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于10月15日至16日主持召开第54届东盟交通运输高官会议并于10月16日至17日主持召开第28届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这是东盟系列年会,旨在就东盟内部、东盟与国际社会交通运输互联互通领域进行讨论、交换经验和提出合作倡议。

会议上,东盟各国已讨论推动东盟各国之间、东盟与国际各国在陆上、海上和空中交通运输互联互通。特别是,会议上,东盟(ASEAN)和欧盟(EU)及其成员国签署了《东盟—欧盟全面航空运输协定》(ASEAN-EU CATA/AE CATA)。这是世界上航空运输领域的第一项跨区域协议。

 

此外,会议还提出批准航空与海上应急救援合作协议(SAR)的建议,旨在促进东盟各国之间在航空和海上应急救援领域的合作。

 

此外,各国还就东盟机场环境管理系统指南(EMS)、东盟客运应用上移动服务定向原则、开展加强地区集装箱流通框架等进行讨论。

 

越南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黎英军率领越南代表团与会并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了交通运输在越南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强调了日本和韩国等伙伴为东盟各国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项目提供的援助。(完)

 

来源:越南人民报网

 

 

 

      当地时间19日,加拿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娅·弗里兰在安大略省温莎市举行的汽车行业会议上发表讲话表示,未来几个月加拿大经济将放缓,利率上升会造成一些人失业,企业将不再繁荣,而且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多个经济体都会如此。她承认“加拿大经济还要经历一些苦日子,不这么说会误导人们”。

 

  外界普遍预计,加拿央行将在近日宣布进一步加息以压低通胀率。根据加拿大统计局19日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的通胀率依然维持在6.9%的高位,距离2%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加拿大经济界普遍认为,加拿大经济将在2023年进入经济衰退。

 

  弗里兰承诺将为最容易受到食品和租金成本飙升影响的贫穷群体提供救济。此前一天,加拿大议会通过了自由党政府提出的C-30法案,将2022年7月到2023年6月这12个月内低收入家庭缴纳的商品和服务税予以退还和减免。(总台记者 张森)

 

来源:央视网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美国官员们担忧,随着欧洲新冠病例不断上升,美国今年冬天或将经历新一轮新冠疫情的暴发。

 

 

当地时间1月4日,美国纽约曼哈顿14街一处新冠病毒检测站为居民做检测。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穆克达德对该媒体称,美国的新冠确诊病例、死亡人数和住院人数可能在三到四周内开始上升。

 

报道称,研究人员和病毒学家不断也警告,随着新冠病毒继续传播和变异,出现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的风险仍然存在。

 

《华盛顿邮报》指出,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的访问助理科学家拉维说,当欧洲的新冠病例增加时,通常“只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美国病例就会出现激增。

 

据世卫组织当地时间10月12日发布的新冠每周流行病学报告,在10月3日至9日这一周,欧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为1667907例,约占当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58%;新增死亡病例2860例,约占当周全球新增死亡病例的三分之一。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截至当地时间10月17日,美国过去7日内新冠确诊病例为250307例,过去7日内新冠死亡病例为2794例。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达96768081例。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韦依

二审 刘娟

三审 刘丹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0月18日就人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举行了政策讨论会,重点讨论了以绿色平等、人权为中心的公平和可持续的绿色环境发展措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越南首席代表拉姆拉·哈利迪。

此次活动是继越南外交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7月联合举办的关于气候变化对弱势群体享有权利的影响的政策对话后举行的。

 

挪威驻越南副大使梅特·莫格莱斯蒂在讨论中强调,挪威高度评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各伙伴为加强对气候变化和人权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了解所付出的努力。在挪威大使馆的支持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并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对人权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的研究报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议决策者和各级政府确保包括公平的能源转型在内的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政策和措施中均基于人权、以人为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越南首席代表拉姆拉·哈利迪就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措施提出三点建议。她强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诺支持越南确保适应、减缓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的计划符合人权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为越南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承诺并以包容的方式实现这一承诺,不让任何人掉队的目标提供支持。(完)

 

来源:越南人民报网

 

 

 
10月17日, 在印度尼西亚(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28届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ATM 28)上,东盟(ASEAN)和欧盟(EU)及其成员国签署了《东盟—欧盟全面航空运输协定》。
 
东盟与欧盟签署全球首项跨地区航空运输协议。(图片来源:asean.org)

据越通社报道,10月17日, 在印度尼西亚(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28届东盟交通运输部长会议(ATM 28)上,东盟(ASEAN)和欧盟(EU)及其成员国签署了《东盟—欧盟全面航空运输协定》(ASEAN-EU CATA/AE CATA)。

 

印尼交通部长苏马迪(Budi Karya Sumadi)表示,《东盟—欧盟全面航空运输协定》是世界上航空运输领域的第一项跨区域协议。其有望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大流行后助力建立东盟与欧洲之间的航空连接,如提供更多目的地、更多航班频率和更多旅行选择。同时,这项协议将为东盟和欧盟的37个成员国的航空业开辟新的增长机遇。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Lim Jock Hoi)表示,2022年是东盟与欧盟建立对话关系45周年。因此,《东盟—欧盟全面航空运输协定》不仅在世界航空史上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而且还反映了东盟和欧盟之间的战略关系,有助于加强运输服务合作,从而连接各大洲之间的人员、文化和企业。

 

欧盟交通运输专员阿迪娜·洛安娜·瓦莉安(Adina-IoanaVălean)女士表示,《东盟—欧盟全面航空运输协定》的签署将两个地区之间的航空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有助于推动航空业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同时恢复两个地区之间的所需联系,为当地约11亿人带来利益。

 

这项协议可以替代140多项双边航空服务协议,同时提供了一个具有统一规则的新平台,促进航空服务发展并减少贸易壁垒。因此,东盟和欧盟的各家航空公司能够在两个地区之间提供无限数量的航班服务。

 

《东盟—欧盟全面航空运输协定》为东盟与欧盟在航空安全、空中交通管理、消费者保护以及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等领域上的更加紧密合作奠定了基础。(完)

 

来源:越南人民报网

 

 

 
专家警告说,今年冬天,在疫苗接种率将放缓,许多地方不再强制采取防疫措施时,新一波Covid-19疫情将卷土重来。这一现实可能会对已经因严重的人力危机而苦苦挣扎的全球医疗卫生系统施加压力。

随着各国努力使生活恢复到新常态,安全灵活地适应Covid-19大流行的趋势正在全球扩散。凭借疫苗研发取得突破和全球疫苗接种运动,Covid-19大流行已逐渐得到控制。然而,过去几天,在世界许多地区,Covid-19病例再次出现增加。

 

德国最近每天确诊病例为11.42万例,7天内的感染率趋于上升。德国联邦卫生部警告说,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公布数字的两倍。美国每天都有数百人死于Covid-19。

 

在加拿大,截至10月3日,该国有5070例Covid-19病例需要住院治疗,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多。到11月中旬,新加坡预计将面临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日均确诊病例达1.5万例。

 

上述现实提醒全世界,Covid-19大流行尚未结束;SARS-CoV-2病毒依然存在,不断变异,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新的一波疫情爆发。近日,当古吉拉特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发现该国首例感染Omicron BF.7变体的病例时,印度卫生官员对这种变体的威胁提出警告。

 

新加坡卫生部门也在密切关注疫情和XBB亚变异感染浪潮(也称为 BA.2.10)对国家卫生系统的影响。

 

多国解除防疫措施后,社会接触活动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也是疫情容易传播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的疫苗接种率正在放缓。2022年9月,欧盟每周接种疫苗的剂量仅为100万-140万剂左右,而去年同期该数字则为600万至1000万剂/周。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接种基本剂量然后感染Covid-19会产生免疫力,因此他们不会继续接种加强针。

 

此外,欧盟官员最近批准了多种针对由Omicron变体产生的亚系的新加强疫苗;这可以使人们花更多时间考虑和选择加强剂量的疫苗。然而,疫苗接种运动的最大挑战是人们以为大流行已经结束,因此他们怀有一种主观心态。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强烈爆发的风险,以及冬季季节性流感病例的增加可能会使许多国家的卫生系统陷入困境。英国、加拿大的卫生部门目前正在努力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由于人手不足,加拿大医院的部分急诊科于去年夏天关闭。

 

拥有呼吸急促、胸痛、心悸、脑雾等症状的长期新冠综合症使许多曾经感染 Covid-19 的劳动者无法重返工作岗位,导致人力资源缺口。

 

一部分人民的疏忽和主观心理,加上寒冬临近、防疫措施得到放松等因素是Covid-19疫情可能迅速蔓延的原因。由于Covid-19的幽灵仍然挥之不去,各国须推进应对新一波疫情的计划,并为未来出现的任何其他流行病做好准备。(完)

 

来源:越南人民报网

 

 

 

 
2022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 “ 不让任何人掉队” 。在全球粮食不安全日益促使更多人陷入饥饿背影下,联合国呼吁各国团结起来,解决当前危机的根源。

2022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 “ 不让任何人掉队” 。(图片来源:FAO)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强调,今年世界粮食日恰逢世界因全球粮食危机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约3.45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情况,其中非洲人民是遭受影响最大的对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最近发布《区域经济展望》报告显示,至2022年底,将有1.23亿人(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 12%)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风险。

 

上述惊人数字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 Covid-19 )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造成的长期干旱情况和乌克兰冲突。降雨量是过去3年来最低的促使非洲许多地区人民推向了灾难的边缘。2020-2022年阶段的干旱在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均超过了以往的干旱。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发出警告称,非洲之角的饥荒可能会变得更严重,并造成负面后果。

 

联合国称,乌克兰冲突扰乱了全球贸易,增加运输成本并延长交货时间,同时让多地农民无法获得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化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联合国和土耳其的担保下于今年7月份达成的粮食和化肥供应协议有助于化解了全球粮食危机。约680万吨乌克兰农产品通过黑海“安全走廊”出口,销往世界市场。但是,该协议即将于11月到期,由于各方在执行方面有着分歧,因此,协议延期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于2022年9月发布的“饥饿热点—FAO和WFP关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的早期预警”报告呼吁采取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帮助热点国家挽救生命和生计,防范发生饥荒,预计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这些国家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世界两大食品供应来源的长期干旱和供应中断影响到食品价格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强调,尽管9月份食品价格连续第六个月保持下降趋势,但仍比2021年同期上涨5.5%。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已将2022年世界谷物产量预测下调至27.68亿吨,较2021年下降1.7%。该机构称,从亚洲、非洲、欧洲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45个国家均需要粮食援助。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连续发生的从大流行病到冲突和干旱,使脆弱地区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同时,各国的应对能力也因财政困难而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同时面临诸多逆风的背景下。粮食不安全情况因此变得更加严重。

 

各国和国际组织提出了强有力的解决措施和行动来解决粮食危机。在最近的努力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紧急贷款机制来帮助各国应对粮食冲击。

 

此前,世界银行(WB)和许多国家也承诺携手应对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 但是,分析人士表示,危机的结点并未解开。世界粮食计划署 (WFP)执行主任戴维•比斯利呼吁各国团结起来,提出全球解决方案,以建立更可持续的粮食系统。(完)

 

     【环球网报道】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7日报道,俄罗斯交通部发布消息称,克里米亚大桥已恢复公共汽车双向通行。

 

  报道称,该部门表示:“公共汽车开始在克里米亚大桥通行,今天早上它们开始双向通行……现在通过克里米亚大桥的客运方式,除了轿车、电车和长途火车以外,还可以乘坐公共汽车。”

 

  报道还称,俄罗斯副总理胡斯努林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文:“我们启动了克里米亚大桥公共汽车的通行!过去一夜,已有10多辆公共汽车通过这座大桥。”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本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上一辆卡车发生爆炸,导致与公路桥并行的铁路桥上一货运列车上7个油罐被点燃,公路桥部分路段受损坍塌。

 

责任编辑:张建利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