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7 日消息,近日,联想集团公布了 21/22 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随后,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一封内部邮件中也披露了联想中国区的业绩信息:21/22 全财年营业额年比年稳增 28%,贡献利润年比年提升 36%。

 

 

(图注: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

 

IT之家了解到,联想 3S 业务(3S 指“智能产品、智能基础设施和方案服务”)持续向好,营收占比已超 25%,初步形成新 IT 全栈服务能力,为联想中国进一步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个孵化业务韧性成长,第二增长引擎业绩逐渐显现。其中,基础设施业务,全财年营收提升 19%,并实现盈利;方案服务业务,首次取得了 booking(开票)收入 100 亿元人民币里程碑式突破。

 

PC 业务方面,在“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战略持续引领下,业绩稳健,PC 销量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 39.7% 和 42.6%。

 

困难与机遇并存,联想中国区依旧保持韧性成长,具体表现如下:

 

  • SS(方案服务业务):FY21/22 全财年实现 100 亿人民币的里程碑 Booking 收入,年比年提升 42%。ServiceForce 平台累计工单近百万。解决方案服务获得了“北京颐和园智慧旅游”等超过 100 个标杆项目。

 

  • SI(智能基础设施业务):FY21/22 全财年营收年比年提升 19%,服务器位居中国市场第四。高性能计算以 40 套位居中国 Top 100 冠军。业务全财年实现盈利。

 

  • SD(智能产品业务):FY21/22 全财年营收年比年提升 80%,商用平板电脑连续五个季度蝉联市场冠军,消费平板电脑市场排名进入前三;消费 IoT 和商用 IoT 智能产品的营收年比年分别增长了 58% 和 124%;智能边缘在医疗、零售和金融等行业快速拓展;教育大屏实现年比年 3 倍速增长;手机日销翻番。

 

  • PC 业务:FY21/22 全财年无论是销量还是销售额持续创新高,尤其在中高端市场及细分市场表现突出,如 800 美元以上笔记本销量市场份额年比年提升 11 个百分点;移动工作站(MWS)继续蝉联冠军,销量翻番,市场份额年比年提升 7 个百分点。

 

刘军表示,新的财年,要紧跟中国智能化转型的浪潮,聚焦通过创新,推动 3S 发展,形成更多创新产品、方案与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国经济提振贡献联想力量。

 

来源:搜狐新闻

 

6月2日,美团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美团一季度营收462.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5%。经营亏损55.8亿元,同比扩大17.1%。经调整亏损35.9亿元,同比收窄7.8%。

 

成本上,美团一季度的销售成本同比增加19.2%至298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80.5%下降至76.8%,毛利率有所改善。

 

费用侧,美团一季度营销费用同比增长26.4%至91.1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19.5%略微上涨至19.7%,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商品零售业务的员工福利开支、推广费用等增加,不过,部分被用户激励减少所抵消。

 

研发费用增速最快,从34.8亿元上涨40.3%至48.8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也从9.4%上涨至10.5%。一般及行政费用从17.4亿元上涨33.1%至23.1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4.7%上涨至5.0%。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在一季度进行了1.53亿元的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同时,由于投资资产的价值下跌,美团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投资之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为-8.03亿元,上年同期为+4203万元。

 

互联网大厂中,美团仍在维持着较快的整体业务增速。但疫情之下,其未来的业务发展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过,这种影响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疫情之下美团在外卖、闪购、买菜等业务上可以获得更多的增长空间,订单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增加,利润率也在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的“现金牛”业务——主要利润来源的到店、酒旅等业务则增速缓慢甚至下降。

 

外卖:利润增加了,红包更少了

 

作为美团的“基本盘”,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的餐饮外卖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7.4%至242亿元,交易笔数也同比增长15.8%至33.6亿笔。经营利润同比增加41.3%至16亿元,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4%上升至6.5%,

 

对于一直以来都被强调是“微利”的外卖业务来说,超过1个点的经营利润率提升不可谓小。美团财报解释称,交易笔数增加、订单金额上涨、配送效率提升以及用户激励减少,均是利润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利润增加了,红包变少了,或许是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美团还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目前正在强化自身作为生活服务“首选”平台的心智。

 

相比之下,阿里本地生活板块(包括饿了么、飞猪、高德、淘鲜达)的在今年一季度的总营收为104.5亿元,不及美团单一餐饮外卖板块的一半。

 

到店、酒旅:营收没“降”,还更“赚”了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一季度,美团在到店酒旅等板块的营收及利润均“不降反增”。

 

到店、酒店及旅游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5.8%至76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6.4%至35亿元,经营利润率从41.7%上涨至45.6%。

 

美团解释称,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团在应对疫情时主动缩减了相关业务的开支。同时,高星级酒店的订单量上升,经营利润率更低的酒店业务预订量有所降低。

 

不过,美团的酒旅业务的营收大盘仍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财报显示,1、2月酒店间夜量保持稳定增长,到3月时转为下降,下降幅度为个位数。这种负面影响可能在疫情更严重的二季度体现更加明显。

 

新业务:亏损率大幅收窄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让美团开始更加审慎地“烧钱”。

 

今年一季度,美团新业务及其他的分部收入同比增加47.0%至145亿元,主要受商品零售业务的扩张所驱动。分部经营亏损从80亿元同比扩大至90亿元,不过,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经营亏损率从以往的81.6%大幅收窄至62.3%。

 

美团优选、美团闪购及美团买菜是被寄予厚望的三项新业务,三者彼此有所重叠又各有特点,在相同的市场中验证着商业逻辑。值得注意的是,财报发布前的4月,部分业务和市场就迎来了“最终抉择”。

 

一季度,美团优选加大了与各类商家的合作,扩充了SKU,“农鲜直采”和“全国集采”的比例增加,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美团优选也优化了冷链物流和供应链商品的质量控制。

 

不过,今年4月,美团优选宣布撤出北京,“让位”买菜。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场是美团优选亏损最严重的大区之一。另一边,主打一二线城市的美团买菜,整体订单量同比增加近120%。

 

美团闪购方面,由于用户数及交易频次的增加,订单量同比增加近70%。其中,美团“高频打低频”策略在闪购业务中得以体现,部分餐饮外卖的用户被转为闪购用户,超市、便利店、鲜花、药品等成为闪购的主要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在自动配送上的投入开始显现成效。截至 2022年3月31日,美团的自动配送车辆总计完成超过150万份配送订单,累计配送里程超过100万公里。

 

疫情给美团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带来了直接影响,却在不经意间“优化”着其成本结构。财报电话会上,“韧性”一词被多次提及,但验证美团是否真的具备“韧性”的结论,或许藏在3个月后的二季报之中。

 

来源:搜狐新闻

 

新浪科技讯 6月2日下午消息,美团今日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462.7亿元,同比增长25%;净亏损57.0亿元人民币,调整后净亏损35.9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2年3月31日,美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理财投资分别为人民币354亿元及人民币680亿元。

  

餐饮外卖业务: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4%至人民币242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加41.3%至人民币16亿元,经营利润率上升至6.5%。

  

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8%至人民币76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26.4%至人民币35亿元,经营利润率为45.6%。 1月及2月的分部收入及经营溢利增长强劲,唯3月因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而受到负面影响。

  

新业务及其他: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分部收入同比增加47.0%至人民币145亿元,分部经营亏损继续收窄至人民币90亿元,经营亏损率收窄至62.3%。

 

其他收益净额:

  

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3.781亿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9.287亿元,主要由于补贴及税收优惠以及某些投资的收益净额增加所致。

  

其他方面:

  

美团研发开支由2021年第四季度的46亿元增加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49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9.3%上升1.2个百分点至10.5%,乃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增加所致。

  

截至2022年3月31日,美团交易用户数达6.929亿,上年为5.69亿,同比增长21.7%。活跃商家数目900万,上年为710万,同比增长26.6%。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晚间消息,36氪(Nasdaq: KRKR)今日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36氪第一季度总营收为4960万元(,约合78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350万元相比增长13.9%。净利润3260万元(约合5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4050万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670万元(约合5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3780万元。

  

第三季度运营业绩:

  

在线广告服务终端客户数量为135家,而上年同期为132家。每客户平均收入为27.85万元,而上年同期为25.17万元。

  

企业增值服务终端客户数量为35家,而上年同期为28家。每客户平均收入为26.68万元,而上年同期为24.63万元。

  

个人订阅用户数量为220人,而上年同期为172人。每人平均收入为92.5元,而上年同期为10008.8元。

  

机构投资者数量为88家,而上年同期为57家。每机构投资者平均收入为3.01万元,而上年同期为2.97万元。

  

第一季度业绩:

  

总营收为4960万元(约合78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350万元相比增长13.9%。

  

营收成本为2390万元(约合3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020万元。

  

毛利润为2570万元(约合4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340万元。毛利率为51.8%,而上年同期为53.7%。

  

运营开支为3340万元(约合53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6480万元。

  

净利润3260万元(约合5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4050万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670万元(约合58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3780万元。

  

归属于36氪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300万元(约合52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3950万元。

  

截至2022年3月31日,36氪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1.711亿元(约合2700万美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2.161亿元。

 

来源:新浪科技

  

完美日记的管理层急了。

  

作为逸仙电商的创始人,黄锦峰向来低调,很少直面媒体,也甚少出来公开发表言论。但在逸仙电商发布2022年一季报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26日,黄锦峰一袭黑色T恤,出现在媒体恳谈会现场,当天一同出席的还有逸仙电商战略投资负责人吕霈霈,逸仙电商CFO杨东皓。面对营收下滑、业绩亏损、股价低迷、市值缩水等持续发酵的负面新闻,他们不得不出面做出回应。

  

2022年Q1财报显示,逸仙电商总净收入为8.91亿元,同比下降38.3%。所幸,净亏损同比下降33.6%至1.556亿元。黄锦峰对净收入首次下滑做出解释:彩妆品牌的净收入下降45.6%,部分亏损被护肤品品牌净收入增长所抵消。

  

以彩妆起家,且以彩妆产品为主的完美日记,为何其主营业务出现了大幅下滑?

  

对此,黄锦峰坦承,经过5年的高速成长,整个美妆行业的增速在放缓。同时,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因为疫情,过去几个月,完美日记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受到较大冲击,线下门店近三分之二受到影响,线下营收损失63%。“未来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段里,供应链、物流及大的经济环境依然不会很乐观。”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渠道的变化。据黄锦峰透露,随着社交媒体流量红利的消失,从去年下半年起,他们内部就开始重新审视兴趣电商、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为应对渠道的新变化,逸仙电商内部组织也进行了快速调整。“调整一定会带来组织的震荡,所以需要克服内部团队与组织的阻力。”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完美日记对营销费用的投入在大幅缩减。2022年Q1营销费用5.7亿元,比2021年Q1的10.3亿元,同比降低45%。未来,如何有效提高整体营销投入效率,以及实现ROI(投资回报率)的增长,是留给逸仙管理层待解的难题。

  

彩妆品牌净营收下降,逸仙电商不得不寻求转型,将业绩增长寄希望于旗下的护肤产品。财报显示,其旗下护肤品牌的净收入同比增长68.4%至1.8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7.5%上升至20.5%,目前公司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其收购的Galenic、EVE LOM以及DR.WU达尔肤。而今年,黄锦峰希望护肤品牌营收占比能达到30%。

  

过去五年,逸仙电商在品类红利和流量红利的叠加下,快速成长。如今红利不再,行业迎来巨变,黄锦峰不得不带领逸仙电商全面转型,他提出的转型目标是完成盈利、持续加深品牌力和产品力,进入全新的增长模型。

  

盈利,是逸仙电商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里,盈利对公司的长期生存来说是第一重要的事,所以第一步要先实现盈利。”

  

转型迫在眉睫

  

2021年年底,创业第五个年头,黄锦峰跟内部同事交流了一个战略,战略非常简单,就叫“二次创业”。

  

黄锦峰想要做出改变的原因有很多。外部原因是,美妆品类不再高速成长;外部经济环境遇到巨大挑战,竞争不断加剧;渠道端发生巨大变化。内部原因则是:随着品牌的增多,完美日记的资源在逐渐变少;品牌建设能力也需要快速的提高;组织架构的建设也不完善,缺失了一些中高层;人效在逐步下降等。

  

基于上述种种,他决定要全面转型,转型分为三步:一是实现盈利;二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建设;三是构建全新的增长模型。

  

自2020年11月19日上市以来,逸仙电商持续亏损,从未盈利过。作为CFO,杨东皓对此解释称,2020年上市后,资本市场对逸仙电商的增速预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样的预期,他们选择追求短期的增速,而放弃了利润。但未来,团队会采取更加可持续增长的模式,实现盈利。“如果疫情有根本性的好转或是结束,我们预计,应该会在明年能够实现全年盈利。”杨东皓称。

  

未来,逸仙电商要如何实现盈利?一个词:“降本增效”。

  

据黄锦峰透露,过去一段时间,因为疫情等原因,造成生产不稳定,加重了上游供应链的生产成本。同时,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原材料持续上涨,也导致成本不断攀升。为此,在未来,他会持续地在定价、毛利以及渠道上做精细化运营。这意味着,他们会逐步提升产品毛利和定价。

  

至于哪些产品会涨价,涨价幅度是多少,他并未给出解答。但他坚信,如果消费者愿意用更高的价格来购买产品,表明消费者对品牌喜爱度和认可度更高,产品力和品牌力更强。但问题是,现阶段逸仙电商旗下品牌涨价后,消费者是否还愿意为此买单?

  

除此之外,他还计划将一些不赚钱的业务、线下持续亏损的门店砍掉。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黄锦峰对于砍掉亏钱业务这件事非常犹豫,因为砍掉一部分亏损的业务流,营收会突然下降,这对于一家处于高增长的企业来说,突然的营收下降会引发外界的猜忌,带来舆论的风波。但如今,对此他很坚定。他希望未来整个企业和组织,能够轻装上阵,没有负担。但持续盈利,做小而美的公司不是黄锦峰创业的初心,他要做的是多品牌的美妆集团,类似安踏。

  

在会场,吕霈霈以安踏为例,讲述了安踏的发展历程:在2009年它收购了FILA,之后两年它的两个品牌都在高速增长。进入2012年后,因为电商的冲击,以及外资品牌的进入,销量开始连续下滑。在2014年,安踏做了产品升级以及启动多品牌带动策略,之后全公司达到了89亿规模,到2021年达到了近500亿,实现了5倍的增长。

  

转型的第二步就是升级主品牌完美日记,利用多品牌拉动集团新的增长。在过去几年里,黄锦峰先后收购了Galenic、EVE LOM以及DR.WU达尔肤等品牌。据他透露,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收购法国、英国这些历史悠久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十分巨大,管理也存在相当多的难度。“踩过一些坑,交了几年学费,但多品牌发展路径,为今天的企业转型带来了动力。”黄锦峰称。

  

目前,对于主品牌完美日记的升级问题,黄锦峰遇到了一些挑战。他发现,随着整个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的独特性正在下降。“现在的美妆市场更像是百花齐放,如何能够让一朵花开得更好,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他还在跟团队不断思考,希望能通过整个产品体系和品牌定位,推动完美日记主品牌的转型,而这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这是他转型的第三步。

  

未来在供应链、研发、人才、资金、数据、Know-how等六方面,黄锦峰还是会持续投入。但这部分投入短期内很难体现在销售额上,表现在财务报表里,是一个成本费用。“我认为它不是一个费用,而是一个投资,投资意味着会变成资产,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回报。”黄锦峰称。

 

 

来源:视觉中国

  

未来或回港二次上市

  

上市一年半后,逸仙电商股价不断下跌,如今跌到不足一美元,市值仅2.86亿美元。

  

按照美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股票如果每股价格不足一美元,且这种状态持续30个交易日,就会发出预亏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发出的90天里,仍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以改变其股价,将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据悉,在4月初,逸仙电商就收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来的警告函,提示已经3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在一美元以下。

  

但这件事在CFO杨东皓看来,并不严重,只要在6个月的时间内采取行动,把股价提升到一美元以上,就能解除危机,“我们会采取行动,公司因这条法律法规退市的风险,约等于0。”

  

他们选择的直接措施是回购股份,计划在两年内回购不超过一亿美元的股票。该计划从2021年12月底就开始实施,目前仍在积极推进中。

  

对于逸仙电商股价的波动,杨东皓从内外部环境因素给出了解答。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股市,无论是美股、港股还是A股都不同程度呈现下跌趋势。另外,俄乌战争、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外部因素也是造成股价波动的原因之一。

  

从逸仙电商内部来看,杨东皓认为,股价的波动与现阶段逸仙电商处于业务转型期有关。过去,一味追求增速、销售导致亏损。近阶段,又因为疫情的原因,收入大幅下降。虽然现在开始谋求转型,追求质量、回报、盈利。但这些转型动作,对逸仙电商长期有利,短期内仍然会影响销售额,使其业绩承压。

  

所以,为提升股价,除了回购股份以外,杨东皓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聚焦业务,“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价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业绩。如果业绩好,销售额增长快,盈利能力强,股价一定会反映出来。所以我们长期解决股价和提振股价的做法,就是聚焦业务。”

  

面对如今复杂的市场环境,杨东皓表示,未来不排除会回港二次上市。

 

来源:中国企业家

 

5月27日晚,拼多多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37.937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为2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9.05亿元实现盈利。

  

在减营销重研发的战略驱动下,拼多多正逐步向可持续增长迈进。

  

5月27日晚,拼多多(PDD.Nasdaq)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37.937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为2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9.05亿元实现盈利。

  

“过去几个季度,我们选择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数字技术、农业科技和农产品(6.6000.111.69%)物流等领域。”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目前来看,重仓技术和农业已渐见成效,更加坚定了长期致力于农业数字化的决心。

  

持续推进“减营销重研发”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在陈磊的掌舵下,平台持续缩减营销,加大研发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销费用为112.191亿元,同比减少14%;研发费用为26.685亿元,同比增长20%。

  

“从重营销到重研发的战略转型,其核心是通过研发来发掘用户行为的演进,以及整个社会基础架构的升级,通过研发来把握新的服务消费者的机会。”在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陈磊表示,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了解用户偏好以及自身的能力。

  

据了解,拼多多的研发费主要用于人才、算法、系统等“无形资产”,例如招募更多有经验的研发人员,以及研发相关的云服务。根据拼多多年报披露,公司约60%的员工为研发人员。

  

令人惊喜的是,营销费用的缩减并没有导致营业收入的下滑。

  

在海量用户、商家的带动下,平台的成交额和营业收入仍在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线上营销技术服务的营业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41.11亿元,同比增长28.7%,至181.58亿元;交易服务从29.31亿元,同比增长90.7%,至55.91亿元。

  

“本季度营收的增长主要源于平台商家活动和交易体量的增长。”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在用户增长放缓的前提下,平台过去几个季度更加注重深耕技术领域,用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大幅提高平台的生产效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物资需求激增,电商平台成为保供重要力量。拼多多平台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每单包含6人份到60人份套餐物资不等,主要涵盖粮油食品、速食乳饮、海鲜水产、消毒防疫、家清个护、宠物用品等商品,助力解决上海疫情保供“最后100米”。该项目采用集采集配的方式,满足更多消费者基本的消费需求。

  

从营销到研发的转变也是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毕竟用户数量已接近饱和。

  

自2015年成立至今,拼多多以强势营销占领用户心智,迅速积聚了大批用户。

  

截至2022年3月底,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8.81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7%;2022年一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户数达7.513亿,较上年同期增长4%。

  

在用户规模逐渐触顶后,拼多多也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变得越来越“稳重”,从重营销切换到重研发也实属必然。

  

“百亿农研专项”

  

拼多多研发投入有很明确的方向重心——农业。

  

去年8月,拼多多宣布投入100亿设立“百亿农研”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并将后续几个季度的利润全部投入到该专项。

  

在农产品品牌化方面,“新新农人”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打响了会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归脐橙、洛川苹果、宾川大蒜、盐源丑苹果、蒲江猕猴桃等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现象。

  

除了打造品牌,拼多多还提倡农产品分级销售,为不同的农产品找到合适的消费者,从而减少损耗,提升附加值。

  

除了品牌、产业链的发展,长久看来,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拼多多推出各种比赛。例如,在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中,“番茄快长”队从4支决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远超传统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摘得冠军。

  

据了解,这支队伍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极星农业和拜耳作物科学的青年“新农人”组成,采用“人机融合智能”的算法策略,将先进种植经验转换为算法,辅佐种植者种出了高产量、富营养的果实。

 

  

去年10月,入围决赛的选手分别在北京、上海、浙江、荷兰等地,通过软件远程控制位于云南昆明大赛基地的智能温室,结合营养学、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精准农业技术种植番茄。

  

“其间,虽然我们不能每天见到这些作物,但人机融合算法实时帮助我们,不断修正种植策略。” 冠军队“番茄快长”队长徐丹表示,这也验证了该套算法未来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帮助种植者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作为起家于农产品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过去几个季度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运输、物流和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幅提高了农产品上行的规模和效率。受益于此,截至2022年3月31日,累计已有近4万款优质农货上线了百亿补贴频道。

  

“过去一年,我们更加注重修炼自身的内功,并在数字技术、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物流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陈磊表示,这也更加坚定我们长期致力于农业数字化的决心,我们相信农业数字化释放的机遇和效率,将惠及整个社会。

 

来源:第一财经

 

5月26日,百度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

 

根据财报,百度第一季度总营收284.11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百度的净亏损为8.8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56.53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38.79亿元,上年同期为42.97亿元。

 

其中,百度核心营收214亿元,同比增长 4%,包含网络营销和非网络营销两部分。网络营销收入为157亿元,同比下降 4%;在云和其他AI业务推动下,非网络营销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 35%。爱奇艺营收73亿元,同比下降 9%。

 

百度核心研发费用达51.34亿元,连续六个季度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过20%。

 

除网络营销主航道业务之外,百度正在大力发展第二增长曲线——智能云和AI业务。目前百度智能云已经在制造业、水务、能源、金融和政务等领域落地。

 

在智能交通领域,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41个城市采用,覆盖范围较一年前的16个城市、一个季度前的35个城市持续提升。

 

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一季度提供了19.6万次乘车服务。目前百度的自动驾驶车辆正在北京提供无人化载人服务、在重庆进行无人化路测。

 

此外,财报中提到百度继续扩大与汽车主机厂商的合作,在年初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后,百度还收到了来自东风汽车的合作定点,为其提供ASD(Apollo Self Driving,Apollo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

 

基本盘业务方面,百度App的用户和流量增长稳健。3 月,百度App的MAU 同比增长13%,达到6.32亿,日登录用户占比达到83%。

 

智能音箱业务方面,根据Strategy Analytics、IDC和Canalys的数据,小度在2021年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中排名第一。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三月中开始,我们的业务受到了来自疫情的负面影响。虽然与疫情相关的挑战令我们近期业务承压,但我们仍然相信,我们新的AI业务将推动我们的长期增长,并为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表示:“百度核心营收保持健康,受本季度同比增长45%的智能云业务推动,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5%。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健康的收入增长和持久的商业模式。此外,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以推动长期增长。”

 

来源:搜狐新闻

 

河海科技消息  北京时间5月29日,国内领先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NYSE:WUBA)公布了截至2019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58同城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0.283亿人民币(4.497亿美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超过公司29.6亿人民币的指引上限;毛利为27.314亿人民币(4.056亿美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同时,58同城仍然维持了高达90.2%的毛利率水平。

 

58同城2019年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2.813亿人民币(4,178万美元),同比增长5.4%,非美国会计准则的运营利润为4.651亿人民币(6,908万美元),同比增长13.0%。净利润为6.982亿人民币(1.037亿美元),同比上涨299.9%,非美国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为4.359亿人民币(6,474万美元),同比增长42.6%。

 

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表示:“第一季度,我们迎来了运营和财务表现双佳的良好开端。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22.5%,结果超过我们的指引上限。按照非美国会计准则口径计算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3.0%,净利润同比增长42.6%。58同城在移动端APP流量和用户参与度等指标均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招聘、房产主营业务发展稳健,全面强化服务升级

 

姚劲波表示:“作为一家覆盖招聘、房产、汽车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等市场,并保持领先的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亦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增速放缓影响。但我们仍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将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创新和营销效果升级,提升服务品质以期优化用户体验。”

 

第一季度,58同城实现运营现金净流入5.649亿人民币(8,389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7.1亿人民币。

 

58同城财报数据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58同城、安居客等平台付费商户数约340万,同比增长7.5%。会员服务贡献了9.82亿人民币(1.458亿美元)的营收,人民币同比增长5.7%。58同城在线推广服务本季度实现营收19.409亿人民币(2.882亿美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其增长主要来自实时竞价系统和其他在线服务的持续优化升级。

 

58同城招聘、房产、汽车、本地生活服务等主营业务业绩在2019年第一季度表现依旧亮眼,除了综合生活服务平台与生俱来的稳健、抗风险能力之外,更源于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深化一站式服务体系,高效连接商户和用户两端,不断拓展服务边界。

 

截至目前,58同城的招聘业务覆盖近90%的基础用工市场,第一季度,58同城招聘业务进行了品质服务的全方位升级,58同城聚焦人性化的增值服务,发布专业化智能产品和课程培训高效规划求职策略,进一步增强招聘服务的精准匹配。

 

58同城、安居客作为房产信息服务领军企业,进一步促进新房、二手房业务之间的资源流转,提升连接效率,推动全行业共生、共赢生态格局的建立。第一季度,58同城、安居客推出 “N+,全开放服务平台”战略,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一二手联动体系,最大化发挥平台双向动能,帮助开发商提升新房销售总渠道的管理效率。第一季度,58同城、安居客宣布,2018年新房业务互联网广告收入逆市同比大涨,远超同行业内其他企业。

 

58同镇瞄准下沉市场增量红利,58部落拓展生活服务链条

 

在持续建设主营业务的同时,58同城还在下沉市场探索着新的增长极。姚劲波表示: “58同城除了在招聘、房产等主营业务领域继续引领市场外,还将推动创新业务转转、58同镇的增长。我们将长期看好分类信息模式,并将继续投入创新和营销,巩固58同城的领先地位。”

 

第一季度,58同镇强化本地化策略,通过上万名站长连接乡村用户、商户,以本地化优势进一步激活乡村服务市场潜力。为拓展生活服务链条,58同城倾力打造内容社区58部落,通过鼓励用户基于生活服务领域进行内容交互体验,打造良好内容生态闭环,在填补市场上生活服务内容空白的同时,进一步打通精准内容营销渠道,有效触达用户需求。

 

2019年,58同城将继续发力58同镇等下沉战略,依托于58同城强大的招聘、房产、汽车、本地生活服务等平台资源,补足乡村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的巨大缺口,以业务协同优势深化企业可持续发展。

 

业绩预期


基于目前公司业务的发展,58同城对2019年第二季度业绩做出如下预期:预计总营收区间为40亿---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区间为17%---20%。该预估基于公司对当前趋势的判断,存在变化的可能。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