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迎来复工复产的重大节点——三船出坞两船起浮。此次三船出坞是江南造船今年疫情下的首次双坞联动,三船也均达到了结构密性清零、改单清零、意见清零、“零搭载”的出坞状态。

 

本次出坞的三艘船分别是为长荣集团建造的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为西南海运建造的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为万华建造的86000 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起浮的两艘分别为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后续船以及86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后续船。

 

据悉,复工复产以来,该船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关工作布置和要求,全面落实“一船一策”,克服施工人员不足、服务商不能到厂等困难,在有限人员 的情况下每日安排施工项目,并通过视频检验等方式完成了相关检验项目。同时采取“社区接人、厂区静默”方法,将项目参建员工从社区村居接回厂里,加快推进 复工复产,最大限度节约时间。

 

来源:人民网上海

 

 

近期上海各方正有力有序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餐饮商户则通过外卖的率先恢复,找回了久违的烟火气。据美团外卖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三成餐饮商户恢复线上外卖。为进一步帮助复工商户解决困难,5月31日,美团外卖宣布投入4000万元成立“外卖复工伙伴”队伍,征召全国千余名优秀的外卖运营管家,向10000个以上的优质上海商户提供外卖管家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经营问题,提升单量。此外美团外卖还将投入超6亿元补贴,解决商户配送问题,拉动线上消费。

 

据介绍,“外卖复工伙伴”队伍共有1000多名外卖运营管家,他们将针对不同商家复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内容涵盖线上门店装修、外卖餐品开发、菜单设计优化、营销活动策划等层面,从而帮助商户实实在在地获得更多订单,恢复稳定的经营现金流。记者从美团外卖了解到,目前上海已有300多家商户接受外卖管家服务,经营流水对比疫情反复前稳步提升。

 

位于东长治路的协乐海鲜火锅店,5月20日开始体验外卖管家服务,通过线上经营方案的设计改造,九天时间后,外卖日均营业额比疫情前增长近两倍。老板杨女士很认可外卖运营管家的服务,“我对外卖这一块不懂。现在有专门的人跟我对接,给我提供门店设计和线上菜单的建议”,杨女士说,“管家服务很及时,我们经常电话沟通。现在店铺已经恢复营业了,单量还不错。”

 

除了推出“外卖复工伙伴”,美团外卖针对推动上海商户复工还将开展三类专项攻坚,力求帮上海商户“救得了急、接得到单、送得到货”。其中,为尽快帮助商户恢复健康的现金流,美团外卖计划投入5亿元人民币的复苏专项资金,为商户提供订单补贴、流量推广,并通过向消费者发放消费红包券、会员福利等方式激发消费需求。再者,美团外卖为尚未开通外卖的商户开启1小时绿色上线通道,并升级社区团餐产品,通过社区拼团的方式为商户带来更多订单。同时,美团将通过平台贴息的方式为商户提供30天免息贷款支持,进一步缓解商户资金压力。由于当下的骑手数量尚未完全恢复,美团外卖还将在上海投入1亿元配送专项补贴,以调动更多运力,将外卖及时送到市民手中。

 

美团外卖对外表示,餐饮商户复工的背后是数十万人的生活和就业,希望通过“外卖复工伙伴”和三个方面的专项攻坚,带动更多中小餐饮企业的发展,为上海餐饮业复苏提速。

 

来源:搜狐新闻

 

 

视觉中国供图

 

“期待!”

 

4月30日,看到腾讯公司发布“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欣乐激动地发了条朋友圈。

 

作为长期关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研究人员,朱欣乐深知这一计划的意义。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将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科学家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在未来10年里,腾讯公司将为该项目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像一块石头落入湖面,该项目在基础研究领域激起层层涟漪。

 

武汉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转发了相关消息,他们同朱欣乐一样,期待着“后续”——项目申报资格、申报渠道等更多信息将陆续公布,年内正式启动申报。

 

100亿元,可谓大手笔。

 

对于我国基础研究需要的总经费来说,它或许还微不足道,但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社会资金正在涌动,各界疾呼多年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已经开始。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中政府投入占90%以上

 

“美国、德国有一些私人基金会等民间资本在支持基础研究,这在我国还未出现。”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的杨卫曾直言。

 

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但它又存在周期长、难度大、高风险等现实问题,正因如此,基础研究投入一直是科学家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尤其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14.6%,2021年达1696亿元人民币,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连续3年超过6%。

 

这一增长趋势让多年来持续呼吁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度的杨卫等科研人员倍感欣慰。更让杨卫高兴的是,他多次提出的“要撬动地方、企业和国防投入的一部分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建议,正一点点变成现实。

 

长期以来,我国对基础研究资助力度最大的是中央民口的财政经费。相关资料显示,政府投入占基础研究经费的90%以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薛薇告诉记者,这个比例很可能是保守估计,真实情况可能更高。

 

与很多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结构有待完善。

 

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曾分析,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资金中,财政占比其实跟美国联邦政府相差并不多,但两国基础研究投入的总额差别巨大,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结构的差别。美国除了联邦政府的投入外,州立级财政会有相应的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企业和基金会等民间资本也会对基础研究进行持续支持。但是我国基础研究主要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地方财政和企业所占比重极少。

 

据统计,2017年美国政府投入约占基础研究经费的45%,剩下的55%来自企业、大学和非营利组织。在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早有私人基金会和慈善机构资助基础研究的传统。

 

朱欣乐向科技日报记者提到了“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这个成立于1936年、专注于健康及医学领域研究的慈善信托组织,2021年资产规模达到了382亿英镑。

 

据她介绍,该基金会对各层次科研人员的资助十分灵活,即使大学本科生暑期实习,也可以申请临时性的、与基金会资助领域相关的项目,资助标准除了能够覆盖其研究发生的全部费用外,还能覆盖科研人员的生活成本。

 

截至目前,维康信托基金会资助的科研人员中已经诞生了3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国外社会资金支持基础研究更加活跃,伴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历程。杨卫告诉记者:“现代科学刚萌芽时,很多科学家由兴趣驱动,认为基础研究是很高尚的事业,把自己的家产都投入到基础研究当中去。例如,18世纪到19世纪,不少英国的王公贵族就在自己的城堡里做基础研究实验,后来用家产成立各种各样的基金会,支持相关研究。”

 

他还提到了一些国外的基金会:德国的亥姆霍兹基金会,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人成立的基金会,还有现在比较知名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些基金会都资助基础研究。”杨卫说。

 

事实上,如何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基础研究,也一直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学家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政府最早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基础研究的举措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立联合基金。1996年,为改变我国钢铁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宝钢集团成立“钢铁联合研究基金”。该基金在钢铁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先进工艺关键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杨卫说,联合基金在吸引、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以及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亦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先试先行,面向国家需求、引导多元化投入、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多方合作的成功探索。

 

但相当长一段时间,总体而言,基础研究对社会资金来说是个过于宏大的命题。

 

联合基金的尝试与“大奖先行”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地方政府也开始多方探索。2015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次引导企业资金支持北京地区基础研究,与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按照1∶4的比例,共同出资设立了一支联合基金。在此后的三年间,立项经费867万元人民币,支持了17个围绕母婴健康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

 

此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先后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淀区政府、丰台区政府、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多支联合基金,累计立项经费超过2亿元人民币。

 

2021年,上海市科委与联影集团联合设立“探索者计划”,拉开了上海探索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的序幕。据报道,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透露,上海将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的渠道,启动“探索者计划”,引导企业与政府联合设立科研计划,鼓励企业和社会捐赠或设立基金会,探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更积极的信号是,一批企业和企业家基于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开始关注基础研究。

 

阿里巴巴在2017年成立了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达摩院,开展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与高校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华为在2019年成立战略研究院,通过每年3亿美元的合作经费,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技术创新的研究。

 

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在小组讨论的第一天,便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基础科学的发展,希望下一步国家能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支持机制。

 

“在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上,除了政府的稳定支持,民间资本应扮演重要的角色。要鼓励民间捐赠,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企业家拿出资金支持基础研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国家排忧解难、作出贡献。”沈南鹏说。

 

2016年,沈南鹏和其他几位企业家一起设立未来科学大奖,并邀请知名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以保障大奖的专业性。这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的正是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2019年,沈南鹏代表捐赠人大会做出“将未来科学大奖永久化”的承诺,除延续原有年度捐赠外,还发起成立总额为1亿美元的永久捐赠基金。

 

未来科学大奖诞生2年后,科学探索奖出现。

 

它由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时任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清华大学天文系主任毛淑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等十几位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腾讯基金会投入10亿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资助该奖项。

 

科学探索奖评审委员会每年遴选出50名、年龄不超过45岁的中青年科学家。获奖者每人可在5年内获得共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奖金由获奖者自由支配。这也正是该奖项的初衷,给予那些有潜力的年轻科学家重奖,帮助他们挣脱现实生活的“引力”,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去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

 

2020年生命科学领域获奖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黄志伟表示,科学探索奖给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年轻人提供了信心,支持更多青年学者从事最基础的、真正的研究。

 

“总体而言,多元化投入的情况越来越好”

 

今年年初,仅聊了1小时,40岁的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脑虎科技”创办人陶虎,就获得了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的投资和对其长期支持的承诺。

 

陶虎和陈天桥聊了脑科学未来发展趋势、核心技术挑战和关键应用场景。陈天桥对于脑科学,特别是脑机接口领域的了解和投入,令陶虎震惊。

 

脑科学,是基础研究亟待突破的领域之一。

 

自2016年宣布投入10亿美元支持脑科学研究以来,陈天桥已先后支持了全球10多个国家的大脑基础研究、脑疾病治疗和学术交流,获得了一系列成果。

 

10亿美元,何不投入应用研究?对基础研究,它能发挥多大作用?

 

陈天桥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支持希望小学、参与扶贫脱困,但投入基础研究,能让全人类受益;民间资本的灵活性可以为基础研究带来效率提升。比如,更好地资助青年科学家。

 

“从经费分配来说,现在的青年科学家往往拿不到大钱,或者只有挂在学术大牛名下才能拿到大钱。我们到很多大学谈捐赠资金,都是校长、系主任出来接待,然后再把钱分下去。但问题在于,科学就是挑战,如果青年都挂在大牛名下,还怎么挑战学术权威?”陈天桥说。

 

捐赠基础研究的,不止陈天桥。

 

2021年4月,鹏瑞集团董事局主席、迈瑞医疗联合创始人徐航与鹏瑞公益基金会共同向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捐赠10亿元人民币,为期五年。这一捐赠也成为该基金会成立以来获得的首笔捐款。这笔资金将用于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国际科学合作交流及扶持青年科学家成长项目。

 

徐航对媒体表示,自己一直专注于技术应用领域,但技术应用层面的质变,必须依靠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在人类共同面临新冠疫情、向科学寻求答案的时刻,希望更多企业家关注并投身科学事业,为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科学交流和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再就是最近发布的腾讯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该项目严格遵循“科学家主导”的原则,设立科学委员会作为核心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担任首届科学委员会主席。

 

施一公表示:“未来10—20年将是中国科技发展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这要求基础研究领域率先实现更多突破。该项目将在未来10年稳定支持200至300位杰出科学家,为他们的自由探索提供最大空间。期待这些科学家能够提出和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推动理论创新,领跑学科前沿,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成为科学界新的学术领头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则认为:“这一项目响应了科学界长久以来的期待。自由探索瞄准不确定性,往往难度大、风险高、耗时长,社会资金更具有灵活性,能够为专注自由探索的科学家雪中送炭。”

 

对这些变化,杨卫很欣慰。“基础研究是造福整个人类社会的,多元化投入比光靠政府部门要好。”他说,“应当欢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和政府相互补充。”

 

薛薇也持相同的观点。“基础研究是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投入、公共部门供给,但来自企业、个人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资金投入对政府投入是有益补充,项目选择自由、经费使用灵活、组织方式多样。”

 

“以前,港澳华侨企业家捐赠比较多,近年来,国内一些创新头部企业也开始投入基础研究了。总体而言,多元化投入的情况越来越好了。”杨卫说。

 

落实层面仍需出台更细致的支持政策

 

近年来,有关部门重视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将“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写进了政策和法条。

 

2018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慈善捐赠等措施,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2020年科技部办公厅等6部门在有关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支持社会各界设立基础研究捐赠基金。

 

2021年修订通过的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国家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基础研究,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

 

这些“重磅”文件为基础研究投入确立了坚定的“多元化”方向,具体到落实层面,接受采访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具体细致的支持政策。

 

“应该有更多具体的引导政策,比如企业捐赠了基础研究,这笔钱应该在税收上进行一定的抵扣或优惠。政府和社会也应该表彰支持基础研究的企业或个人。”杨卫表示。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世杰看来,国内社会资金捐赠基础研究现象呈“点状”散乱分布,还没有形成规模,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没有形成捐赠基础研究的风尚,另一方面在于捐赠渠道不是很畅通,缺乏专注于基础研究的基金会。

 

“企业捐赠基础研究与捐赠基础教育、扶贫济困等同属于履行社会责任,但捐赠基础研究得到的社会关注较少。还是需要通过宣传、表彰等方式提高社会关注度,也可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激励社会资金通过捐赠支持基础研究。”魏世杰说。

 

近年来,薛薇在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的相关调研中,听到了“困难重重”的声音。

 

“在中国发起设立一个基金会,非常难。现在私人部门发起设立的非营利性研发机构多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在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等方面难以享受和企业、事业单位平等的支持政策。在捐赠税收优惠方面,基础研究捐赠没有特殊税收激励;非营利性研发机构也难通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审核,捐赠者难以获得捐赠税前扣除优惠。现在基础研究捐赠规模还比较小,但有增加迹象,未来吸引大规模社会捐赠还是得拓宽捐赠渠道,营造良好的捐赠环境。”薛薇说。

 

她还建议,对成立支持基础研究的非营利性组织,“放开一些”,从国家层面为社会力量投入科学研究搭建一些平台和渠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农业部等政府部门很早就发起设立了专门资助科学研究的基金会,接受私人捐赠并给予相应权益,而在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吸收社会捐赠资助基础研究的基金会。”

 

在薛薇看来,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基金模式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有益探索,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的联合基金没有独立法人形式,走的是一般科研项目审批的流程,尚不能充分体现地方、企业等联合资助方的诉求,以现有管理模式难以做大。”

 

不少出资联合基金的企业希望能有更多“话语权”。

 

有企业家表示:“学术型的专家对于应用性项目有一个了解的过程,有时会因为创新性不够而否掉企业需要的项目。”对此,学者们建议,设立相对独立的“联合基金管理中心”,完善联合基金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完善符合联合基金特点的评审标准和成果利用机制。

 

“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有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政府的支持幅度变大,多元化投入的体量就会增大,发展也会更快。”杨卫表示。

 

他们期待着“扶一把”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力量。

 

来源:中国科技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周一,比特币价格上涨7.93%,达到31780.51美元。

  

5月12日时比特币曾创下年底低点,跌至25401.05美元,现在上涨了25.1%。不只如此,以太坊周一也上涨了9.8%,达到1989.38美元。

 

来源:新浪科技

 

5月30日电 工信部网站30日公布2022年1-4月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小幅回升,利润总额降幅扩大,研发费用加快增长。

  

1-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下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43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营业成本投入加大,利润增长承压明显。1-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21.4亿元,同比下降25.4%,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5.1个百分点。

  

研发经费加快增长。1-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50.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5月30日电 (记者 杨颜慈)30日,江苏召开“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科技强省专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年以来该省科技创新成就与进展。记者从会上发现,高质量、创新成为高频词。江苏经济在科技赋能下,不断跑出加速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在会上表示,创新已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和共同行动。

  

会上,江苏省科技厅公布了一系列数据,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实现大幅跃升,展现了江苏科技十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创新投入来看,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400亿元、是2012年的2.6倍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江苏省研发人员超过9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17人、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人才约占全国的1/3;从创新产出来看,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从创新贡献来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5%,年均增幅均超过一个百分点。

  

王秦表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创新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十年来,江苏坚守制造业,充分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布局建设省级以上高新区54家,其中国家高新区1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仍然是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建设科技强省、开放强省的主战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在会上介绍了该省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未来的推进举措。

  

池宇介绍,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江苏不断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产业和企业创新能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例,近年来,江苏培育发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70%左右。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7条产业链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江苏未来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清介绍,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14%左右,截至2021年底,产业规模总量较2010年翻两番,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升约20个百分点达到39.8%,成为支撑江苏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动作为,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高清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其中明确,加大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资本补充债发行力度,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

  

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央行推动商业银行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正是为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做好银行的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尤为重要,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不仅能为银行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长期稳定的资金,也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意愿。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9日,今年以来已有16家商业银行发行17只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合计发行规模达1375亿元。

  

具体来看,年内已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银行包括12家城商行、3家股份行及1家农商行。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是光大银行,发行规模达400亿元,北京银行和浙商银行发行规模均为200亿元,渤海银行、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发行规模均为100亿元。

  

由此可见,目前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发行主体以城商行为主。对此,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金融行业研究人士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城商行是国内银行业的重要组成机构,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缘优势和时效优势,对当地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效果掌握得更详尽准确。小微企业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在风险可控下,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风险覆盖,从而提升盈效。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微金融债仍然有吸引力,短期内有两个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的热情。其一,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计划是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基础,当前市场情况下,监管多次释放信号加大银行小微金融债发行力度,各银行将逐步增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其二,前期降准之后,商业银行可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增加,央行提供的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更具成本优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促进短期消费、恢复消费信心,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缓解经营压力——

 

多地发放消费券助商惠民

 

四川成都发放“5·20”促消费活动消费券,山西太原投入4.2亿元发放消费券,贵州将于5月30日启动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近期,全国多地发放消费券,覆盖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

 

疫情影响下,消费券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多地纳入促进消费回暖的政策工具箱。专家指出,发放消费券配合一系列扶持政策,将有效提振消费。

 

激发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疫情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冲击消费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4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

 

面对压力,多地选择通过发放自带杠杆效应的消费券,拉动消费、提振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发放“5·20”促消费活动消费券,财政资金规模1.2亿元,发动金融单位和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共计2.4亿元。这是今年以来成都首次面向全市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涵盖成都市重点零售、餐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据悉,成都第一波66万张“5·20”消费券不到5分钟被一抢而空。截至5月21日24点,本次消费券活动核券总量超16万张,不过1天半的时间,核销率已达25%。

 

“五一”期间,海南省开展“助商惠民,乐享海南”消费券发放活动,吸引1万多家商户参与,带动海南10家重点零售企业5天内实现了1亿多元销售额,同比增长3.86%。

 

广东省广州市5月启动“羊城欢乐购——广购羊城悦来粤好”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加快消费回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广百百货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一轮广州消费券发放首日(5月8日)正值母亲节,促进当天销售超2500万元。第二轮消费券5月13日发放后,推动5月14至15日周末实现销售超1600万元。

 

国泰君安近期发布相关研报显示,政府发放消费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恢复消费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对商家的间接补贴,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缓解疫情期间经营压力。

 

覆盖多个重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消费券“大礼包”重点关注汽车、家电、餐饮等行业。

 

4月,国内汽车产销出现下滑。为提振汽车消费,多地发放汽车消费补贴。山东省青岛市“促消费”活动期间,购买汽车时按照不同车型不同价位,可以享受3000-1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浙江省宁波市推出的汽车消费券分为满10万元减3000元、满15万元减5000元两种,适用线下购置新车消费场景。吉林省长春市自5月21日起面向在该市购车的个人消费者发放5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持续到9月21日结束。

 

此外,餐饮、家电也是重点。山东省潍坊市5月22日启动“惠享潍坊”消费季,发放政府消费券超7000万元,聚焦餐饮、汽车、家电、家居、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深圳市商务局自5月1日起推出“消费电子和家电购置补贴”活动,消费者购买相关电器数码产品,每人累计最高补贴2000元。贵州将于5月30日启动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

 

“在汽车、家电、餐饮等行业发放消费券,能够更有效撬动消费。”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汽车、家电、餐饮等行业消费市场占比较高,达到1/4左右。另一方面,中国在汽车、家电、餐饮等行业消费基础较好,消费者购买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和参与餐饮等高频消费的热情较高。近年来,汽车、家电、餐饮等领域陆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例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配合消费券的发放,将有效提振消费。

 

数字化消费券更好用

 

“五一”期间,东莞举办“乐购东莞”活动,发放专题消费券约3400万元。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领券后,在零售、餐饮、住宿等适用门店消费一定金额,结账时使用微信支付,即可自动使用消费券。

 

微信支付有关负责人指出,微信支付可以带来更好的发券、领券体验。发券方面,依托微信广泛的用户基础,通过微信支付发放消费券,可以覆盖几乎全年龄段用户。领券方面,通过微信支付发放的消费券,用户只要使用微信付款,即可选择消费券的满减、抵扣等功能,甚至用消费券直接支付,更加方便快捷。目前,江苏、广东、云南、湖北等省份以及深圳、广州、徐州、珠海、江门等多个城市都选择通过微信支付等数字化渠道发放消费券。

 

随着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各地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放数字消费券,降低了使用门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数字消费券普及率较高,能比实体消费券更好地达到发放效果。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发放,还能更好监测消费券的使用情况。此外,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实现了无接触发放与领取。”洪勇分析。

 

“消费恢复是长期的过程。未来,发放消费券或将成为常态化手段。”洪勇表示,消费券不仅是疫情期间提振消费的工具,未来也可以成为节假日促消费的长期手段。(记者 徐佩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