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10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经过183天的空间站生活,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成,即将转入在轨组装建造阶段。航天员顺利返回,也标志着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顺利收官。

 

17日下午,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中特意提及此次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目标是全面突破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目前通过六次任务实施中国空间站建造相关关键技术已经得到全面突破

 

空间站是人类开始谋求在太空建立长期的据点,人类建设空间站的目的,不仅仅是私人旅行,更包括许多地球上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空间站也是大国在航天航空领域实力的彰显。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一直到1982年,苏联又连续发射了礼炮2~5号空间站和第二代礼炮6号、7号空间站。1973年5月14日,美国用土星5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并先后将3批9名航天员送至阿波罗飞船工作。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1999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才正式启动,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三步就是空间站工程,在空间实验室的基础上,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并且,直到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的三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我们才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走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

 

可以说,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顺利收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意义非凡的。郝淳除了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顺利收官作出回应外,还表示,我们国家通过这六次任务,取得了其他的许多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包括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大型柔性电池翼可驱动机构技术等等;

 

二是完善了任务的组织指挥体系,建立了载人飞船应急发射机制和航天员应急返回搜救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我们能保障各次发射任务高效顺畅实施,保证航天员在轨安全和空间站稳定运行;

 

三是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运营管理体系,研究制定了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飞行控制新模式,研制了分布式的地面控制系统,在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入轨以后就投入使用,经受了实战的考验,也为后续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管理打牢了基础;

 

四是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显著的综合效益。

 

总的来说,通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我们国家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工程各个系统执行后续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

 

作为空间科学研究的载体,空间站的建成有望产生一大批科学成果和核心技术。全世界一大批需要在太空环境下进行的科学实验研究,都将依靠空间站来进行。也就是说,在现行的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各国的相关科研项目将不得不考虑与中国合作,这是中国的努力,也是中国的成功。

 

来源:百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