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永元 

来源:崔永元微博

 

1、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做为一名高校教师,坚决拥护、认可中央调查组调查结论。

2、反思个人在此事件上的做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未经仔细证实的资料。对此我很后悔,真诚道歉,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3、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全力以赴投入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在做学问、做人、培养学生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争取取得成就。

谢谢网友们的支持,让我们在爱国敬业、遵规守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多多奉献。

 

 

崔永元
2019年5月10日

 

 

综合环球网消息  5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包括马云在内的17位全球杰出人士担任新一届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这是马云作为唯一企业家,第二次被联合国赋予该职责。这是联合国为推动“世界上最好的计划”,看来马云“退休”的计划要“泡汤”了。


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计划”,适用于所有国家,旨在于2030年前实现无贫穷、零饥饿、繁荣与经济增长、针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等目标。

 


2016年,马云和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加纳总统阿库福-阿多、曼德拉夫人格拉萨·马谢尔等一起当选首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


联合国官方介绍,马云是企业家、领先的慈善家和一位老师,在全球范围内投身于公益、环保和教育。他同时担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


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之初,马云就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定为公司的使命。2003年至今,连续16年,入淘创业者的平均年龄都保持在26岁。超过1600个小微商家通过网商银行及其合作伙伴获得支持,每给他们贷款1万元,能为店铺带来3至5万元的营收。

 


在阿里平台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人人可参与。

 

2018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

2018年,4.27亿人通过淘宝公益宝贝参与公益,相当于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总捐赠笔次超过79.29亿笔。

5亿支付宝蚂蚁森林用户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了1亿棵树。

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的销售额超过630亿元,近27万贫困地区青年接受了职业培训。

 

 

作者:《娱乐资本论》 少年于谦

 


过年回来后,关于下沉市场,很多人问到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随着巨头入场后,创业公司还有机会吗?即便创业者在下沉市场有所成绩,四五六七八线城镇的用户商业价值高吗?

 

 


什么是互联网下沉市场?我总结有五类:

 
1、从一二三线城市下沉到四五六七八线;

2、从受过高等教育人群下沉到只受过初级教育人群;

3、从高收入人群下沉到低收入人群;

4、从年轻人群下沉到中老年人群;

5、产品从服务好男性用户下沉到服务好女性人群。

 


我先讲一个故事,大概是在千禧年左右,当时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三家公司是搜狐、新浪、网易,所有人都觉的门户网站才是最牛逼的商业模式。

 


后来QQ崛起了,一跃成为用户量最大的产品。但是在我们看来QQ是没有商业价值的,用户都是小孩子,有价值的用户都在用MSN。

 


彼时我还在搜狐任职,我记得很清楚,在2003年的某一天,搜狐高层紧急开会,讨论一个话题——腾讯要做门户了。因为门户网站是互联网最有价值的,腾讯做门户就意味着要和新浪搜狐抢市场抢广告客户。

 


开会,开封闭会,高管、决策层、核心人物全都参加。三天后老板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件事一点也不可怕,QQ的用户全部都是小孩子,没有消费能力,没有广告价值,没有社会影响力力;再说了,小朋友谁看新闻啊。而当时搜狐、新浪都上市了,我们的核心肯定要跟着商业价值走。

 


现在回头看就很可笑了,如果说现在还有门户就只剩下腾讯了,而且腾讯现在已经是全球互联网第二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现在搜狐市值大概是6亿美元,腾讯巿值接近5000亿美元,是搜狐的整整800倍。

 


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马化腾甚至想200万美元把QQ卖给搜狐,张朝阳觉得没价值。当时有个技术总监也说这样的产品,我带几个学生几个月就能做出来,干嘛要花几百万美元去买?

 


后来搜狐做了一个搜Q,只存活的半年就消失了。

 

 

 

所以,要永远相信在整个互联网,只要拥有海量用户,只要产品合法合规,商业价值绝对不会有问题。

 


这几年大佬们都在讲互联网下半场,他们把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全部囊括其中,所以才要做2B了,谈产业互联网,这个是没错。|

 


但他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一件事情,除了2B以外,下沉市场的海量用户正在给中国互联网格局带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变数。四五六七八线城镇的用户规模,足够再孵化出类快手这种上亿日活巨无霸级别移动互联网产品。

 


对于移动互联网下沉人群来说:


1、拼多多是购物消费升级;

2、趣头条是资讯消费升级;

3、快手是短视频社区消费升级。

 


快手是和我上一个项目(她社区)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当时也不被媒体和投资人理解,大家普遍认为你的用户太Low,太负能量,没有商业价值。

 

 

 


2014年之后快手当时数据涨得很快,但其实中间融资也不太顺利,很多大的机构看了都不敢投。其实投快手的大股东里面有家机构本来比例不低,现在可能1%都不到,就是在快手成长过程当中,他们觉得快手的广告商业模型不成立,不敢持续跟,最后股权很快被稀释了。但是等到后面直播、短视频风口兴起,快手一做就挣钱了。

 


下沉市场中,趣头条做得也很好。

 

 

前一段我和趣头条一个创新项目负责人聊,我当时问他们,趣头条靠红包来刺激用户增长和留存,实际给到用户最多可以发多少?

 


他说每位用户平均下来每天的成本是0.2元,一个月就是6元钱。而趣头条的广告销售人均一天一个DAU可以卖0.4元,他还可以赚0.2元。

 


外界都在诟病趣头条以红包来维系用户增量和留存的方式模式不成立,但是你想一想,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谁会为了一个月6元钱,天天去刷一款APP呢?

 


所以准确来说应该是一开始用户是被钱所吸引使用了趣头条,但是当他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有一个说法是中国94%的人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个比例在四五六七八线城镇会更高,这些用户事实上从学校毕业以后大多就不看新闻和资讯的,久而久之认知就停滞了。在趣头条出现之前,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自己认为这类人群是没有资讯的消费需求的。

 


我觉得趣头条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用金钱来吸引用户去养成了看资讯的习惯。这个场景是被养成的,一旦用户接受了这样的资讯消费方式以后,他就会停不下来。所以用户使用一个月后发现没挣多少钱,那他为什么还看?就是因为已经喜欢上了,原来看资讯和玩游戏聊天一样好玩。

 

 

我们还有一个批判趣头条的点在于其中内容质量低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趣头条让这些从来不看资讯、从来不学习的人,开始看资讯了,开始学习了,总比不看要好。而且我相信随着政府推导和平台发展,内容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就像拼多多一样,所有的媒体都是在误读拼多多,其实有几个大的误区。最大的误区是说大家一致认为拼多多是属于消费降级。

 


其实这个概念是极端错误的,之前买京东、淘宝的人会买拼多多吗?大抵不会,因为拼多多受众压根和传统电商平台之间是脱节的。

 


对于这些五环外人口,或者下沉用户而言,我认为拼多多应该是消费升级,不是消费降级。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液晶彩电,我们都知道1000多块钱预算的话,国内性价比做得最好的是小米的,这个价格区间可以买一个40多寸的电视,但是在拼多多同样价格可以买到60寸的彩电。当然可能是一个很山寨的牌子,而且它的显示屏或许会有一点瑕疵,但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这些商品基本在工业化流程很完善的今天出问题的概率不大,即便有了问题也可以包换保修。

 


60寸大屏电视带来的视觉震憾,远非40寸的电视可比。

 

 

 

用相同的价格买到了更好的体验和感受,所以说这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

 


第二再说个特别典型的案例是纸尿裤。

 


在农村和县城里面的一般小孩的话,是没有纸尿裤一说的,都是尿布。为了方便清洗,小孩全部穿开裆裤。

 


这种陋习其实对孩子的卫生健康是有影响的。其实多数人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今天这种陋习依然无法杜绝的原因在于纸尿裤的价格较高,很多人负担不起。

 


比如好一些的花王、帮宝适可能一片就要三四块钱,中档一般最便宜的要两块或者是两块五。这个成本一算,在孩子幼龄期间一个月就要花费几百到千元。

 


拼多多这个平台把需求反馈回来,然后传递到供应链那边生产,可以生产出几毛钱一张的纸尿裤,这一下子成本降了四五倍,直接影响这部分受众能够消费起这类产品了。虽然这些产品肯定没有大牌那么好,甚至是曝出质量问题。但随着后来被监管后,相对规范了许多。拼多多也带媒体去看了生产线,基本不会再出问题了。

 


这些都是很典型的消费升级。在拼多多之前,谁能保证乡镇里的小卖铺里销售的不是假冒伪劣?拼多多虽然里面有很多山寨,但是把这种销售行为转移到线上之后其实更加方便监督和管理。

 


所以趣头条、拼多多,其实都是在为下沉用户做升级服务,无论针对消费升级还是认知升级而言。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二十多年,从最早带来的信息增量到后来的互联网+,其实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二线城市的人,并没有给小镇青年或者是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用户带来特别大的变化。

 


在快手之前,中国互联网是没有适合下沉用户的社区,趣头条和拼多多之前也没有适合他们的资讯和购物平台。

 


而中国现在大概是14亿人,精英人群不超过2亿,抛去中间层,还有7、8个亿的用户是没有被互联网深度渗透。

 


与陌生人交互、交流、交往是互联网用户最核心的需求之一,但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没有能够很好满足下沉用户的社区产品。快手、趣头条和拼多多的火热,正是基于他们给这部分受众提供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小镇人群他们有强烈的交流需求。在中国大部分乡镇,其实社交范围和娱乐方式是非常有限的。

 


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有满足他们各种需求的产品,最早是微博,现在是在朋友圈;线下娱乐方式也健全,周围有同事朋友,晚上可以去酒吧交流解闷。

 

 

 

 

而下沉用户是没有这些的。当他们有关于情感或者隐私的内容需要对外表达倾诉时,首先在线上没有适合他们的产品;其次在线下,大家都是熟人关系,也难以启齿。可能她一开口,整个村、整个镇的人都知道了。

 


这个需求有多旺盛呢?

 


之前我做她社区时,其中有个板块叫“私房话”,女性用户在上面讨论婆媳关系、两性生活、房事等。没想到这种看起来“有点low”和具有负能量的东西它的内容繁衍及增长速度都是最快的,甚至超过其它广场五到十倍。

 


“下沉经济”爆发的时间点也刚刚好,2013年之后,随着4G和大屏手机开始普及,尤其是大屏智能手机降到千元水准时,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用户第一次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人上网终端。大大降低这些用户的上网门槛,他们开始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是外部因素。所以目前所有的下沉产品的时间节点都是在2014年、2015年左右创立的。最典型的快手于2013年底转型做短视频社区,头条他们的内涵段子也是爆发于这个时间段,她社区是2014年底成立的。

 

 

 关于她社区

 

很早之前大家就看到了下沉市场存在机会,但为什么一直到2018年之前入局者还寥寥呢?还是在于他们不相信这批用户的消费能力。

 


在我观察中,其实生活在五六线城市的用户对于网上服务的付费能力是要高于一二线城市。他们的月收入可能只有三四千块元,但是他们在互联网上一个人单月会花掉五百到一千块钱,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他们在现实中的日常生活是单调和无趣的,但是在网上不一样了,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虚拟生活,他们只需付出部分投入就能获得极大精神满足。

 


她face+也是让这些用户能通过我们的产品找到一个更好看的自己,当他们这部分需求被满足之后,是很愿意把它分享出去的。

 


她拍在做下沉产品时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瞄准女性用户。我认为女性用户的三个核心需求是变美、消费和情感。

 


她拍APP,坚定地把男性用户排除在外,构建一个专属女性用户的短视频情感社区,并于2018年8月顺势推出她face+小程序,让女性享受一键变美的快乐。产品上线第7天,DAU即超过100万人,并在随后几个月,保持着日新增用户超过100万人,短短半年时间,就拥有了1.2亿的女性用户,成为一个现象级产品。

 

 

 

我认为,高增长在于我们把产品做到了两个极致。一是操作极简,上传照片后,一键即可完成美颜+人脸融合,把自己变成心目中想要的样子。这一简单的功能恰好迎合了四五六七八线城镇的用户;二是效果好,我们评估了国内几家主要的人脸融合服务供应商,从中选择了效果最好的腾讯云作为合作伙伴。

 


她拍APP及她face+小程序还拥有一套精准推荐系统,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截止2019年4月,她拍推出了包括她face+、他face+、表脸(热点事件表情包)、图你个头(图片PK社区)的小程序产品矩阵+她拍APP,深耕于下沉市场,在努力服务好三四五六线城镇年轻女性用户的同时,也开始为中老年人打造移动互联网产品。

 

 

王宏达在他的一条朋友圈里写道:“20年前,我们为精英人群做互联网; 2018年,我们为农村人做移动互联网。世界是平的,任何人都有权力享受更好的生活,享受科技的进步。"

 

 

作者:《一点财经》 刘煜


近十年的中国互联网,赛道辽阔,细轨纵横,奇才异能之人蜂起。美团王兴,字节跳动张一鸣,拼多多黄峥,滴滴程维等是其间活跃的大赢家。作为中国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他们信奉“兵贵神速”的逻辑,起于微末最终逆袭。

 

作为同一时段的创业者,说起企业发展策略和战略打法,趣店集团创始人、CEO罗敏亦有着相同的逻辑。他是一位横跨金融圈和互联网圈的创业者,几乎闯入过近年来的每一个创业风口:在线教育,汽车团购,社交网站,外卖……但均未成功或中途退出,直至带领趣店成功上市。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至今无人能给出一个一目了然的答案。走进趣店,近观罗敏,会有怎样的不同?

 

 

01|快趣店

 

从2014年3月21日趣店上线至今,趣店的每一步都践行着“唯快不破”的生存法则:更快地抢占市场红利,团队成长要快过业务爆发,竞争激烈时要比同业转型速度更快,在生存要素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前迈进资本市场……

 

快,才能活下去。活下去,才有资格谈发展。

 

 

回顾趣店这些年的发展和融资进程,外界可以发现,几乎是上一轮刚融完就开始下一轮。其可能是近年发展最快、融资频次最高的创业公司了。

 

 

 


趣店“快”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来自罗敏。作为一名出身草根的互联网老兵,他身上有创业者的特质,只要看准了就迅速出击,该上就上,该放就放,不恋过往。

 

从快速拓展业务,到果决转型,从靠金融赚钱,到靠服务赚钱,迅速与过去的商业模式告别,走向新的发展道路。每一步都踏准节点,快且稳。正如公司员工评价——罗敏在业务推进的策略上很激进很大胆,但是在所有触及合规性、合法性的问题上面则非常克制、保守。

 

趣店认准的业务方向是,通过技术优势和大数据积累来服务金融机构,辅助和支持他们践行普惠金融。

 

按照趣店集团高级副总裁许龙的说法,做事情一定要顺势而为。如果一个事情不能给用户、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还不如不做。

 

“快”和“顺势而为”,同样渗透在趣店孵化的各个产品上。“我们在业务上拥有的是C罗级别的转身速度”,罗敏以此为傲。

 

即便是在上市之后,趣店也没有固守在既有的业务上,趣店时刻准备着做一些新项目。罗敏也曾公开坦陈,公司内部永远都在同时测试三、五个项目,凡是能跟互联网相结合、高成长率的项目都在做测试。

 


这几乎可以说是新一代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必备选项。打法、逻辑与趣店类似的美团、今日头条在产品孵化上同样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比如美团自2013年开始就在内部小范围试验各种业态,快进快退;被称作 “APP工厂”的今日头条更是如此,快速迭代,以求在“快”产品的基础上为企业找到“长周期”。

 

跟王兴一样是连续创业者出身的罗敏认为,这就是创业的孤独所在。“这种孤独在于,创业永远在不停做产品,不停地放弃产品,然后重新做新的产品。”

 

一位入职趣店3年的员工在接受一点财经采访时坦言,“没人想变,但是市场逼得你必须变,不变,日子就变得难过。”所以趣店一直有危机感,不断尝试其他项目,给自己找更多的壁垒,尝试了不一定能成,但不尝试一定不成。

 

关于“快”,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看到了敏锐、前瞻性、有魄力、执行力强,也有人看到了功利、善变、冷酷、投机……

 

不少让人眼花缭乱的项目以惊人的速度成立,然后又以惊人的速度被叫停。除了大白汽车,趣店后来孵化的“趣租”、“唯谱家”、“趣学习”、“相同”等诸多项目上,“快”都得到了体现。

 

趣店的孵化策略不过是在不断为自身谋求更广的赛道。而项目会被叫停,一个原因是“看到坑了”,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没有足够的增长速度”。

 

毕竟,创业过程中不能掌控的因素太多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群体、经济状况等,都会成为项目生死成败的影响因素。对创业公司、创业者来说,其所要面临的环境远比外界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只有当把某公司置于大环境、大背景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之下时,评价才接近真实。

 

 

02|慢功夫

 

早期互联网金融创业圈里泾渭分明:这边是传统金融界嫡系衍生的公司;那边是凭借互联网技术等工具,从金融行业外部切入的科技创业者。与具有先天优势的“嫡系”相比,互联网创业者们似乎只有以快取胜,毕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况且,这一路径已经在其他领域得到了验证。在团购、外卖、出行、内容等领域,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都靠早期的急速获客夺得了天下。

 

循着“快”之一路发展的趣店,同样也获得了成功。但对于这些清醒的创业者来说,快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想把企业做长,要拼的还是硬实力。而硬实力的获得,唯有靠下慢功夫、笨功夫。

 

趣店的慢功夫下在了哪里?

 

1)用户

 

在官网上,“客户至上”被置于趣店企业价值观首位。

 

致力于做一家为普通人服务的公司,趣店在业务上选择了一个天然较稳定的模型,即小额信贷。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其服务用户的平均期限是10.4个月,平均出借金额是1491元,与去年三季度持平。

 

 

 

 

注册用户已超7000万的趣店,如今在初级的市场获客后,正进入用户深耕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趣店累计注册用户7177万,授信用户3103万,累计借款用户1672万,同比去年的1452万增长15.15%。并且,复购用户超过了90%的比率。

 

在这个有用户就有一切可能的时代,趣店如此高的用户粘性,是其产品与品牌累积的结果。当老用户与平台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个人授信增加获益的同时,平台管理与运营也变得更加容易;在老用户以及平台更低风险的保障下,新的投资者以及用户将随之而来: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这一效应当前已有所显现。财报显示,2018年趣店核心消费金融业务营销费用同比下降近50%。

 

2)技术

 

罗敏,以及和他同时代的王兴、张一鸣、黄峥新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与看到需求、择定行业而后进入的上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主动型创业者,把创业本身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屡败屡战,最终闯出方向。

 

在外界看来,这些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也许缺乏方向,乃至缺乏所谓的“神圣使命”,但是在他们的发展道路上,其实也存在一根定海神针式的指引以及稳定器,那就是技术——他们基本上都是“科技”的信徒,也正是科技加上敏锐的嗅觉、创业激情,使他们能够在各个行业与项目中进退自如。

 

矢志做一家“科技公司”的趣店,在进入各领域撮合交易的同时,始终在搭建的,也正是自己的科技护城河。财报显示,2018年趣店的研发投入为2亿元,同比增长30.72%。

 

 

 

 

当然,在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合作后,科技再次成为趣店跳跃下一步的基石。

 

自去年三季度开始,趣店启动了开放平台战略,将自身在合规性、资金端以及大数据、AI等方面的经验与优势,赋能给其他合作伙伴。在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发展助贷业务的过程中,趣店在系统打磨上克服了很多困难,沉淀了很多经验——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在信审上提高效率,背后往往是科技企业长时间的开发和重复测试。

 

所有的“快”增长,都离不开“慢”积累。

 

开放平台战略取得了“开门红”。数据显示,自去年三季度启动后,开放平台战略在四季度为趣店贡献了约3000万元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基本相当于是无风险、低成本获得。由此,趣店正在开始打造自己新的业绩增长点。

 

3)人才

 

趣店所有高管包括罗敏在内,无一人拥有独立办公室。趣店集团发展到现在,核心团队一直很稳定,最初的创业团队,已经跟随罗敏超过10年的时间。

 

 


 趣店厦门总部内部工作环境。摄影/刘煜

 

 

很多核心岗位骨干都是从最早期开始,伴随着公司发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据媒体报道,趣店总部迁往厦门之后,公司只有不到4%的员工因为搬迁而离职,其业务并未受到影响——四季度业绩的稳健增长说明了一切。

 

蓝驰创投合伙人朱天宇在评价罗敏时曾表示,对后者连续创业多年来始终伴随他的十人左右的小团队印象深刻。

 

企业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人才好比企业的血液,企业要解决“贫血”问题,就得大量补充血液。补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行外部输血,一种是进行内部造血。趣店倾向于内部“造血”,即建立一套“造血”系统,不断培养输出优秀的人才。

 

从2018年开始,趣店开始逐步减少员工轮岗的频率,关注其在专业岗位上的积累和沉淀,同时引入外部专家有针对性的训练团队,比如业务合规,企业管理,岗位技能提升等。

 

如果说趣店以前对团队管理和训练的方式是“以战养战”,让员工在打仗的过程中“活下来”,那么如今企业进入发展期,公司则更倾向于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为团队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做一些补位和补课——让那些在急速发展中来不及沉淀的东西,得以斧正和修炼。

 

在创业的路上,一个人走可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而凝聚一支队伍的背后,最重要的是对底层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守。许龙直言,“如果不是团结这个文化,趣店在业务规模或者是在团队稳定性上面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

 

 

03|后记

 

走近趣店,“审视”罗敏,趣店业已具备不断进化、随时转身的能力。在“快”与“慢”之间,带领趣店上市后的罗敏也更加张弛有度,攻守有序,不断向“淘金地”进发。

 

在描写美国大淘金的《黄金时代》中,H.W.布兰兹写道:“在淘金地,每个人都必须赌博,经历失败,再接再厉,直到成功。”

 

当然,哪怕一时“成功”了,也存在被挤下甚至被灭掉的可能。所以,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互联网创业时代,成功是一个逗号,一个顿号,或者是一个省略号,唯独不是一个句号。

 

不过,“成功”并不是评价一家企业唯一的维度。对于像趣店这样把自己当做创业公司的企业来说,无论未来它能走到哪一步,它所经历过的每一步,对市场的教育、对行业的革新、对后来者的发展都是有价值贡献的。

 

要知道,创业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无论这个“业”是商业、还是社会事业……坚持最久、跑到最后的人,人们才更有可能记住他。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一点财经》)

 

河海科技消息 日前,百度称,钱晨已加入百度SLG。

 

百度方面称,相信他在硬件研发和供应链领域的丰富经验能提升小度的整体实力,带给小度智能硬件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

 

据悉,钱晨将负责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mart Living Group,简称SLG)中的硬件研发与供应链生态,原百度硬件生态渠道事业部负责人杨永成现已离职。

 

钱晨之前服务过摩托罗拉,主持过A6188、A388、A388C、E680、E6、A1600、MT 710、MT620等多款经典产品的硬件研发工作。在离开摩托罗拉后,钱晨曾加盟Marvell科技,担任硬件总监一职。

 

钱晨于2013年正式加入锤子科技,担任公司的硬件负责人。

 

加入锤子科技后,钱晨曾主导开发了锤子手机SmartisanT1,SmartisanT2,以及坚果手机。

 

2016年7月,有消息传出锤子科技CTO钱晨已经离职,而锤子对外声称其“以创业元老身份退休”。

 

 

2016年11月,据网易科技消息,钱晨曾加盟数字家圆,出任副总裁,负责供应链和硬件研发工作。(综合网易科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