区域性银行的认可共识>基建链条>房地产链条;房地产(链)再次明显超额需要基本面大幅持续回升的验证,目前市场对此争议较大。我们认为北向资金大幅流入房地产可以作为第二波明显超额的重要信号;

  

2、高景气领域:从当前高景气赛道基本面和景气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景气内部排序是:光伏>国防军工>半导体、新能源车>风电;

  

3、疫后修复领域:在与机构交流的过程中,有两大规律:其一是有疫情必有疫后修复行情;其二是有疫后修复行情必有食饮和社服;

  

4、全球通胀领域:对于通胀,在于投资者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注意力开始放在PPI-CPI传导,也就是必需消费品CPI链条,我们认为这条规律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民生证券:成长反弹临近尾声,为新一轮周期行情作好准备

  

经过接近一个月的反弹后,成长板块中部分已经接近历史反弹幅度已经超过历史中枢,但可能是前期跌幅超过历史均值过大带来的“反转幻觉”。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反弹中,基金今年以来表现分化收敛的幅度明显没有跟上资产价格的收敛程度,“仓位回补”构成了潜在原因。

  

上周的资产价格表现似乎“波澜壮阔”,实际上“风平浪静”,基本面预设路径与此前并无差异:成长反弹临近尾声,选择供需独立于通胀的子行业方能行稳致远。真正的周期即将归来,把握能源的确定性,金属的修复弹性以及能源运输的重要性。推荐:油气、铝、铜、煤炭、油运、黄金、房地产、化肥和银行。

  

浙商证券:A股从反弹走向反转,看好“科港稳”

  

当前我们认为市场迎来第三大拐点,A股从反弹走向反转,建议战略看多。

  

从反弹到反转:三条反转的逻辑。我们认为A股开始从反弹走向反转,一则,股债收益比维度,A股配置价值显现;二则,国内经济底开始清晰;三则,美股影响钝化。换言之,前期压制市场的两大因素,也即国内经济压力和美股扰动,至暗时刻已过。经历了充分调整的A股,开始对利好更为敏感。随着稳增长持续发力,A股从反弹走向反转,近期5年期LPR超预期下调确认反转格局。

  

反转中也分化:选对市场主战场。对A股而言,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结构大幅分化已是常态。我们虽然看好A股反转,但仍是少部分公司的牛市,因此,优化结构选对主战场非常重要。在国产替代和能源革命的背景下,我们仍看好半导体、国防装备、新能源方向,但根据各轮牛市更替的经验来看,下一批牛股将重新洗牌。因此,对于抱团明星股,短期反弹虽好,但借助反弹去伪存真也尤为重要。

  

我们看好【科港稳】,科创板开始反转,恒生科技转折底,稳增长未完待续。我们建议针对半导体、国防装备、新能源方向,挖掘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近2-3年上市的次新股。这批新股产业分布的时代感鲜明、股价充分调整且机构持仓低,具备极大预期差。

  

华西证券:“U”型行情,需避免过度乐观

  

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但企业盈利改善仍需时间。4月底以来,随着上海复工复产推进,市场情绪也得到明显提振。4月27日至5月20日,电力设备、汽车、国防军工、有色金属反弹幅度已超过20%,而银行、房地产等稳增长相关行业涨幅落后。5月至今杠杆资金已连续三周净买入,融资余额小幅回升,表明市场风险偏好正持续修复。5月以来市场日成交额多数时间在8000亿元附近波动,且新基金发行仍处于低位,表明市场仍以存量博弈为主。市场趋势性反转需验证基本面数据的改善和企业盈利重回上行,当前A股企业业绩增速尚未见底,盈利能力改善仍需要时间。

  

投资策略:“U”型行情,避免过度乐观与过度悲观。在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近两周A股走出独立行情,主要是上海复工复产和稳增长政策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振。就当前行情来讲,在资金存量博弈的格局下,反弹不可一蹴而就。目前从反弹到反转的条件还不具备,在积极参与本轮反弹行情的同时,需避免过度乐观与过度悲观,上证指数在3000-3200点,均属于在“U”型反弹行情内的合理波动。中长期视角看,A股处在夯实底部区间,中枢逐步上移的阶段。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稳增长相关,如“房地产、建筑、建材”等;二是疫后修复相关,如“食品饮料、汽车”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年以来,曾经炙手可热的“固收+”基金已屡受质疑。

  

在股债市场大幅震荡、可转债高位回调、新股破发常态化等多重影响的叠加下,以债券打底,通过股票、可转债、打新等增厚收益的“固收+”基金遭遇挑战,百余只产品年内最大回撤超10%,与投资者对“固收+”低波动、稳健的预期大相径庭。

  

市场的退潮正让“固收+”存在的问题放大化,但资管新规下理财进阶的巨大市场缺口却仍待填补。“固收+”如何整装再出发,真正担负起承接中低风险理财的历史使命,成为摆在基金行业面前的一大命题。

  

“固收+”何以“固收-”?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0日,全市场“固收+”基金(主要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3.27%,其中表现最好的产品年内收益8.47%,但同时也有68只产品年内跌幅超10%,最差的几只产品跌幅甚至超20%,堪比权益类基金。

  

再从“固收+”视之甚高的回撤控制来看,截至5月20日,全市场“固收+”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最大回撤为5.83%,其中有160只产品的最大回撤超10%,个别产品的最大回撤甚至超30%,使得不少投资者质疑“固收+”变成了“固收-”。

  

“今年以来股票和可转债持续下跌,若配置比例较高且品种选择不好,净值回撤幅度就会比较大。”华宝安宜债券拟任基金经理李栋梁表示,近两年“固收+”发展比较快,有很多资金借道转债来做“+”的部分,推升了整个转债市场的估值,但股票市场下跌,也会引发转债市场巨震,流动性收缩容易导致股债双杀。

  

从客观环境来说,股债双杀是今年“固收+”整体表现不佳的主要背景。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认为,债券市场随着海外收益率的上升而承压,股票则受疫情等内外因素制约而下跌,基于正股的下跌,整个转债市场的收益也是负的,这些都促成了“固收+”的表现不佳。

  

与此同时,市场的退潮也让“固收+”的一些问题明显暴露。比如,股票和可转债是“固收+”增厚收益的重要来源,但市场上不少“固收+”基金不仅在债券部分以可转债为主,“+”部分的股票仓位和持仓风格也较为激进,与其说是“固收+”,不如说是披着“固收+”外衣的权益基金。

  

以某只被公司打着“固收+”标签宣传的偏债混合基金为例,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债券中有9只可转债,股票持仓也大比例配置了高波动的新能源概念股,且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提高了持股集中度,进一步放大了产品的波动。截至5月20日,该基金年内最大回撤超20%,净值跌幅近15%。

  

“固收+”产品的类似现象并不少见。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有87只“固收+”产品的股票+可转债仓位超过了70%。在行情好的时候,这种相对激进的操作当然带来皆大欢喜,一旦潮水退去则风险一览无余。

  

交易型“固收+”杀跌

  

自诞生之日起,“固收+”就被寄予承接中低风险理财需求的期望,但很显然,部分“固收+”的操作已与这一期望背道而驰。

  

除了上述相对激进的操作风格,有基金经理在采访中还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了“固收+”存在的另一大问题——频繁交易,且这种交易行为已经对市场有所“反噬”。

  

上海某“固收+”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目前市场上的“固收+”存在许多交易型产品,即以固收打底,然后剩余仓位用来频繁交易,换手率较高。为了控制回撤,这种交易行为会使得市场下跌时出现大量止损盘,造成下跌加剧,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全年,“固收+”中偏债混合基金的股票换手率平均高达4.49倍左右,已超过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约2.41倍的换手率水平。

  

“目前国内投资者可能对波动的忍受度较低,在市场下跌时发生赎回,我们已不得不要按照相应赎回比例去调整,而有些基金经理还会因为担心市场下跌更加主动地抛售,造成了更深幅度的下跌。”该基金经理表示。

  

上投摩根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监陈圆明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本轮回撤可能是历史上回撤达到估值低位速度最快的一次,主要原因就是交易型资金的规模占比仍较高,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不够成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体系的波动。

  

陈圆明认为,相对排名的考核方式、过于硬性的回撤要求,都可能是导致“固收+”动作变形的原因,“比如回撤控制,一旦有要求就会出现止损意愿,放大金融市场波动。”

  

如何走出质疑泥潭?

  

虽然“固收+”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率下行、刚兑被打破的大背景下,“固收+”承担着理财进阶的时代使命。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固收+”如何整装再出发?基金经理们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在回撤控制上,陈圆明表示,“固收+”应该利用多资产、多策略之间的负相关性来降低波动,而不是依赖交易。

 

陈圆明还进一步补充,回撤控制应该贯彻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整个环节。第一是事前的风险控制,即对单一资产类别风险进行预先评估;第二是事中的风险控制,随时检测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并努力打破这种相关性,寻找不相关的部分,实现分散投资才有意义;第三是事后的风险控制,包含消除确定性风险、对新风险的识别和定位等。

  

谢屹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固收+”产品的回撤控制主要靠两重力量来保障,一个是不同资产之间的合理比配,一个是资产类别内部的个券分散。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固收+”多资产类别的优势,让不同资产收益的负相关性来对冲彼此,降低波动;另一方面,在股票类和转债类资产内部也需要非常分散,“我们持股和持债数量都在30个以上,这样可以分散个券的风险,降低回撤。”

  

其次,“固收+”不能为了排名和规模而押注单一行业,陈圆明建议以一个宽基指数作为参考基准,尽可能在行业上适度分散,行业、个股的集中度过高均不可取。

  

“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超额收益以及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包括我们是否在多个维度上都获得了超额收益,比如增强配置、行业配置、个股个券配置等维度。”陈圆明说。

  

此外,在大类资产配置上,陈圆明认为,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股票和债券都是风险资产,资产配置不能股债分离,而是要通盘整体地去做解决方案。“从理念上来说,‘固收+’认为固收是安全的,然后加一些风险资产追求弹性收益,但这个理念我是不认同的。固定收益资产并不完全等于安全,股票和债券其实都是风险资产,如果你认为一个资产是无风险但它其实是有风险的,你大概率是容易吃亏的。”陈圆明说。

  

李栋梁则提出了一个更为前瞻的看法——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固收+”的投资重心要从大类资产配置下沉到行业和主题的动态配置。他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期,且总量政策较少,越来越强调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映射到资本市场上,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再看到以前泾渭分明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投资重心应该下沉到行业和主题这个层面。

  

“以前我们看大的宽基指数,现在变成了看主要的行业和主题的盈利增长持续性,还要去跟踪相应的数据,比如说白酒的动销数据、新能源车的产销数据、光伏的装机量等等,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李栋梁说。

  

最后,上述多位基金经理还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点,即“固收+”的投资理念应该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陈圆明表示,“固收+”应该是基于对底层资产的价值评估来进行资产配置,这样才会在市场价值被低估的时候积极入市,给被低估的资产进行定价,为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提供正面贡献。

  

建立投资预期很重要

  

俗话说,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下跌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在基金经理重新审视“固收+”投资的同时,基民也需要重新认识“固收+”,建立起合理的投资预期。

  

陈圆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能和基金持有人达成两点共识:第一,“固收+”并不是一个保本保收、稳赚不赔的产品,绝对收益投资策略也并不等同于投资一定会有正收益,而是指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来进行投资。在严控组合波动和回撤条件下,尽可能为客户争取绝对回报,持有人需要建立合理的投资预期。第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逐渐增多,但投资“固收+”需要持有人对市场、国家有足够信心,虽然中间会有波动,但只要长期来看国家经济是持续向上的,“固收+”产品会给持有人带来长期稳健收益。

  

李栋梁提出,每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对应的预期收益和最大回撤目标也不同,投资人需要清楚认知这一点,然后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产品。另外,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基金管理人必须展示良好的投资管理能力,能够实现产品预设的投资目标。一旦满足这两点,投资人可以对“固收+”拉长投资期限,耐心持有。

  

“今年的市场环境可能令‘固收+’的投资人措手不及,但今年市场的特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预计短期的各种困难过去以后,股债都会迎来较好的修复,尤其股票市场和转债市场,‘固收+’类的产品会重新赢得对纯固收类产品的相对优势。现在是周期的低点,是最艰难的时刻,希望投资人可以对未来市场多些乐观。” 谢屹说。

 

来源:新京报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