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幼儿具有识别不同语言的能力

 

  Patricia Kuhl女士是华盛顿大学的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所副主任、言语听觉教授,多年来主攻语言神经机制和大脑发展。在TED演讲《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中,她提出关于婴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观点。

 

  作为成人,我们在听到一种语言的同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将这种语言保留在我们大脑里?但婴幼儿时期却有这样的能力。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在语言方面是“世界公民”,可以分辨出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而婴幼儿不会受到母语理解的限制。婴幼儿时期是分辨语言发音微妙差别的黄金期。

 

 

 

  但如果婴幼儿在语音敏感期(一岁以前)没有听过某种语言的发音,一岁后就很难再有这种分辨能力。在研究中,对于/ra/和/la/的发音区别,6-8个月的美国婴儿和日本婴儿的测试结果完全相似;2个月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的婴儿掌握这些发音比较好,日本的婴儿却差很多。因为日语的发音中没有/r/和/l/的区分,而英语中是有的。因此在一岁以前没有发现/r/和/l/发音差异话,很有可能在一岁后,也无法区别“rake”和“lake”的差别。这也就是很多日本人说英语,仍然把/r/说成/l/,被称为“日式英语”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种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不断训练而保持,但年龄越大,要想做出这种改变也就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

 

2. 7岁以前是内化语法结构的敏感期


  罗彻斯特大学对一群来自中国和韩国的移民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对英语语法的敏感度与其受到的正式训练的多少、努力程度、其生活在美国的年限等基本无关,而与其移民到美国的年龄有关。
调研数据表面7岁前移民的人,对英语语法的敏感度可以和美国当地的人士相媲美。7岁以后移民的人,其语法敏感度随着其移民时间的推后而下降。

 

  “If one is immersed in a second language before the age of 7, one is able to achieve native fluency in the language; however, immersion even soon after that age results in a decrement in ultimate performance.” 如果一个人在7岁之前沉浸在第二语言中,他能够达到该语言的母语流利程度;然而,在这个年龄段之后,即使是七岁后的一小段时间,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也会下降。

 

从实验数据得出的点状图来看:0-7岁时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语言的分辨力和模仿力等都处在一生中的峰值;7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呈下降的趋势。因此“语言启蒙越早越好”的说法,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3. 婴幼儿接触两种语言不会造成混淆


  有一些人们会认为,孩子脑部正在发育期,接受的内容有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让孩子对两种语言造成混乱,也会影响他们接受语言的速度。

 

  根据Dartmouth College的Laura Ann Petitto两位教授的研究发现:从小接触两种语言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就像有两块不同的区域去分辨并学习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并不会造成所谓的“语言混淆”。
事实上,这种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表达一个句子的情况,语言学界给起了一个名字,叫做 code-mixing(符号混合)或者code-switching(符号转换)。

 

  只要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大部分人说一种语言,儿童就会知道是主流语言的用法。很多研究表明,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双语学习者也知道如何单独使用两种语言。儿童会自然而然地模仿成长环境中的说话模式。

 

来源:ivipchinese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