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北京多家商场在加强防疫防控措施的同时恢复营业。在SKP、国贸商城、北京凤凰汇、朝阳大悦城、朝阳合生汇、颐堤港、长楹天街等商场,大部分品牌开门营业,餐饮商户仍暂停堂食。

 

上午10时,一些商场门口便迎来首批顾客,有消费者表示,看到商场开业的消息,一早就过来采购生活用品,也有消费者带着孩子来购买儿童节礼物。另外,商场的一些餐饮门店也有等待外带的食客。


恢复营业的同时,各大商场严格防疫不松懈。新京报记者采访多家商场了解到,进门均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还有一些商场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了防疫措施,包括使用智能机器人识别健康码、测温,减少接触、缩短等候时间;建立巡查小组、检查顾客戴口罩情况,管控边走边吃现象;制定疫情管控应急预案等。


恢复营业


实施客流管控、堂食仍暂停


朝阳合生汇工作人员介绍,除培训机构、KTV、电影院、健身房等类型商户暂缓营业,场内其余500余家门店均已开业。场内严格按照北京市防疫要求进行客流管控,控制进商场及进店客流限流50%的要求。新京报记者注意到,5月28日晚间,在朝阳合生汇的合生福利速递群,已有消费者开始询问商场的营业状态、营业品牌等情况。


长楹天街也于5月28日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恢复营业通知,很多消费者在后台留言表示非常期待开门。5月29日10时,龙湖北京长楹天街300余家零售店铺有序复工。长楹天街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场开门后活力渐渐复苏。

 

据长楹天街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场开门后活力渐渐复苏。受访者供图

 


据朝阳大悦城工作人员介绍,按照防疫要求,朝阳大悦城已经全面做好环境消杀和人员核查,店铺应开尽开,地下一层暂不开放。店铺店员的健康宝如果处于健康宝弹窗状态无法正常到岗,商场会调配其他店铺人员。据介绍,未来堂食恢复后,商场将推出优惠。

 


国贸商城得知恢复营业后第一时间积极协助各品牌门店开展营业准备,就大家关心的营业问题做详细解答,各品牌安排专人提前到店进行清洁消毒、整理门店。



此外,包括颐堤港、中粮祥云小镇、世贸天阶、北京印象城、北京华贸天地等多家北京商场均于5月29日恢复营业,餐饮暂不提供堂食。

 


加强防控措施


智能设备测温、制定疫情管控应急预案

 

恢复营业的同时,北京各大商场加强疫情防控措施。


国贸商城在保持大堂原有扫码、测温基础上,又增设“八合一智能机器人”,可通过读取身份证、输入身份证号或人脸识别任一种方式,实现快速自动查验包括测温、健康宝、国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注射等防疫信息,有效缩短等候时间。国贸商城内服务台、会员中心、公共区域、母婴室、洗手间等空间的地面、按钮、扶手带、触摸屏等关键接触部位进行高频次、定时全面清洁消毒。

 


朝阳合生汇设立6名保安巡查小组检查顾客戴口罩情况,管控边走边吃现象,且每日逐一检查场内商户店员戴口罩、健康宝、核酸证明及体温,尤其餐饮商户及超市,要求每10日进行一次环境核酸,餐饮员工包含冷链人员要求每日做核酸。据了解,朝阳合生汇设立了隔离观察区,当员工、顾客、相关方等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或按要求做好防护立即就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商场还制定了疫情管控应急预案,每月1次演练。

 


长楹天街恢复营业首日。受访者供图



长楹天街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楹天街已经全面做好环境消杀和人员核查,进门处严格查验健康宝及核酸时间,餐饮商户仍支持外卖或自提,暂不提供堂食。此外,长楹天街相关负责人称,商场目前正在策划之后的主题活动,在符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将有序开展。

 

来源:新京报

 
 
5月22日,集美家居定慧桥商场微信公众号发布营业时间调整提示称,5月22日至28日暂停营业,5月29日恢复营业。
 
 
集美家居定慧桥商场称,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此举是为进一步防控疫情,积极响应、落实海淀区防控措施要求,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来源:新京报

 

5月20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联合红餐网共同发布《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调研报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表示,社区餐饮、小店、特色食品、业态细分将成为餐饮未来的发展趋势。

 

社区餐饮、小店模式升温

 

邢颖表示,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多城市多点频发的情况下,餐饮市场遭到了重创,特别是正餐、商场店等。一些城市餐饮堂食按下了暂停键,但同时还要支付房租、人工,社保等刚性的成本。邢颖说,各级政府都及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纾困解难,坚定了餐饮企业的信心。“各级政府也都提出了稳企业、稳市场、保就业。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只有企业有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日常的运营,市场才能够稳定,员工才能保住就业。同时只有保民生、促消费才能够稳增长。”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让大家树立起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也给餐饮行业带来未来发展的思考。”邢颖认为餐饮企业必须要有新的认知。首先,社区餐饮的兴起,或将成为更多中小餐饮企业的主战场,也将成为中国餐饮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社区餐饮具有非常鲜明的便利性,老百姓也非常注重社区餐饮商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同时,社区餐饮也是建立‘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社区餐饮并不单单是把门店开到居民小区里去,而是需要餐企对商圈的研判和确定,从而选择业态和商品结构。

 

同时,小店时代的到来将终结过去的“大店模式”。邢颖说,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美的小店的生存能力将越来越强。“很多餐企能在疫情中逆势增长,重要的一点就是店铺的小型化、投资的轻量化、装修的简约化、产品的特色化以及营销的网络化。小店铺、大连锁让品牌餐饮企业实现逆势发展,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要特别研究小店现象和小店模式。也可以说,过去单店几千平方米的‘大店时代’结束了。”

 

食品化、零售化成为驱动力

 

邢颖指出,特色食品的拓展也是餐饮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餐饮的食品化和零售化将成为品牌餐饮企业重要的经营选择。“餐饮的食品化和零售化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作坊式的‘前店后厂’,也不是传统的食品加工业。餐饮的食品化和零售化更明确指向零售的商业,现在很多业态中,都增加了餐饮服务的功能,这也是餐企未来增长的动力之一。很多品牌企业都明确提出要加入食品制造实现双轮驱动,要‘资本和科技’推动双轮驱动,这也一定是有规模、有品牌、有特色的餐企未来的发展趋势。”

 

邢颖同时认为,未来中国的餐饮业还将进一步迎来业态的细分,餐企如何准确地对业态进行定位,必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在疫情之下,有的企业无法存续,其实从这样的企业的业态细分规律来看,它很可能是单一的业态,这样的业态一定是脆弱的。”

 

来源:新京报

 

5月20日,永辉超市在福州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张轩松表示,永辉将不断加大科技、数字化及全渠道投入。

 

关于公司未来发展,张轩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永辉将聚焦主业,通过积极拥抱科技零售和数字化、推动存量门店的调优升级、高质量开新店等方式,提升主业的竞争力。另外,永辉将不断加大科技、数字化及全渠道投入,提高运营效率、组织效率。

 

根据永辉超市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永辉经营出现拐点,重回盈利轨道。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达272.43亿元,同比增长3.45%;归母净利润达5.02亿元,同比增长2053.5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6.28亿元,同比增长263.07%。

 

永辉CEO李松峰在股东大会上称,当下外部竞争正趋于理性,更为重要的是,在一系列科技投入、数字化升级、供应链变革等举措下,公司发展的确定性逐渐清晰,即坚定科技永辉战略,全力缔造一个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科技零售企业。

 

来源:新京报

 

    来源 : 香港东网

 

 

                                                                            中越近年多次互相移交疑犯。 (中新社图片)

 

 

      越南警方周四(8月1日)在中越边境友谊关口岸,向中国警方移交了395名涉嫌网络赌博犯罪的中国籍疑犯,以及大批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涉案物证。

 

     经中越警方长达数月联合调查,众多中国籍不法人员在越南北部海防市租房,管理近百个赌博网站,针对中国境内人员,大肆组织开展网络赌博违法活动,涉案资金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为准备收网,中国警方提前派出工作组与越方进行对接和沟通。根据双方计划,越南警方于上周六(7月27日)组织上千名警力对多个犯罪据点开展拘捕行动。

 

 

 

 

 

 

 

 

 

作者:汪念慈 《一点财经》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对于企业而言,2018年是检验自身素质是否够硬、力量是否够强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很多企业遭遇了来自各方的巨大挑战,宏观经济、竞争对手、行业周期等多因素的叠加让它们负重前行。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房地产,在这一年的销售面积仅增1.3%,增速较上一年放缓6.4个百分点,上下游产业无不受到波及。



家电行业正是“重灾区”之一。哪怕是往年快速增长的厨电在这一年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等品类下滑幅度最少超过10%,高的甚至超过20%。


面对挑战,一堆企业没能过关,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不过也有人跨越“周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例如主营热水器和厨房电器的万和电气,2018年业绩答卷就领先同行,营收69.14亿元,同比增长5.85%;净利润4.89亿元,同比上涨18.27%。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更是大增21.44%至1.78亿元。



当“不确定”与“周期”可能长期存在时,增长将会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剖析万和这样的案例,或许可以解开“增长”的秘密。




01 |逆势增长



近日,万和电气公布了2018年全年及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 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营收同比增5.85%至69.14亿元;净利润为4.89亿元,同比大涨18.27%。第一季度实现了1.78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1.44%。

 

 

在49家家电上市公司中,万和业绩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第一季度万和营收20.23亿元,排名第12位,比老板电器同期营收高3.63亿元,比华帝股份多6.92亿元。净利润方面,万和排名第9位。与2018年相比,万和在整个家电行业的行业地位有了进一步提升。



这份成绩单的取得并不容易,毕竟去年整个行业处于负增长状态。受经济环境影响,2018年热水器和厨电行业爬坡过坎,多品类出现下滑,其中热水器销售额同比下滑0.9%,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下滑高达11.71%、10.68%和20.08%。



从业务构成上看,对万和电气贡献度最高的是以热水器为代表的生活热水板块,营收占比46.27%,为31.56亿元。2018年,在品类下滑0.9%的情况下,万和热水器共卖出519万台,同比增长5.95%。

 

从2018年年报来看,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在厨卫行业“靠单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曾经在单品上称王的厨电企业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与之相比,万和的跨越早已开始,从最开始的热水器到后来的厨电,再到厨电新品类的探索不断。



2018年,万和陆续进入了厨电新品类,包括净水机、蒸烤一体机、洗碗机、集成灶等,基本都是当前占有率较低、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品类。财报显示,去年其增长最快的业务是厨房电器,2018年共销售465.9万台,同比增长11.55%;对万和业绩的贡献度达41.79%,为28.5亿元。



在国外,不同于其他中国厨电企业国际化的收效甚微,万和出口业务对其业绩的贡献度颇高。2018年万和出口销售占营收的比重高达33.49%,堪比海尔、美的等大型家电企业。



其出海战略是由“少帅”万和电气总裁卢宇聪推动的,他从小在海外接受教育,视野与父辈相比要广阔得多。

 

2015年他从父亲手中接下万和后,就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先后与欧洲供热集团结成联盟,与博世集团旗下热力技术事业部一起建合资公司,在俄罗斯、南美、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布局。四年来,出口已经成为万和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在业务增长之外,万和的“内生”增长也在继续。万和业绩逆势取得增长,与互联网企业靠砸钱换增长截然不同,主要靠品牌自身的驱动力。2018年万和销售费用的增速远低于营收的增速,全年所花的销售费用为9.46亿元,同比仅增2.94%。



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万和销售毛利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几个指标环比、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其中,毛利率同比增长5.69个百分点,至32.38%,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31.51%;净利润率为8.99%,环比增1.83个百分点,同比涨2.22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5.26%,高于去年同期的4.73%和去年第四季度的3.91%。与此同时,负债率还处于下降状态,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44个百分点至47.61%。




02 |“产品向上,渠道向下”

 


万和之所以能实现逆势增长,主要还是自身基本功扎实,其在销售渠道、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最终取得了成效。



对于当前的中国厨电市场而言,野蛮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一二线市场需求已接近饱和,未来家电企业想要取得业绩的增长只有精耕细作,向下渗透,去消费理念正在升级、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的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找市场。



而早点看清趋势提前谋篇布局,就能抢得先机。万和的下沉战略早在三年前展开,2016年,卢宇聪掌管万和,次年万和就开展了“产品向上,渠道向下”的布局,而当时厨电行业尚处于高速增长。



财报显示, 2018年全年,万和新拓展的线下渠道有3287个。其中,通过与国美、苏宁、五星、地级商场百货等铺设的网点有1162个;通过乡镇专卖店、建材橱柜店完成的网店建设有2125个。



截至目前,万和拥有连锁专卖店、KA、直供、直营等多种渠道。



线下销售网店、可控型终端、官方商城店铺,万和由点连线,纵横交错的渠道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为顾客的购买提供了便利,也为万和线下渠道的增长提供了动能。



可以说,渠道变革下沉在2018年万和的业绩增长中功不可没。2018年万和线下渠道收入增速超20%,销售额为26.11亿元,远超行业平均值。



在渠道下沉的同时,万和还推动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联动发力,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互补,进一步抢占市场。2018年万和电子商务渠道销售额为11.08亿元,同比增长23.29%。



此外,由于家装渠道是装修环节的前端,万和还大力发展工程集采等新兴渠道。截至2018年年底,万和签约的年度战略采购合作地产单位有20家,如恒大、万科、绿地、富力、金地、绿城、中南等,全年万和集采工程渠道销售收入同比大增72.58%。

 

 

国内拓展渠道的广度与深度,在海外,万和则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纵深开拓沿线及其他新兴市场,先后在泰国、阿塞拜疆等地建立销售体系,在美国、俄罗斯设立全资孙公司——这正是其海外业绩贡献度达到三成以上的原因所在。



此外,万和还通过尝试娱乐IP、体育IP等营销合作,牵手《歌手2018》,冠名抖音当红组合“连音社”、赞助世界杯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等,加速品牌建设。卢宇聪认为,创意营销活动能有效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形成品牌认同感和归属感。

 

 

03 |研发为“魂”



如果说渠道布局、品牌建设是推动万和业绩增长的外核,那么产品创新就是推动其增长的内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产品是地基,只有产品好,才有资格谈未来。



万和是燃气热水器的鼻祖,不过它所推出的相关产品其实相当“新潮”,更是凭燃气热水器入选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进一步确立了万和在燃气热水器领域的王者地位,是万和在燃气热水器这一厨卫电器核心品类中冠军地位无可置疑的最佳证明。



近年来,为发挥燃气热水器的环保、节能、高效优势,万和研发推出了变频云智能零冷水燃气热水器L8、智适应G系列变频恒温燃气热水器等高端燃气热水器新品。



正如万和电气董事长叶远璋所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根据需求,不断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并创造需求。”万和品牌燃气热水器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五年位居第一,且增速不减。财报显示,2018年其销售额同比增长19.08%。

 

这与万和“造精品、塑品牌、创未来”的战略定位息息相关,而在产品创新以及连续多年造精品背后靠的是技术支撑。



万和电气董事长叶远璋说:“万和走到今天的秘诀是一路从未放弃过技术研发。”从突破打火机的国内技术空白,到研发出超高压脉冲点火器,技术出身的万和团队一直走在靠研发创新的道路上,在研发上的投入也领先同行。



截至2018年年底,万和拥有的专利数量及质量均遥遥领先业内同行。2018年,万和共申请专利327件,新增授权专利231件;有效专利总数为1439件,其中发明专利133件,还多次获得专利大奖。



取得这一成绩,万和的投入也不低。2018年,万和研发投入2.39亿元,同比增长64.66%。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占比3.46%,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拥有557名研发人员,在员工中占比10.22%。



万和称,2018年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两方面,第一是新品研发,积极与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新产品;第二是对现有产品的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节能效果。

 

市场竞争越是激烈,越考验一家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你的产品质量是否好、是否与众不同,将决定你最终能走多远。



卢宇聪强调,万和自创立以来,每一个产品都以消费者体验的痛点和需求作为研发依据和方向。从最初产品概念的生成、设计、试产、制造,到最后成品上市,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论证、确认和验证,以消费者的需求标准来衡定。



在万和的实验大楼里,可以看到每个产品的细节都要经过层层检测,一个燃气热水器的寿命检测,要在操作台上日复一日地长时间运转,一个简单的开关耐久性测试,要经过机械手反复敲击10万次等。

 

 

04 |结语



没有一个企业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靠的是辛劳付出,预测准了市场需求,踩准了关键节点。这背后考验的是,企业团队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与清晰的战略思考。



战略即选择,万和的业绩增长也证明了,其之所以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厨电领域脱颖而出,与其长期坚持的“以客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初心不无关系。也正因如此,“技术创新”会融入基因,被奉为万和发展的“魂”,推动万和向前发展,并铸就了万和如今的成绩。

 

 

 

 

作者:《一点财经》 邱韵

 

十九世纪的一天,有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磨坊中发现了金子。自此,掀起了一场历时七年,参与人数达30万之巨的“淘金潮”。无数淘金者的到来,在为当地带来富裕与城市的同时,也留下了排挤的当地人、被破坏的土地以及脆弱的生态。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乏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人。如今,一场数字“淘金潮”正在上演,这一次淘金者们的目标是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以及行为数据。

 

张恒(化名)在给孩子看培训课程时在教育网站上留下了电话,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钢琴、英语、跆拳道等“课程”接连打来电话。“你说投诉谁呢,不太现实”,这是一个AI与大数据行业从业者的无奈之语。

 

数字“淘金潮”,在为无数淘金者带来财富,为数字时代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不可比避免地为生活其中的原住民带来灾难。张恒的遭遇不过是其中之一。

 

在一切有破坏的地方就有秩序随之而生,自2016年起,全面数据权利意识的觉醒,迫使一个又一个掘金者开始谨而慎之地采矿、掘金。现在,到了为第一波数字淘金清理砂砾的时候

 

01|迟来的觉醒 

 

一切到了2016年才正式开始。

 

当年8月的一天,正在家里殷切盼望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徐玉玉被人电话诈骗9900元,随后自杀身亡。第一次,信息泄露以如此直接而惨烈的方式成为社会议题。

 

在此之前,类似的报道以及数据泄露话题早已经零星展开,在这一次事件之前的一个月内,就曾先后有两起类似事件发生。受害的同样是学生,同样也是因为个人信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同样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最终,所有的这些事件与伤害,以这样的一个契机、这样的一个时间点,终于有了结果。按照公安部官网事后的案件通报,这些事件缘起都是信息泄露,或者是高考报名系统被攻击,学生个人信息被买卖,或者是以钓鱼网站、伪基站的方式,设好陷阱。

 

在这些案件中,至少人手一只的手机成为不可缺少的媒介。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16年时,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已与网络世界连接。

 

 

其中,手机正是最重要的媒介,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95.1%的数字居民通过这种方式登陆网络世界。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完成了由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移,转移的除了数字居民,当然还有正规、不正规的掘金者

 

中国人自古就盛产各种“聪明”人,这些“聪明”人有各种各样的赚钱方式,比如所谓的“卖奖券”,一种在公共场合高呼自己中奖,但是自己来不及兑换只能无奈出让的戏码。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这样千奇百怪的赚钱方式也迁徙到了互联网。

 

早期的互联网原住民很多是从这些各式真假难辨的信息中成长起来的,从电脑网页上突然弹出的中奖信息,到QQ上到处传播的“给生日祝福送会员”,等等。

 

当手机,一种更私密,更能精准定位的载体出现时,当互联网居民基本完成自己的迁徙之旅时,才发现早有无数的陷阱与矿坑在前方等待。这时候,忍无可忍,避无可避的互联网原住民,才真正意识到,在这个几乎完全透明、敞开的世界,没有人是安全的,每个人都在“裸奔”

 

一场民众的数据权利意识觉醒就此展开。

 

 

02|无处不“漏”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诗人曾这样展现人以及周围世界的关系。在数字世界,语义不变而语境反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人是安全的。

 

 

 

现在几乎所有的APP或网站都有一套自己的登录体系与会员体系,关联着用户手机、姓名、住址、社交账号,乃至身份证等诸多信息。同时,这些APP往往向用户寻求众多手机权限,包括通讯录、定位、摄像头等,通过这些权限以及对用户行为的记录,为用户提供服务。

 

比如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就通过分析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浏览习惯,开发出“推荐”功能及讨论社区,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提供参考信息。

 

但是有的时候这些权限以及数据采集并非必要。以APP为例,“现在的APP动不动就要申请一大堆权限,不给它权限,还不能运行”,程浩(化名)在接受一点财经采访时表示。

 

他是一名网络安全工程师,曾因为想看新闻而下载一款信息资讯类APP,并在APP申请手机识别码权限时予以拒绝,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会经常弹出这一请求,并且有的APP功能无法使用。

 

这些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与价值的APP是数字时代的主要掘金者,也成为数据与隐私泄露的关键一环。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企业今年前三个月出现数起简历泄漏事故,涉及5.9亿份简历。究其原因,这些信息之所以泄露,主要是因为服务器安全措施不到位,不需要密码就能在网站上看到信息,或者是因为防火墙出现错误。

 

无独有偶,去年8月份,有爆料称,华住集团旗下连锁酒店用户数据疑似泄露,5亿条住客数据被打包出售。

 



 

随着用户数据权利意识的觉醒,“隐私泄露”、“信息泄露”等话题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议题之中。同时,不说在国外的 Faceboo、亚马逊,在国内,有阿里、腾讯、新浪、百度、京东、今日头条等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头部公司,都曾有过相关的新闻。

 

历数类似事件,相关新闻的增多是从2017年底到2018年年初开始,民众数据权利意识觉醒之后。

 

而在民众的视野之外,用户数据存在的其他环节也并不安全。“做网络安全支持时,发现对方一台PC上什么安全软件都没有安装,扫出来一大堆病毒”,程浩说这是很多地方政府、中小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它们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不行,另一方面是安全意识不够”,他总结道。

 

 

03|向左,向右

 

 

“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李彦宏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表示。

 

虽然他的这一言论后来被媒体及舆论放大,并为人所诟病。但是在他的这一番言论之下,隐藏的是一个“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故事。

 

常旭云(化名)是一个跨国企业的中国区高管,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经常往返不同的国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方便的国家了”,她说,在瑞典,一到晚上各种商业活动就停止了,哪怕天还亮着,而在国内,晚上可以去逛街,可以叫外卖。

 

同她一样,很多人自豪于中国互联网发展之迅速。在蒸汽、电气时代落后的中国,在以惊人的速度将一二次工业革命拾起的同时,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列车,并最终以此为机会实现在互联网领域的弯道超车

 

去年8月,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分别以4120亿、3830亿元名列榜单第6、第7。阿里、腾讯正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受益最大的两家公司。

 

在中国用户享受便利、中国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正是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以及他们身上所蕴藏的丰富数据矿产。对用户来说,在享受便捷、全面的互联网服务时,他们所付出的正是自己的数据与隐私。

 



 

在企业描绘和用户期望所架起来的桥梁上,向左是更好的服务,向左是用户授权。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个看似很难其实很好做出的选择。

 

在用户端,正如“监控资本主义”的提出者朱伯夫所说,用户为享受免费服务所付出的代价超出预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份报告称,搜索引擎用户要每月收到超过1000美元才愿意放弃使用搜索服务。

 

而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去年所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

 

该报告援引市场调研机构Gfk调查数据称,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互联网用户更愿意为了利益分享数据。48%的中国用户愿意为了利益分享个人数据,远远高于全球、互联网用户愿意分享个人数据的均值27%。

 

对很多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来说,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蛮荒期共同成长,几乎可以说是一直无意识地用牺牲用户(自身)隐私的方式来换取各种便利

 

用户数据权利意识觉醒,“掘金者”们认识到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这几乎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怀着好意开发产品但最终产品产生了负面影响是很正常的事情。”Facebook前高管Justin Rosenstein的这一番话正是这样“向左与向右”抉择与影响的写照。

 

 

04|到了清理砂砾的时候 

 

 

在迈向AI、5G等新时代的紧要关口,新的全球产业秩序与规则即将形成。其中,数据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正如某AI企业高管所说,“政府、企业的数据开放,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AI企业的能力也将会呈指数级上升”。

 

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在为整个世界带来新的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将再次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与再利用。

 

2016年以来的两三年为分界线,互联网时代似乎可以被大体划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是野蛮开采与掘金期,第二个是各方动作下的生态采掘期。

 

同觉醒的民众数据权利意识一样,随着Facebook等前车之鉴的出现,不想惹麻烦、不想成为舆论漩涡的企业也已经认识到,在进行产品开发和数据采集与运用时,要更为小心。

 

现在,用户隐私已不单单是安全问题,还有很大的可能成为舆论问题

 

 

 

去年全球资讯公司EY(安永)的一项报告显示,高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70%的公司(大公司和小公司分别为73%和68%)在接受调研时表示,高层领导者全面了解安全情况或者正在采取改进安全的相关措施。

 

在民众、企业之外,政府也在这一次的开采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所有的新兴产业,几乎都是企业、产业先行,带动政府监管跟上。随着互联网世界的拓展,其基础架构与规则已经基本定型,同时监管也有了足够的准备。

 

欧洲是用户隐私保障最充分,监管最严格的地区。其数据保护新法《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RP)去年5月生效后,在网络世界掀起阵阵波澜。

 

在去年年中的一次行业会议上,阿里、腾讯两家“狭路相逢”。腾讯方面相关人员的演讲在阿里之后,在演讲时他着重强调了其对用户数据的保护符合GDRP。随后在圆桌环节,没有谈到用户隐私保护的阿里相关人员,同样也强调了其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对将目标版图拓向更大市场的国内企业来说,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成为它们的利器。而在国内,“掘金者”们也面临日趋严格的监管。

 

今年年初,网信办等部门下发《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转向治理的公告》,生效的《电商法》对数据采集与运用同样进行了规范……

 

当然,知悉是一回事,监管是一回事,在非法与不合规“掘金”仍然猖獗、生态开采刚刚有雏形的当下,仍然没有人真正为用户隐私与安全问题埋单。

 

“斯诺登事件让我惊讶的不是‘棱镜’计划本身,而是如此众多的社会大众还是小数据‘思维’,对这个计划如此惊讶。”《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之一迈尔·史恩伯格曾如此评价几年前的那一全球性事件。

 

至少,现在很多人已对此不再惊讶。


 

 

作者:《传习邦》Bugle X 

 

一场正在进行中的并购揭开吴晓波频道的「家底」:350万粉丝公号,1万余名付费用户,以知识付费、高端企培为核心的业务,一年净利润7500万元......

 


尽管众人直呼「看不懂」,看在钱的面子上,一度对中国股市嗤之以鼻的吴晓波正在卖力地对接他心目中的「怪胎」大A股,「卖身」沪深两市最大的妖股全通教育。

 


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文化商人吴晓波,还是那个写作《我的诗篇》《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的吴晓波吗?在10天内遭遇深交所两次问询之后,「股王」吴晓波的造富神话,是不是要黄?

 


- 1 -

知识付费日落黄昏

 

猫砂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有了猫砂,猫屎不臭,驯化不到一万年的猫完胜驯化几十万年的狗,以至于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都在蹭猫的流量,叫天猫……

 


2019年的跨年演讲,「罗振宇式知识」的雷人效果,消费掉知识付费最后的光环。事实证明,段子式的抖机灵、不成体系的碎片化传播,消融了相声、脱口秀、知识传播的界限,只是昙花一现的「小趋势」。知识付费、内容创业,正在面临「智商税」收完、韭菜割光的窘境。

 


在罗胖的全盛年代,一块骗人的理财软件「贝米钱包」找上了逻辑思维。100%保本保息,加上罗胖的「明星」光环,一众小白争相入彀。2018年7月,一份陡然而至的「良性退出」公告,留下5.4万贝米难友、未兑付本金40亿的满地狼藉。贝米钱包创始人崔炜、CEO姚坤杰双双落马、取保候审。

 


1998年,文化商人吴晓波斥资50万买下千岛湖一个面积140亩小岛50年的租赁权。在岛上,吴晓波自种杨梅酿酒,推出「吴酒」。精明的P2P骗子,与同样精明的文化商人一拍即合,一次跨界营销成功收割韭菜——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其余的交给贝米钱包!」用户只需在贝米充值2万元,即可获得价值800元的吴酒贺年套装(「美好的事物」),限量800套,每人限领一套。

 


对于罗胖、吴晓波们来说,智商税之外,正是流量税的红利。作为网红经济的一个分支,知识付费一开始就走上歧途。

 


- 2 -

挚信资本不想再「玩」

 


智商税 + 流量税,知识付费引领了一个小趋势。2015年12月,吴晓波频道天使轮融资,估值417万元。2017年1月,吴晓波频道完成1.6亿元的A轮融资,由挚信资本领投,浙商创投、头头是道投资基金、普华资本跟投,整体估值20亿元,一年时间上窜468倍。

 


当年9月,吴晓波频道完成A+轮投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对应的估值分别为18.4亿元、20亿元。在知识付费的黄昏,连「吴晓波」的金字招牌也不得不「打折」。

 


2019年3月18日,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筹划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吴晓波频道的运营主体巴九灵96%的股权。在遭遇深交所「教科书式」的问询之后,全通教育4月8日的最新公告披露,吴晓波频道最新估值为16亿元。在知识付费风生水起的两年,吴晓波频道的估值实际缩水两亿元。

 


亮马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永民向传习邦(微信公号ID:chuanxibang)表达了他的疑惑,「不是很理解全通教育的战略布局,教育领域其实还有很多机会,没必要偏朝自媒体发力。」

 


相对于全通教育的「进」,A轮领投的挚信资本选择「退」。根据公告,在全通教育完成并购之后,吴晓波频道的运营主体巴九灵回购挚信资本4%的股权并注销,回购价高达1亿元。根据这一价格,吴晓波频道的实际估值为25亿元。

 


扣除挚信资本的回购款,吴晓波频道2018年的净利润由盈利7500万元转为亏损2500万元,净资产由4亿元下降为3亿元。计算隐性的对价,全通教育并购巴九灵,实际溢价400%,而非公告显示的300%。

 


挚信资本2016年12月出资2000万元、2017年6月出资6000万元,合计出资8000万元,持有吴晓波频道4%的股权。两年时间溢价2000万元,只能说不赚不赔。

 


- 3 -

吴晓波「从来不炒股」

 


吴晓波频道的受众,为80后、90后「爱智求真」的群体。作为泛财经媒体的一员,吴晓波频道向来以「愤怒」斥责A股黑幕出名。2014年底,财经作家吴晓波发布阅读量10w+的刷屏文章《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愤怒谴责——

 

· 中国股市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怪胎」。

· 在中国股市发生的那些故事,谜底总比你想象得还要阴暗。

· (中国股市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壳资源+并购题材+国企利益」。

· 最后,珍惜生命,远离股市——「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不得不远离充满了随机性的中国股市」。

 

 

这是吴晓波的A面,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文化商人,吴晓波还有B面。

 


实际上,即使蜗居在千岛湖的岛上,吴晓波一天也没离开创造神奇的大A股。2015年4月,上市公司皖新传媒斥资1.57亿元,以受让老股+定向增发的方式,获得吴晓波旗下财经出版公司蓝狮子45%的股份。

 


根据双方业绩对赌,蓝狮子要在2015-2017年完成2200万元、2600万元、3000万元的净利润。三年期满,蓝狮子掐线完成对赌,吴晓波从A股获得的上亿元收购对价落袋为安。

 


完成利润对赌的背后,2016年蓝狮子营收下滑,从2015年9500万元的量级下滑至2016-2017年7000万元、7500万元的量级。

 


2018年1月,蓝狮子从新三板摘牌。半年报显示,蓝狮子营收不足3000万元,净利润仅700万元。作为蓝狮子第二大股东,吴晓波仍持有27.5%的股份。

 


蓝狮子一役,吴晓波、皖新传媒合作愉快,于是又有了吴晓波频道的神来之笔。在2018年3月完成股改之后,皖新传媒成为吴晓波频道第一大股东,持股14.9%,吴晓波、邵冰冰夫妇则并列第二大股东,分别持股12.81%,为实际控制人。

 


- 4 -

深交所十天两次问询

 


2019年,知识付费圈的开年笑话为罗振宇的「猫砂」。一季度的笑话之王,非吴晓波莫属:一个以愤怒谴责中国股市著称的专栏作者,居然把自己的名字、吴晓波频道的前程与国内A股最出名的「妖股」锁定在一起,这让吴晓波频道「爱智求真」的一众小白,情何以堪?!

 


2019年1月,负债累累的全通教育实控人陈炽昌把最后的1000万股质押给吴晓波的蓝狮子,借款7000万元,用于「偿还债务、优化个人资产配置」。陈炽昌持有全通教育1.52亿股,早已累计抵押1.51亿股,占其持股的99.31%。一代妖股之王全通教育最后的一根稻草,是不是吴晓波?

 


实际上,吴晓波 + 陈炽昌这对神奇组合,连深交所也看不下去——

 

 

3月31日,深交所紧急发文,连珠炮一样八问全通教育:15亿并购吴晓波频道,是不是「忽悠式」重组?4月8日,全通教育一次抛出长达96页的答复,一一反驳深交所的问询。

 


4月9日,深交所再次出手,针对全通教育的答复二次发问:若锁定期增加至5年的吴晓波5年后离职,全通教育怎么办?2018年,吴晓波频道营收2.31亿元,其中广告营销类收入占比50%以上,无内容许可、视听许可,业务能否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全通教育声称并购吴晓波频道具有「产业链协同、客户资源协同和渠道资源协同」,而全通教育以校讯通业务起家,业务聚焦在中小学,与吴晓波频道占比一半的广告营销业务、内容付费、高端企培、社群电商业务,果真可以产生「协同」?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对传习邦(微信公号ID:chuanxibang)直言,全通教育此次收购吴晓波频道让人「看不懂」,可能只是急需一个新动作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对于人们关心的「吴晓波离开后吴晓波频道是否还有价值」,姚玉飞认为,巴九零是一个团队,吴晓波只是一个文化符号,就像同道大叔一样,本人早就套现走人了。

 


或许,只有商人+股王的吴晓波可以看得出校讯通与知识付费之间的「协同」。且看全通教育怎样二次作答。

 

本文经《传习邦》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传习邦》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