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20日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二次上市,中国企业对于“资本出海”拓展了新的想象空间。

 

国际化是新交所最突出的特色。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负责人陈庆对贝壳财经记者介绍,作为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多元资产交易所,新交所约40%市值的上市公司来自新加坡以外地区,其中32%来自大中华地区。她还表示,新交所欢迎中概股、中国的数字经济企业来新加坡上市,新交所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来调整相关制度规则。

 

同时,作为中新资本市场合作的重要部分,新交所与深交所已经完成了ETF互联互通框架合作协议的签订,预计中新ETF互通产品将于今年落地。

 

谈到注册制改革,新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谢采含表示,如果从新交所的改革经验对中国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建议,她认为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沟通配合非常重要,两边紧密联系、加强配合,尽量不要重复监管,让发行人的上市过程更为顺畅,后续的融资、再融资环节效率也能得到提高,市场也会变得更具吸引力。

 

大中华区企业占新交所市值的32%

 

“国际化”的新交所近年更加重视新赛道、新板块的企业

 

中国企业与新交所结缘已久。

 

1997年第一家中国企业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在新加坡上市,目前来自大中华区的企业已占到新交所上市公司市值的32%左右。

 

中国造船行业前五强、全球造船十强企业——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是中国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造船企业,已在新交所主板上市15年,为海峡时报指数(STI)成分股。今年4月,扬子江船业分拆投资业务子公司扬子江金融控股(YZJFH)成功在新交所上市。分拆上市后,两家公司可更专注核心业务,扬子江船业的造船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各自价值也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扬子江金融控股还将在新加坡设立其全球总部。

 

国际化是新交所最突出的特色。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负责人陈庆对贝壳财经记者介绍,按市值计算,新交所40%的上市企业是非新加坡本地企业,其中32%来自大中华地区。与其他交易所相比,新交所非本地上市企业的数量占比最高。目前已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家企业在新交所完成二次上市。

 

除此之外,新交所还支持多币种交易,这是二次上市企业拓展投资者群体、增加全球流动性、降低汇率风险的重要考量。新交所是亚洲最重要的外汇及外汇衍生品交易平台,不仅接受新元计价,还接受英镑、美元、离岸人民币和欧元计价的股票交易。以蔚来为例,上市后蔚来在新交所的A类股票,可以与它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份实现完全转换。

 

据陈庆介绍,从估值水平来看,海峡时报指数(STI)成分股的估值达到14倍(按EV/Ebitda估值法),超过其他主要的国际指数成分股的估值水平。在流动性方面,新交所整体的流动性从2019年到2021年增长了58%,也取得了较为积极的增长。在疫情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频发的情况下,更显示出了新加坡资本市场强劲的抗压能力。

 

对于中概股回流的趋势,陈庆表示,近些年来,不确定性成为市场和投资人最担忧的风险,为了寻求确定性或相对的可预见性,一些中概股选择回流,回到比较熟悉、对后市发展有信心的市场,既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亚洲市场。除此之外,中概股企业回流也有业务布局的考虑,在新的市场为新的业务发展机会、新的融资机会做准备。

 

陈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新交所也欢迎中概股、中国的数字经济企业来新加坡上市,新交所所具备的国际化、高市场化的特点,本身就欢迎中国企业的到来,新交所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来调整制度和规则,适应市场的变化。另外,新交所近年来更加重视新赛道、新板块的企业,例如消费、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欢迎各类新经济企业上市,为新交所带来新的动力。近年来东南亚一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新交所成功上市,例如nanofilm、iFast等,这些企业也可以在业务和战略发展上与中概股实现协同效应。

 

蔚来选择在新交所上市就是一个中国企业通过新加坡拓展业务与融资渠道的例子。谢采含表示,从新交所与蔚来的交流来看,蔚来对于在东南亚的发展十分重视,一些产品已经在欧洲落地了,随着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可以利用新加坡的资源让这样一个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有更好的推广,同时通过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满足其业务拓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蔚来此次在新交所上市采取的是介绍上市方式,不涉及融资,但先把渠道打开,接触更多投资者,为下一次的融资做准备,这是一个好的方法,其他中概股公司在二次上市时也可以考虑这一方式。

 

预计中新ETF互通产品将于今年落地

 

希望进一步拓展债券领域合作

 

中国与新加坡在资本市场监管发展领域的合作则可以追溯至1995年,当年中国证监会就与新加坡金管局签署了合作与信息互换备忘录。2013年,中国证监会和新交所共同搭建中国企业直接上市框架,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新期间,商定开展证券期货监管机构间定期高层对话。自2016年起,中新证券监管部门连续举办中新证券期货监管圆桌会,推进两国监管机构与行业代表对话。

 

第六届中新证券期货监管圆桌会于今年1月26日举行,中国证监会与新加坡金管局就支持双方交易所下一步推出ETF互通产品,并就继续加强中新证券期货市场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目前新交所与深交所已经完成了ETF互联互通框架合作协议的签订,陈庆表示希望能在今年将ETF互通产品落地。在产品的推出方面,新交所希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后落地第一个产品,预计为北向产品(从新加坡出发),即资金来自中国,ETF产品在新加坡上市;南向产品也希望在2022年底之前落地。新交所也希望更多的资管公司和专业机构参与到中新ETF互联互通产品的设计和运作中。

 

陈庆还指出,除了ETF之外,债券也是中新资本市场具有广阔空间的一个合作领域。债券是新交所非常重视的融资渠道,新交所在全球G3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的债券发行和上市方面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新交所也希望打造一个更完整的交易平台,让海外的投资者能够通过新交所接触到以中国资产为标的的一些产品。2020年9月,南方东英资产管理公司与工银资管合作在新交所推出首只ETF,该产品跟踪富时中国政府债券指数,在新交所上市以后募集超过20亿美元的份额,也是以中国国债为标的的全球最大的ETF。这显示出,海外市场对于通过新交所参与中国资产的热情很高,新交所希望与中国在债券领域有更多的合作。

 

建言注册制改革

 

加强监管部门与交易所紧密联系与配合

 

新加坡在证券发行上市监管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制度探索,其新股发行历经了以核准为主到以信息披露为主的改革过程,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改革也有诸多借鉴意义。

 

新交所目前有主板(Main Board)和凯利板(Catalist)两个板块,主板面向大型企业,凯利板面向本地和具有高成长性的国际公司。主板的股票发行上市在2010年前采取逐级审核制度,新交所审核后交由新加坡金管局审核;2010年后改为同步双审核制度。凯利板采取保荐上市制度,由保荐人评估发行人是否适合在凯利板上市,新交所不直接审核发行人,而是监督发行过程。

 

谢采含表示,在具体的审查内容方面,新交所由原来的实质性审查转变为以信息披露为主的审查框架。这一转变主要是出于更加市场化的考量,提升市场效率,降低企业的上市成本。据其介绍,目前,如果企业递交的上市申请文件比较完整,回复用时不是太久的话,平均6-8周可以拿到上市批复;如果回复用时较长,平均三到四个月可以拿到上市批复。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新交所确保市场的监管规则清晰明确,建立了多元主体的责任共担机制。谢采含表示,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必须是真实、可靠、完整的,投资人会基于这些披露来进行投资判断,万一出现风险,如果风险是源自上市公司的信息造假或其他违法行为,由上市公司负责;如果是在信息披露真实完备的情况下出现的投资损失,责任由投资人承担。与此同时,新交所对保荐人进行监督。

 

中国的注册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推进期。谢采含提出,如果从新交所的改革经验对中国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建议,她认为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沟通配合非常重要,两边紧密联系、加强配合,尽量不要重复监管,让发行人的上市过程更为顺畅,后续的融资、再融资环节效率也能得到提高,市场也会变得更具吸引力,吸引到更多新的发行人和投资人。

 

 

首批SPAC公司已在新交所上市

 

允许散户交易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作为一种新型上市工具,由美国主导,自2020年以来迅速壮大,为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简单来说,这种模式指的是投资人或管理人发起一个空壳公司,在公开发行后规定时间内并购一个目标公司(即De-SPAC),使该公司间接上市。

 

2021年9月,新交所发布了SPAC主板上市规则,为企业上市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今年1月,新交所迎来第一批三家SPAC公司上市。

 

谢采含表示,新交所引进SPAC机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市场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投资产品。从其他市场的SPAC发展情况来看,也确实看到了SPAC模式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对于一些比较新兴的产业,特别是在传统IPO模式下不易定价的一些企业,SPAC模式可以吸引这类企业来到资本市场。不过,由于这一模式还比较新,新交所对于SPAC机制的推进,一直以来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方式,对发起人的要求、资质等把控得比较严。

 

谢采含介绍,目前新交所的首批三家SPAC公司正在努力寻找并购标的,如果它们接触的是新兴产业的标的,在定价方面可能用时会稍微久一点,但以目前的进展来看,比较有信心其能在24个月内走到De-SPAC的步骤。新交所也始终与发起人保持紧密的沟通,包括市场整体的反馈,能否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和并购标的等。如果不能找到并购标的,De-SPAC的24个月时限是否需要放缓,也是新交所正在与市场、与发起人不断沟通的事情,需要持续观察市场发展情况。

 

谢采含表示,对于新交所的SPAC到底成不成功,还是要等到De-SPAC过程全部完成后才可以评判,市场对于SPAC产品的认识和接纳度还需要时间。新交所的SPAC公司也已经向投资者进行了第一季度的汇报,汇报了公司所募集资金的具体用途以及所剩资金等情况,新交所也在持续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市场沟通。

 

在新交所之后,港交所于2021年12月发布了SPAC上市规则。谢采含介绍,与港交所相较,新交所SPAC规则的一大主要区别是新交所允许散户交易,港交所的SPAC证券仅限专业投资者交易。主要考虑到SPAC是一个空壳公司,在上市时交易活跃度会比传统模式下上市的公司低,因此新交所允许散户参与交易,相对来说可以提升交易活跃度。与此同时,因为有散户的参加,新交所对于SPAC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也会更加谨慎,以给投资者提供更加完整全面的信息。

 

来源:新京报

 

理赔是保险服务的核心环节,直接关乎消费者的获得感,然而,理赔服务却存在诸多痛点,如理赔时间长、提交材料多、手续繁杂等。近年来,已有多家机构尝试通过科技赋能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理赔效率。

 

理赔是保险服务的核心环节,直接关乎消费者的获得感,然而,理赔服务却存在理赔时间长、提交材料多、手续繁杂等痛点。近年来,多家机构尝试通过科技赋能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理赔效率。

 

5月20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人保健康承保的好医保系列产品将接入蚂蚁保的“安心赔”服务,90%以上的理赔案件可实现“2日快赔”。

 

超9成好医保理赔案件可实现“2日快赔”

 

在前几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平安健康险理赔部总经理蔡黎明表示,前三大理赔痛点包括客户不太能理解保险公司拒赔理由;客户无法提供保险公司要求的材料以及虽然大部分保险公司理赔时效已经非常快,但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件尤其是需要调查的案件,整体处理时效还是偏慢。

 

这些痛点一直以来都为保险客户所诟病。科技赋能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

 

5月20日,好医保系列产品接入蚂蚁保的“安心赔”服务,90%以上的理赔案件可实现“2日快赔”。

 

而对于极少数复杂需要调查的理赔申请,一旦超出承诺的理赔时效,人保健康和蚂蚁保会为符合条件的用户启动救急金服务。

 

已有近30款产品接入“安心赔”服务

 

蚂蚁保理赔科技负责人方勇表示,在保险理赔上,蚂蚁保作为代理平台,将与保险公司共同提升客户体验。比如客户希望能实现快速理赔,但又缺乏医学常识,想快也快不起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对业务的了解及在凭证处理上积累的科技能力,帮助客户提升提交材料的效率。在赔得快上,蚂蚁保更多以科技助力保险公司,比如很多保险公司都请了TPA(第三方管理)做医疗险费用清单、发票的全明细提取,以前要靠人对着照片一行一行提取,耗时很大,而且还可能出现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而在科技赋能后,便可以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的相关技术,以及在电子票据方面的能力积累,更好、更快地进行结构化信息提取,让后端的保险公司实现快速赔付。

 

据悉,除了人保健康外,已有14家保险公司的近30款保险产品接入了蚂蚁保的“安心赔”服务,涵盖重疾险和医疗险等险种。

 

来源:新京报

 

 

两个竞标人以大概5万元为区间不断加价后,竞标人数又上升到19人。

 

这场“混战”已引来55万人围观。截图

 

355万元起拍,到了5亿元还在加价。

 

一场普通的锂矿拍卖,正在上演马拉松式拉锯战。

 

5月16日上午,一家锂矿公司54.2857%的股权以355万元的起拍价被拍卖。原本只有一天的拍卖时间,5月17日上午就应该截止,但随着买家不断出价,拍卖持续了两天时间都未能落槌。

 

截至5月18日下午6时34分,这场拍卖已经被延时2416次,拍卖价格超过5亿元。就在两个竞标人以大概5万元为区间不断加价后,竞标人数又上升到19人,这场“混战”也已引来55万人围观。

 

如此火爆的竞买,或许正是因为拍卖的是一家“宝藏公司”——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甲基卡德扯弄巴矿权区域拥有18.53平方公里的探矿权,本次所拍卖的股权2019年市场估值达12亿元左右。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包括川能动力、新希望集团等多家知名公司均投资或看好雅江斯诺威。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内公司不断开采国内锂矿,本次雅江斯诺股权拍卖之所以火爆,本质上还是因为这家公司拥有锂矿开采权,拥有巨大盈利空间和市场前景。

 

市场估值曾高达12亿,背后有“大佬”

 

 

本次被拍卖的是成都兴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4.2857%的股权,起拍价格为335.29万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看到,5月18日下午3点拍卖共有18人报名,拍卖价格被推升至3.5亿元左右,这时竞拍人数从3人减少到2人,进入了白热化抢购阶段,141106537和141057995的两个竞买号以大概5万元为区间,不断向上推升价格。

 

就当围观者认为上述两名竞标人决战时,到了下午6时左右,又出现了多名竞标人继续出价,竞标人数上升到19人,再度进入“混战”模式。围观人数已经上涨到55万人。

 

尽管目前雅江斯诺威拍卖价格已经超过5亿元,但实际上市场估值高达12亿元左右。

 

根据四川省成都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本次股权拍卖是因为广元市经济开发区汇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成都兴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之间确认借款金额为本金500万和利息1039.67万元,后者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因此进行破产审查。

 

听证中,成都兴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陈述,公司净资产3亿余元,包括3亿余元的股本金、公积金,仅有投资的公司可拍卖变现,公司负债10亿元。

 

这一公司投资了5家公司,包括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能投鼎盛锂业有限公司、甘孜州泸兴锂业有限公司、四川兴能蜀都新能源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对上述公司股权进行市场价值评估时,公司持有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7.1%的股权,市场价值被评估为12.75亿元。

 

贝壳财经记者照此计算,当时雅江斯诺威100%股权的市场估值为22.32亿元,而本次拍卖的54.2857%股权估值为12.12亿元。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这家锂矿公司背后有多家大公司、上市公司身影。

 

川能动力2018年11月15日发布公告显示,为加快推进公司对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公司拟发起设立成都川能锂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拟出资人民币6.25亿元,与多家公司合作发起设立锂电基金。而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锂电基金准备投资的标的之一。

 

当时川能动力介绍,雅江斯诺威取得采矿权证后,将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未来基金实现项目退出时,上市公司具有优先购买权。

 

不仅如此,雅江斯诺威还与新希望集团等公司有所关联。

 

数据显示,成都兴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际上持有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7.1034%的股权,是公司的大股东,而公司的二股东则是成都川商兴能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42.8571%。

 

按照二股东的股权结构向上追溯,四川川商返乡兴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对其出资99.0099%,这家合伙人背后则站着新希望集团、四川发展、四川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中民银孚等知名企业。

 

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综合供应商之一,却也早已涉足锂矿行业,并与协鑫联手。

 

协鑫能科称,新能源产业按下发展“快进键”,特别是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锂电新材料等要素资源市场迎来广阔前景。为了拓宽移动能源边界,公司拟向移动能源上游原材料锂矿及电池材料行业进行业务延伸。

 

“宝藏公司”? 坐拥18.53平方公里探矿权

 

雅江斯诺威成为众多公司布局的一个棋子,与其所处地理不无关系。

 

川能动力公告曾介绍,雅江斯诺威成立于2008年11月,注册资本金人民币5075万元。雅江斯诺威在甲基卡德扯弄巴矿权区域拥有18.53平方公里的探矿权,雅江斯诺威申报备案的首采矿区采矿权面积1.41平方公里,储量为29.3万吨氧化锂及丰富的铌、铍、钽。在备案储量之外,达到详查级别的氧化锂储量 53万吨,达到普查级别的氧化锂储量超过 100万吨,属于特大型锂矿。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四川是我国锂辉石矿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资源储量达76万吨,其次为江西和湖南。四川地区锂矿资源开发程度不高,勘探比例仅为4%,后续发展空间极大,资源禀赋较好。

 

但是,雅江斯诺威是否真的已经有产出?

 

国金证券称,四川锂矿主要分布在甘孜州的甲基卡和阿坝州的可尔因两个矿田,目前有采矿权的矿山共有六个,其中目前处于开采阶段的仅为康定甲基卡和业隆沟锂矿,其余均处于前期阶段。

 

贝壳财经记者在多家公司公告中均未找到雅江斯诺威明确的收入记录。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四川省2021年发布规划提出要建设2个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分别为康定甲基卡-德扯弄巴锂铍钽矿区、马尔康可尔因-金川李家沟锂铍矿区。甲基卡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锂辉石矿田。该矿区具有矿脉数量多、集中成群产出、矿石品味高的特点。矿区内一经发现的500余条伟晶岩脉中,矿化脉有114条,其中经调查评价的19条矿脉,找矿潜力巨大。

 

新能源车需求“催涨”锂矿

 

这场拍卖只是锂电市场火爆的缩影。

 

“虽然新能源车市场不断扩大,碳酸锂的价格在最近一年内不断上涨。”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此前锂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而近年来国内公司不断开采国内锂矿,本次雅江斯诺股权拍卖之所以火爆,本质上还是因为这家公司拥有锂矿开采权,有助于国内公司采矿,拥有巨大盈利空间和市场前景。

 

张翔进一步表示,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发展,推升了锂电池需求走高,上游锂矿供不应求,价格是市场的反应。

 

上月底,澳大利亚锂矿商Pilbara开展了2022年首次锂精矿拍卖,作为锂矿价格的重要风向标之一,这次拍卖引人关注。最终,此次拍卖共计5000吨,拍卖成交价为5650美元/吨。根据隆众资讯测算,这个拍卖价格对应的电池级碳酸锂成本将超过37.38万元/吨。

 

早在2021年9月14日,锂矿价格不断上涨。百川盈孚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报价15.63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报价14.87万元/吨。

 

到了2021年10月,Pilbara进行了锂矿拍卖。当时,Pilbara拍卖成交价格为2350美元/吨。华西证券当时计算,按照这个价格,生产加工出一吨碳酸锂的成本约为16.5万元/吨。

 

显然,锂矿的售价已经不及10月拍卖出的锂精矿价格生产锂盐的成本。彼时华西证券提出,2022 年全球锂精矿供给约束明显,锂矿锂盐价格高点难猜。

 

此后,锂矿价格仍不断上涨。信达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锂价维持9万元/吨左右的价格,进入第三季度,随着新能源车进入消费旺季后,锂价开启了第二波加速上涨,再度实现翻倍涨幅且创历史新高,超过18万元/吨,到第四季度,锂价在19万-20万元/吨持稳运行,11月底开启了第三轮加速上涨。

 

来源:新京报

5月20日晚,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北京市金融监管局获悉,针对市民群众近期遇到的老年人因银行网点暂停营业取现难和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因疫情封控“人盾分离”等情况,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会同北京银保监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积极协调在京重点银行机构,认真研究解决方案,为市民群众提供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首先,针对网点关闭、部分老年人确有紧急需求遇到取现难的问题,银行将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为老年人客户提供应急金融服务,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银行网点门口张贴公告并公布服务热线和值班电话,安排值守人员在具备条件的网点,通过自助设备或移动机具等方式协助老年人办理取现等业务。

 

二是加强客户数据分析,针对有取现需求群体的周边网点,加大投入服务力量。同时,依托客户联系渠道,主动告知,做好温馨提示,协助老年人办理相关业务。

 

三是采用电话预约、引导分流、错峰办理等方式,避免发生人员聚集,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查验核酸等防疫要求。

 

其次,针对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因疫情封控“人盾分离”导致无法按时发放工资、还贷、付款等问题,银行将开辟绿色办理通道。受影响的企业可前往开户行具备办理业务条件的银行网点,申请更换或补办U盾。

 

同时,金融管理部门温馨提示,上述业务的具体办理条件,请首都市民关注附近银行网点的通知公告,咨询银行服务热线或网点值班电话。在咨询和办理业务时,请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市民反映有老人银行网点遇“取现难”,记者现场走访

 

事实上,关于老年人因银行网点暂停营业而出现取现难的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微博上也注意到有市民对此事的反映。

 

近日,据一些市民介绍,因疫情防控,小区附近的银行网点暂停营业,只有ATM机可以使用,但多数“只存不取”。一些老人为支取生活费犯了难,特别对于平时只用存折的老人及独居老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随机走访了自己所在小区附近的几家银行网点,发现确实有网点处于暂停或临时停业状态。

 

北京地区银行表态:启动特事特办流程 将聚集风险降至最低

 

不仅是老年人,近期因疫情防控,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之前也遇到了难题,因居家办公期间“人盾分离”,这些企业无法按时发放工资、还贷、付款。面对这些突发情况,北京地区的银行们又将如何解决、如何发挥好金融服务的稳企业、惠民生作用呢?

 

以北京银行为例,其运营部副总经理赵靖告诉记者,该行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已制定出台便民、服务企业的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及应急方案,将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要求,执行到位。

 

如果老年人所在小区附近的银行网点处于暂停营业,北京银行将提供怎样的服务?就此问题,赵靖告诉记者,该行已做好充分准备。“在严格遵守属地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部分网点针对老年人办理养老金、医保等应急取款业务,安排专人引导协助办理,做好老年人客户服务。”她介绍道。

 

而对于企业客户因疫情防控而“人盾分离”无法按时发放工资、还贷、付款等情况,赵靖亦向记者介绍,北京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核实财务人员身份的同时,通过线上与公司的法人进行复核。信息核实之后,北京银行将为这样的企业客户开辟绿色通道、紧急处理,为他们补办或更换U盾。

 

记者同时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处也了解到,该行全面兼顾疫情防控与金融服务保障,对老年客户群重点关注,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历史“养老金支取日”客流高峰网点,并对相关区域做好科学安排,在严格执行属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通过停业网点张贴预约公告、建立应急取款网点人员值守制度、在自助银行加装存折取款模块等多项措施,解决老年客户应急取款需求,并通过公众号、短信温馨提示等宣传渠道,倡导电话预约、分时段服务,将聚集风险降至最低。对于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幼人群,该行还提供健康宝和核酸检测情况代查服务。

 

针对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因疫情封控“人盾分离”导致无法按时发放工资、还贷、付款等问题,该行也将开辟绿色办理通道。此外,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还告诉记者,该行同时将大力推广云网点、手机银行等线上工具,提供7×24小时的在线服务。

 

来源:新京报

 

 

 

5月“降息”如期来了。据中国货币网5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4.45%,下降15个基点,是2019年LPR改革增设5年期指标以来单次最大降幅。本次1年期LPR没有调整,仍为3.7%。

 

由于多数房贷期限超过5年,5年期LPR关系着“房贷一族”的月供。根据上周末出台的最新规则,新发放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减20个基点”。以5月LPR计算,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至4.25%。

 

“100万30年月供有望低于5000元。”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不过本次降息不会导致楼市过热,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购房者收入、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同时影响着市场。

 

 

中国货币网官网上LPR历次报价走势。

 

5月LPR报价的“意料之中”与“预期之外”

 

按照过往报价,因为关系着楼市,5年期LPR调整相对谨慎,调整次数明显少于1年期。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从2019年8月LPR改革起,1年期下调过6次,单次最大降幅为20个基点,出现在2020年4月疫情暴发初期;不算本次,5年期LPR下调过3次,单次最大降幅为10个基点,且每次都与1年期同时下降。

 

本次报价前,LPR参考的货币政策工具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在5月16日最新一次续作中保持不变,已是自今年1月下调后连续4个月“按兵不动”。不过由于金融机构面临资产荒,大量资金淤积在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加上前不久监管层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这些都增加了银行报价下降的可能性,而银行报价是LPR报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本月LPR调整在“意料之中,预期之外”。“意料之中”是由于国内面临复杂形势超预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年内稳增长与稳就业压力较大,国内有必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投资与消费稳步恢复。

 

“预期之外”是5年期LPR利率单独调整且下降幅度超预期。周茂华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近几个月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需求偏弱,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成本,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二是近几个月国内房地产复苏不理想,5年期报价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按揭贷款成本提振刚需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运行;三是此前央行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降准、上缴结存利润、专项再贷款、优化存款利率等为银行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为银行金融机构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成本营造良好条件。

 

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至4.25%,100万30年月供有望低于5000元

 

对于“房贷一族”来说,LPR直接关系着月供。根据央行和银保监会上周末调整的标准,新发放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的LPR”调整为“不低于LPR减20个基点”,本周天津、苏州、郑州等地都传出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4%的消息(按4月5年期LPR报价4.6%减去20个基点得出)。以5月5年期LPR报价4.45%计算,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至4.25%。

 

“部分城市若执行4.25%利率,购房者100万贷30年期的月供有望低于5000元,约为4919元。以执行4.45%标准计算,从上个月基准4.6%降低15个基点,购房者100万贷30年期的月供也将减少约90元,约为5037元,累积30年月供将减少3.2万元。”张大伟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多数房贷利率是一年调整一次,因此今年年内LPR累计下调减少的月供额,存量用户会在2023年才能享受到。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表示,5月LPR下调叠加央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对市场的回稳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端市场动力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信心不足,央行多次实质性的支持,对提振购房者的市场信心起到很好的支撑,在中央信贷宽松的支持下,市场回稳的速度会加快,预计疫情好转后积累的需求将会逐步释放,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逐步走高。

 

张大伟认为,在出现政策底部后,5年期房贷“降息”意味着市场底部或也会很快出现,只要疫情能快速稳定,预计市场底部开始出现的时间将在今年下半年。他同时称,本次降息不会导致楼市过热,因为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拿地、销售、客源、贷款乃至同质化产品竞争都存在压力。从当前监测的数据看,多个城市利率均出现了轻微的变化。但当前购房者收入稳定问题、人口结构问题等依然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LPR是所有贷款的“锚”。周茂华表示,除了房地产业,5年期LPR报价利率下调也直接利好制造业,市场信心逐步回暖,年内房地产与制造业复苏加快将带动国内消费和投资反弹,内需动能有望稳步恢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预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力度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人群纾困,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5月20日,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因“专柜售假,法院判决退货并3倍赔偿”一事登上微博热搜。新闻一出,引发大量消费者讨论。那么,整个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专柜又怎么会卖出假货呢?

事件还原:LV具有售假之欺诈行为,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

判决书信息显示,路易威登售假一事发生在2020年。


2020年9月,湖南省长沙市民罗女士在长沙市国金中心路易威登专柜购买VAUGIRARD手袋一个,价格为18700元。由于怀疑自己买到了假包,罗女士将购买的手袋送去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进行检验。


根据鉴定意见书,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认为,送检手袋并非路易威登公司生产。鉴定意见书显示,送检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VAUGIRARD手袋,涂层帆布拼皮革,棕色老花/红色。鉴定意见为送检样品不符合品牌/制造商公示的技术信息和工花特征。


对此,路易威登专柜给出了多个“理由”,其中包括已经支付合格商品,不存在售假等欺诈行为;即使原告实际支付了案涉买卖合同的价款,也可能并非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等。随后,罗女士以长沙国金中心路易威登专柜涉嫌欺诈为由,向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罗女士提交了购物小票、支付记录等,可证实其当日确实从该路易威登专柜购买型号为VAUGIRARD的手袋。国金中心LV专柜作为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在长沙开设的直营门店,其收货、售货应有明确的出入库清单和严格的管理流程,能证明收货、售货的时间、货号、购买者信息、货款流向等,且应具有对应性和可识别性,对其售出商品的可识别性应负有更大的举证责任。本案中,该店未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因此,法院认定该店作为销售者,具有售假之欺诈行为,应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

 


法院判决后,国金中心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称,商场非常重视此事,已经成立了专门部门调查,并强调,国金中心坚决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待调查有结果,会通知关心此事的消费者。

疑问1:官方直营店为何流出假货?

 


针对这次事件,奢侈品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路易威登门店均为官方直营,不存在有假货的情况,但事实上,也会有几种情况让假货“登堂入室”,“最常见的是被店员调包,真货已经被工作人员私下拿走,而把假货卖给了客户,这种情况在所有奢侈品品牌都存在。”

 


正如周婷所说,奢侈品门店店员“掉包”正品,此前也有发生。

 


2021年9月,上海市静安区奢侈品品牌古驰(Gucci)门店曾向警方报案,称店内在公司进行集中抽查过程中发现,库存的多个不同款式皮包经鉴定系假货,怀疑遭人调包。

 

警方调查发现,当时已经离职的店员金某在该店任职理货员期间,曾多次在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该品牌的低价假包,截至案发前,其已先后购入5个假包,型号颜色与被调包的真包完全一致。原来,金某以“员工内部价”的名义,将品牌的新款箱包挂在二手交易网站上,待与顾客谈妥后,便用网上购买同款假包调换出仓库的真包,并以低于柜面价3000—5000元的价格出售。金某已先后数次用同样的手法售出5个柜面真包,累计获利5.7万余元。后来,当金某得知公司会对库存进行抽查,便主动离职。

 

除被店员“调包”外,周婷认为,奢侈品专柜被假货“登堂入室”还存在另外三种情况。首先,团队背着品牌联合售假,“目前市场上甚至有售假专用POS机,此前某知名腕表品牌出现一家店有5个POS机的情况,其中3台POS机是售假专用。最知名的团队售假案例,则是几年前爱马仕副总裁整合全部合作者造假售假一条龙案件。”

 


第二种情况是品牌官方以次充好。周婷表示,因销售火爆,奢侈品品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匆忙寻找供应商,这时产品材料和工艺往往和正品有很大差异,产品和标牌不符,甚至严重时产品质量

都不如假货,这种“饮鸩止渴”的情况此前也发生过。

 

第三种情况则是经销商的大范围售假,“一标多货是经销商们的惯用伎俩,品牌只给了经销商1个产品,但经销商可以卖出10个,经销商售假是普遍现象。基于利益关系,品牌工作人员往往也会视而

不见。”

 

疑问2:为何被判“假一赔三”?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假一赔三”和“假一赔十”这两种赔偿方式。同样是买到“假货”,赔偿方式为何不一样呢?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十倍赔偿通常适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三倍赔偿适用于经营者对其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因此,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法院一审判决路易威登专柜退还罗女士货款18700元、赔偿三倍包款56100元。

 


疑问3:涉案LV专柜不举证,与败诉之间有多大关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裁判文书中注意到,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认为,涉案LV专柜未提交相应证据予以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在这场民事纠纷中,涉案LV专柜不举证,与败诉之间有多大关系?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苗慧敏表示,就是因为涉案LV专柜的不举证导致了最终的败诉。正如判决文书所示,路易威登作为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其收货、售货应有明确的出入库清单和严格的管理流程,若不能证明所售商品的合法来源等问题,会被法院判定为涉嫌欺诈。



北京市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表示,无论是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还是程序中举证责任分配或庭审的规则,上述案件的责任都在涉案LV专柜。按照国内外的法律规定,诉讼案件中都存在举证责任问题。在该案件中,不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也就是说,原告举证LV专柜售假,作为被告的该LV专柜若对此有辩解就要出示证据,如不举证就得承担不举证的责任。



张起淮认为,在上述案件中,涉案LV专柜没有举证可能存在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确实卖了假包,故无法举证;第二种是存在可证实所售包为真包的证据,但涉案LV专柜自身拿不到,如存在这种情况,其实目前的法律也有补救方法,按照法律规定,涉案LV专柜可申请法院、律师或鉴定部门进行调取,但涉案LV专柜未提出此申请;第三种是原来涉案LV专柜所卖的包为真包,但由于现在真包没了,出现客观灭失证据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涉案LV专柜店也可提供关联证据,但其依然未提供。从上述几种可能性来看,涉案LV专柜败诉是必然的。

 

来源:新京报

 

4月社融数据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疫情反复起伏给融资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银行业所受的冲击也不言而喻。

  

多位银行业人士坦言,受到防疫措施升级与经济下行两大因素影响,年内信贷需求较为低迷。银行方面也因担心风险,存在慎贷、惜贷问题。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务员背负的业绩指标并没有随之减少,加上大行下沉,行业竞争更趋激烈,银行“掐尖”现象也越发明显。

  

“现在大家对优质客户都是不计成本地争取,甚至有的客户拿到的贷款利率比一些银行存款产品都低,可以套取银行利差。”华东地区某大行的一位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券商中国记者还多方采访了解到,华东地区部分省市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前期管控措施造成的需求抑制正在快速减退,5月以来出现企业融资需求激增之势,显示经济的强劲韧性。

  

信贷需求面面观

  

央行发布的4月社融与经济数据显示,社融新增规模同比减少近1万亿元,明显不及市场预期。另外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

  

“现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大,很多好企业不太愿意进行规模扩张,信贷需求自然就减弱了。”东南地区某城商行一位高管表示。

  

与宏观数据显示的情况相同,券商中国记者也从多位受访的银行人士处了解到,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有所减弱。前述城商行高管表示,一线城市如北上广的信贷需求减弱明显,整体信贷规模同比去年有收缩趋势。

  

“一方面宏观经济偏弱,市场主体投融资意愿不强,比如不愿扩展生产;另一方面,尽管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但是没有实质性配套政策出台,商业银行慎贷、惜贷现象依然存在。”中部省份某大行的一位分行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信贷需求的地域差异较为显著。一位来自受疫情影响较小的某省份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其所在地区信贷需求保持稳定。

  

另一位来自华东地区的大行人士则告诉券商中国记者,自5月其所在省市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以来,信贷需求出现激增。

  

“前一段时间贷款的企业比较少,主要是疫情影响;现在开始解封,好多企业复工复产需要比较大的资金量,就需要银行提供支持。”他补充道,“现阶段贷款很多,不用出去找了,一大把自己找上门的客户。特别是像商贸、化工、出口、工程、建材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正值资金需求旺季,很多工程要开工、建筑企业要垫款、工人工资要预存,这些都需要资金。”

  

警惕疫情长期影响

  

当前,部分地区银行的信贷投放受疫情反复扰动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上海等地区因较为严格的防控隔离措施,使得本地一些银行的增量信贷业务一度几近停滞。

  

上海地区某城商行的一位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信贷流程涉及前、中、后台多个环节与岗位的协作,由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的未知性,部分业务运转面临直接中断的严重影响。

  

“行里要求,原则上不做新增授信业务,但也要支持实体经济,存量业务原则上能展尽展,能延尽延,而且不得收取罚息。”该人士透露。

  

相比于短期风控因素造成的需求抑制,疫情的长期影响或许更加不容忽视。华东地区某大行的一位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受疫情反复影响,部分企业主担心经营风险,不愿把赚到的钱投入业务扩张,而是存入银行“吃利息”。

  

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大也让银行对贷款的投放更加审慎。“银行现在的流动性比较宽裕,尤其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资金是‘应有尽有’,信贷员也在努力加大资金投放,但如何平衡投放和风险,目前是一个难点。”该人士进一步补充,“就怕企业生意不好,到时候出现了风险,业务员对这一块也是高度重视的。”

  

前述城商行人士也表示,当前存量风险较大,导致新增投放的风控门槛也有所收紧。“贷款投放的风险暴露要经过一段时间,现在很多疫情初期遇到困难的企业,这口气就没缓过来,一直在延期,我们担心这些企业经过一个周期后,风险慢慢就会体现出来。”该人士说。

  

展业内卷“掐尖”忙

  

伴随供需两端的不同调整,在一些领域里,“投与贷”之间的主动权已经发生了变化。

  

“昔日你让我高攀不起,今日我对你爱搭不理。”这是落户长三角的某科创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券商中国采访时,对银行贷款的调侃。据他回忆,早在2012年,该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资金的需求很是迫切,但愿意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并不多。

  

经历过一段窘迫的“创业难”后,这家科创企业逐步稳定经营,现在不少银行又盯了上这家企业,希望能够为其进行信贷服务。

  

“这两年优质的科技型企业成为银行争抢的客户,议价能力比较强,银行的利差较低。”某大行的一位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前来寻求资金支持的企业主不少,但找到资质良好的贷款客户比较难,“既要有发展潜力,又要有资金流、好信誉。”

  

另一位同样来自大行的资深从业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发展潜力、资质条件好的企业,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资金需求,依托本身的现金流,不少企业主并不习惯借助金融工具实现自身融资,而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很多经营不稳定,银行又不敢贷,这也是当前银行面临的一个矛盾。

  

相对优质的融资客户有限,银行业务员背负的业绩指标却只增不减,结果就是银行展业变得更“卷”。“现在大家对优质客户都是不计成本地争取,甚至有客户拿到的贷款利率比一些银行存款产品都低,可以套取银行利差。”前述大行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

  

大行下沉分“蛋糕”

  

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为大行下沉创造了技术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行和中小银行对市场、客户的争夺。

  

近期,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选取6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行、13家城农商行作为样本,轧差出其他银行数据。通过分析前述各类银行贷款增量的市场占有率发现,国有大行的贷款增量市占率自2018年以来逐年上升,2022年一季度已经超过50%;所选取的13家头部城商行、农商行的占比则比较稳定,而股份行和其他银行的增量市占率均呈下降趋势。

  

 

大行的显著优势在于资金成本更低。“我们贷4%的客户,他们可以贷3%,价格战肯定和大行打不起。”前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但一位来自大行的从业人士认为,大行下沉,也不意味着单方面的向下收割,“股份行、城农商行也在努力争取大行原有的优质客户,整个行业内卷,大行的压力也在增大。”

  

这样的情况也获得了一位做普惠业务的大行人士的佐证。他指出,以往一些小企业因为自身资质的情况,较难在大银行借到款,“彼时大银行并不侧重下沉业务,而本地的一些区域性银行在当时就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帮助,已经建立了好的联系和用户习惯”。

  

在大行下沉服务的阶段,本地企业主所受服务的习惯并没有在短时间内产生改变。“我们这里就有个现象,有小企业主来了之后发现我们的利率比他们之前在区域性银行的还要低,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上述人士表示,实际上很多客户对于大行普惠内容宣传的接受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大行流程决策链条较长,没办法保证及时服务到一些急于用款的客户。

  

面对大行下沉的竞争压力,地方性银行迫切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以做出差异化。“随着大行下沉,中小行就只能比它们更下沉,也就是客群下沉、担保方式下沉,例如大行要求抵质押物,我们就提供信贷产品来保持业务投放规模。”前述城商行人士说,“我们的区域性资源更加集中,在本地的人员投入可以比大行更大,把服务做得更好。”

  

记者观察:信贷结构转型需及时跟上步伐

  

对于当前因受疫情影响而受到抑制的融资需求,行业分析师的看法其实并不悲观。“预计伴随复工复产的推进,这部分需求将逐步反弹。”华安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但长期来看,银行业信贷投放难而出现的“内卷”现象,其实反映的是银行业务同质化问题,金融供给侧改革任务仍艰巨。

  

一位曾在银行工作多年的企业融资负责人表示,尽管开展供给侧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企业现在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信贷。

  

“需要认识到,银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他进一步称,“银行本身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考虑到业务可持续性,最基本的就是要平衡风险收益。比如一个刚成立几个月的初创企业,要让银行给其贷款。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合理的,与这类企业相适配的资金来源就是风投一类的风险资金。”

  

早在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已明确,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表示,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有差异,加上广大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更多更加精准、及时的服务,因此势必需要呼唤更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适配。

  

但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新旧动能交替转换的过程中,如何利用绿色信贷、数字经济等新理念不断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转型,目前行业仍在探索。

  

“金融机构对传统房地产行业及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依赖,短时间内还没有转变,这也是当前信贷投放的一大难点所在。”华东地区某大行的一位人士表示,这几年银行也在向科技型企业、战略新兴企业、普惠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但是由于这类企业存在经营不确定性和普遍缺少抵质押物,银行还是比较谨慎。

  

伴随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扎根于中国广袤土壤之上的4000多家中小银行,必然要不断探索差异化定位,才能在竞争加剧的行业环境中立足,进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之融资需求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5月20日电 (杜成)人民银行成都分行20日透露,该行与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四川银保监局、四川证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金融助企纾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结合四川实际出台金融支持稳增长和助企纾困19条措施,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全力做好稳企业、保就业、惠民生金融服务。

  

《通知》指出,要突出对稳增长保主体的金融支持,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大的投资项目,积极探索采用银团贷款或联合授信的方式,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财政贴息奖补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

  

实施“支小惠商贷”,对使用支小再贷款资金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给予1.5%的贴息支持,贴息后贷款利率不超过LPR+0.15个百分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展期续贷,积极培育首贷户,对依法无须获得证照的自主就业者,比照个体工商户给予金融支持。推动降低普惠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向企业收取服务费用或变相转嫁成本,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将普惠小微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

  

《通知》透露,要强化对重大发展战略的融资保障,利用线上线下融资平台,促进银企融资对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针对制造强国战略,开展“制惠贷”试点,建立制造业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货运物流畅通,对暂时偿还贷款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用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强能源保供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按本金的100%提供央行再贷款支持,对碳减排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持续加大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经济的信贷支持。加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川碳快贴”等政策工具的运用,对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绿色贷款按本金的60%提供央行再贷款支持。实施“助农振兴贷”,对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的涉农贷款,财政部门给予1.5%的贴息支持,贴息后贷款利率不超过LPR+0.15个百分点。

  

创新推广农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经济林木(竹、果)权、农业生产设施等动产权利抵质押贷款,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力度。针对创新驱动新动能,充分运用央行科技创新再贷款加强支持,对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贷款,按照本金60%提供央行再贷款资金。实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星辰计划”,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制,通过多元融资组合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通知》称,要彰显“金融为民”的政策导向,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拓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人员住房按揭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还款期限安排。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加大创业就业金融支持,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按规定免除反担保相关要求。

  

《通知》提出,围绕保险保障支撑,创新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延长受疫情影响人员缴费期限。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总对总”合作,降低保费和反担保要求,提高担保效率,及时履行代偿义务。加强现金管理供应,落实疫情期间征信调整政策,优化国库服务,保障疫情防控、退税资金优先拨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