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文教育领域中,提起礼文华文中心校长许少兰可说是无人不晓,因为她在华文教学工作默默奉献了近40年,她对推动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对培育华文人才队伍的贡献,获得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a

 

许少兰校长颁发证书给毕业生。

许少兰校长颁发证书给毕业生。

 

许少兰校长与若干老师共同创办了礼文华文中心。该中心可说是本市培育最多毕业生的华文中心之一,曾培育了逾4000名小学毕业生、上千名初中、高中毕业生。每年参加华语小学会考的

成绩都考取百分百。自从教育与培训部落实小学全日制之后,该中心为了不影响学生就读越文班的时间,许少兰校长便主张调整华文班的教学时间,集中创造条件让有需求与喜爱就读华文

的子弟继续学华文。于是开办多样化的班级,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好华文,包括三日制、六日制、每天都设有各个不同的班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许少兰校长说:“我们鼓励华人子

弟以及所有喜爱华文的学生学习华文,校方就尽力与学生的时间配合。动员学生在越文班放学后,继续读华文,增加外语能力,有助学生今后更好地在社会立足。”对于家境贫困的学生,许

校长也给予半免费的帮助。许校长说:“儘管学校没有董事会的辅助,单靠学费收入不高,但我们还是很乐意帮助那些家境真正困难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读书,学好华文。”

 

值得一提的是,许少兰校长也非常关心学生在学好华文听、说、读、写4项技能的同时,学好其他学科和作文,在许校长的勉励下,该中心的学生每次参加本市教师俱乐部举办的各项学术

比赛都获奖而归,也是获取最多奖项的华文中心之一。学生的作文也经常在本报青少园地专栏刊登。近年来,掌握华人子弟有报考国际汉语水平证书考试的需求,许校长也立即开办国际汉

语水平培训班,许多学生就读之后,都考取优异成绩。

 

 

 

 

 

抗击新冠疫情,中国疫苗武库或将“上新”——

 

4月2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据悉,中国生物将采用随机、双盲、队列研究的形式,在已完成2或3剂新冠疫苗接种的18岁及以上

人群中,进行序贯免疫临床研究,评价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两年多,还没有止歇迹象,就是因为新冠病毒老是变异。最近,世卫组织将奥密克戎的两个新自变体BA.4、BA.5列入检测名单,XE重组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加快传播,

XD、XL等毒株也相继出现。再这么下去,字母都快不够用了,借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台词:“这没完了么你。”

 

图片

奥密克戎变异株袭扰全球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关研究也在同步跟进。不同技术路线、针对不同变异株的疫苗相继研制成功,并实现大规模广泛接种,人群对新冠病毒的保护力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疫苗在预防

感染和预防重症、减少死亡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要看到,目前中国有2.67亿60岁及以上人口,超5000万老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种:有的认为自己深居简出,没什么社会活动,感染风险不高,不必接种;有的

觉得疫苗保护作用不大,打不打都一样;有的担心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还有的想“搭便车”,指望依靠他人建起免疫屏障。同时,新冠疫苗在国内仍属二类疫苗,不属于“强

制接种”的一类疫苗,要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进行接种。

 

提高疫苗接种率仍是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思想工作和科普工作很重要。

 

首先,事实证明,加快新冠疫苗接种是保护生命的重要途径。上海市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上海共有死亡病例190例,平均年龄82.52岁,7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总数的86.32%;而

在死亡病例中,只有12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种新冠疫苗——这说的是疫苗防重症的作用。

 

图片

北京一位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当前北京出现多起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不明显、传染性强,市民在哪些场合下需要佩戴N95口罩?

 

4月26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6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表示,北京市连续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续发和隐匿传播风险高,形势严峻。市民朋友要自觉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员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提醒市民朋友们外出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特别是在以下几种特殊场景,推荐佩戴N95或KN95口罩:

 

一是在医疗机构就医、陪同就医、取药时;

 

二是在探视高龄老年人、婴幼儿或有基础性疾病人员时;

 

三是进行核酸检测、收取外卖快递时;

 

四是出入人员密集及通风差的密闭场所时,如KTV、地下农贸市场、地下棋牌室等;

 

五是风险难以判定但需要和陌生人近距离沟通,如维修或装修人员上门服务、与销售人员沟通时。

 

上周五0点,国内油价在经理七连涨后首次迎来大幅下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43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45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45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21.5元。

 

对于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的关系,中石化也在官方微信中搬出民间热梗“国际涨,你就涨,国际对你有影响;国际降,你不降,你和国际不一样。”并解释,真的是有误解,“真实的情况是:国际涨,国际降,都对国内有影响;国内涨,国内降,要看国际总变量。”

 

具体来说,首先是我国油价受国际油价影响。虽然中国是原油生产大国,且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很大,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也特别大。最近3年,我们从海外进口的原油就占到了70%以上。

 

其次,我国油价不是1天一调,是10个工作日才调一次。同时,本轮调整周期(10工作日)内的均价变化量不是最高价,也不是最低价。

 

从近两年两年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走势图来看,国内油价一直是跟随国际油价变化的。

 

 
 
来源:新闻中心网

 

为了帮助本市华文教师解决医疗保险问题,万盛发集团于昨(26)日上午在温莎酒店-银庭大酒家举办第六次赠送医保卡活动。

 

张丰裕先生代表万盛发集团向各华文中心负责人赠送医保卡代金。

张丰裕先生代表万盛发集团向各华文中心负责人赠送医保卡代金。

 

当日,时代广场投资股份公司总经理张丰裕先生代表万盛发集团分别向礼文、越中、颍川、啟秀、胡文强、忠义等华文中心的负责人赠送所有教师的医保卡代金。据悉,今年共有91位华文

教师获得该集团赠送医保卡,每份全年医保卡代金为80零5000元,总值约7500万元。值此,张丰裕先生也表示正在各华文中心就读的学生若有父母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不幸逝世,可综合

名册,该集团将会提供帮助。



当日,各华文中心负责人告知,经去年的第四波疫情后,各华文中心的学生人数减少,导致中心各方面收入有很大的影响。他们也对万盛发集团一直以来对华人教师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起,万盛发集团每年向在各华文中心裡传授民族文化的所有教师赠送全年医保卡,6年来赠送医保卡代金总值逾6亿元。

 

 

 

中东土豪变身短视频平台上的外国“老铁”;老美爱上了“修仙”“霸总”小说;巴黎米兰少女抛弃ZARA爱上中国快时尚……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背后,是新一轮出海浪潮下,中国出海企业创下的战绩。

 

这两年,出海行业快速升温,成为大热门和新风口。许多出海从业者发现“参会的人明显变多了”。除了业已出海的同行,原先做国内市场的、想了解出海的、准备出海的、在岸边观望的企业都来了。

 

中国企业出海,已经形成一股新的浪潮。

 

互联网大厂也早已行动:阿里成立“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腾讯游戏成立海外游戏发行品牌Level Infinite,其他诸如字节、快手、小米、滴滴、美团、爱奇艺等,也无一不在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必须走出去”几乎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共识。

 

出海的方向亦有所转变。中国互联网产业从90年代末开始发端到2018年差不多整整20年,如果说2011-2015年的第一波出海以工具类应用为主的话,新一波的出海浪潮进一步涵盖了游戏、短视频、直播、跨境电商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实现了全面开花。

 

算起来,互联网行业出海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观念的水位为何在近两年剧烈变化?

 

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当下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一系列重要的变化正在发生:伴随人口数量的逐渐触顶,国内互联网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逐渐见顶。2021年11月,国内电商行业更是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月度同比负增长。

 

日益逼仄的环境下,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和服务,几乎成了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寻找增量的必选方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微观层面上,自2012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全面爆发,5G、云、移动创新技术蓬勃发展,中国科技企业在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早就练就了一身本领,在很多领域初具全球竞争力,而科技出海、文化出海,也为中国企业的航海新征程加上了一层“光环”。

 

但是我们也发现,虽然越来越多企业奔向海外,试图打开新的成长空间,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面向更大市场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出海玩家们也会遭遇“水土不服”的挑战。

 

回顾近些年的“航海大事件”:Facebook停用中国区工具栏App,猎豹移动旗下所有App被谷歌全面封杀,亚马逊封号超过5万中国卖家……这些风险时时刻刻提醒着玩家们,出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面对复杂的出海环境,如何能出得顺利、站稳脚跟,究竟怎样才是出海的正确姿势?

 

在中国企业多年的出海历史上,有一家企业凭借丰富的全球化发展经验,成功将其软硬件产品以高端化定位打入了海外市场,那就是华为。作为中国最早进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华为的出海经验或许可以给中国出海科技企业一些借鉴。

 

1、奋斗者文化:无坚不摧的武器

 

华为从1996年开始“走出去”,10年后的2005年,海外销售额就超过了国内销售额。到2016年,华为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500多个网络的稳定运行,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

 

这样的成绩要归功于华为的企业文化——以奋斗者为本。在华为的价值观里,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这种奋斗者文化,成为了华为出海艰辛历程中“无坚不摧的武器”。

 

在华为内部,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一人一厨一狗”的员工故事。讲的是在印度洋上有一个叫科摩罗的岛国,经济极端落后。当时华为公司只有一个员工在这个岛上,有一只狗陪他,为了改善后勤生活,又增加了一名厨师。

 

科摩罗当地条件落后,一天只有一小时能用电,这位华为员工每天只能利用这一小时的短暂时间烧水做饭,给手机和电器充电。由于岛国的食物匮乏,他很长时间都吃不上蔬菜和水果。进出小岛的交通条件也十分凶险,只能靠九座螺旋桨小飞机和冲锋舟,还时常会遭遇海上风浪。

 

就在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一人一厨一狗,扎根当地6年,最终为科摩罗实现了全岛的2GGG覆盖和光纤到户,让岛上居民在任何一个角落上网,都像在深圳等国内大城市一样便捷。

 

科摩罗政府要员不止一次的在公众场合骄傲地宣告:“科摩罗是印度洋第一个上4.5G的国家!”用上智能手机的科摩罗朋友高兴地“炫耀”:“科摩罗的网络是世界上最好的!”

 

这段经历和故事最终被收录到一本叫做《一人一厨一狗》的书里。这本书讲述了华为人的一系列故事,包含了21位员工和他们的团队克难攻坚,拼出骄人成绩的经历。其中不少都是在海外奋斗的华为人,其中包括在物资匮乏的冰岛驻守八年的舒建珍;追击雷电的工程师熊膺等。

 

华为在海外开疆拓土,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华为人的奋进和坚守。

 

2、“ 捡破烂 ”式的海外开拓史

 

出海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套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的客场作战。在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市场,在没有名气、没有市场资源的时候,如何和潜在的客户建立联系,争取到外国客户的信任?

 

从2001年开始“走出去”的华为无疑对这一过程有着非常切身的体会。作为国内最早出海,也是“最早吃螃蟹”的企业,华为必须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海外客户对华为品牌毫无认知”的现实局面,开拓海外市场的困难可想而知。

 

华为内部对此有一种说法:要倒下五拨人,才能起来一片市场。曾经有些华为员工在国外待了一年,却连一个客户都见不到,只能铩羽而归。2001年任正非发布了那封著名的公开信《华为的冬天》,他在其中这样形容开拓海外市场的艰难——“再不找到方法,我们就会死”。

 

华为在这个问题上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了无数次探索,但最终在吃了无数次苦头后,成功蹚出了一条道路。

 

为熟悉和了解市场信息、客户需求,华为员工甚至会专门和企业退休员工、当地出租车司机,以及任何他们可以接触上的人谈心。

 

为了既不惊动客户,又能了解客户需求,华为人还会寻找过期标书,或者公开的企业招投标文件,以此分析客户需求和问题点,目的就是见面交流时,有更多的“底气”,增进信任关系,最终给客户提供超预期的体验。也因此,很多客户都知道了 “有一家中国公司专门捡破烂”。

 

这种取得客户信任的方法实际上也与华为的文化分不开。“以客户为中心”是深深印在每个华为人脑海中的一句话。它要求在与客户建立联系时,按照客户的兴趣点提供信息,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服务者。

 

任正非曾经这样描述这一文化内涵的来源:“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他们就不买我们小公司的货,我们就无米下锅,我们被迫接近了真理。”

 

正是在这种客户文化的指导下,华为成功找到了开拓海外市场的“秘诀”,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2004年获得荷兰电信公司Telfort合同开始,华为在2006-2009年一路打开欧洲市场,最终成功站稳了脚跟。

 

3、因地制宜与合作共赢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文化、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等差异,决定了中国企业出海不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应该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环境。

 

华为内部设有一个道德遵从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引导和规范华为员工从语言、习俗、宗教等方面主动适应和融入所在国家或地区,了解当地价值观,用当地人的观念去思考问题,用在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本地化问题上,华为通信业务撞开欧洲大门的几场战役,称得上是经典的案例。面对欧洲市场,华为根据不同国家的差异化需求定制了不同的市场策略。

 

面对严苛挑剔的英国电信运营商,彼时还处于年轻发展阶段的华为迎难而上,通过参加竞标的方式得到英国电信集团的专业指导与考核建议,并据此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后,华为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英国电信集团在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长处,最终实现了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成为了英国电信集团的优先供应商。

 

此外,与其他厂商展开合作也是华为开拓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攻克海外市场过程中,华为也在多个领域与当地公司展开合作。例如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华为3Com,通过其世界级的网络销售渠道来销售华为的数通产品;与西门子成立TD-SCDMA合资公司,推动TD—SCDMA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为华为的技术革新提供了驱动力。

 

甚至很多时候,华为宁可放弃一些市场、一些利益,也会和友商共同营建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产业链的利益。

 

这对于出海的初创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初创企业在没有名气、没有足够市场资源的时候,很难获得客户的认可,选对了合适的合作对象,尤其是了解当地环境并能够提供本地化服务的企业,能在关键时刻提供重要支持,帮助出海初创企业在陌生环境下站稳脚跟。

 

4、华为云,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升维

 

回顾中国企业出海的历史,过去多年间,中国企业增长故事的主旋律是海外设计、Made in China,处于“产业微笑曲线”的底部低价值环节。

 

而如今,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把品牌攥进自己手中,逐步获得品牌海外定价权,走向微笑曲线右端的高价值环节。出海的产品也逐渐从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原材料加工,过渡到数字化品牌、数字媒体和企业服务等领域。

 

可以说,中国的新一代出海企业正在实现能力的升维。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是提供互联网产品,还是打造消费品牌,精细化运营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出海企业对于“一站式出海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包括云技术,咨询与服务。

 

面对这一市场需求,作为出海的深刻践行者、过来人,华为云依托华为强大的海外资源与运营能力,正在战略加码出海市场,助力国内企业出海,帮助企业省时、省力地在海外走通商业模式,获得商业成功。

 

依托于华为的全球化布局经验,华为云一出生就在“海”里,业务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都设有代表处。目前华为云的全球可用区扩展到了65个,覆盖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合作伙伴的创新业务全球可达。

 

今年3月28日,华为云正式发布了华为云全球业务Boosting解决方案,为游戏、电商、文娱社交、金融等行业企业,在安全合规、应用加速、智能本地化、企业服务四大领域提供全球一站式、一致性体验的云服务,助力企业全速开拓全球市场。

 

 

可以说,拥有先天基因和禀赋优势的华为云天生就是“懂出海”的云,服务“多快好稳”——全球布局经验多,流量聚合增长快、本地服务资源好、安全合规创新稳。面对海外复杂的监管规则和快速变化的市场,有华为云这样的过来人、助力者,可以帮助国内出海企业克服水土不服的难题,少走弯路,更好地应对出海挑战。

 

例如在安全合规问题上,华为云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数据及个人隐私合规咨询,以专家经验和服务帮助客户高效合规治理。

 

针对出海企业在生产、营销、售后各阶段的本地化诉求,华为云构建了应用跨境测试、智能翻译、多语言文字识别、智能自动化四个智能本地化能力,并联合众多生态和伙伴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进行本地用户调研、本地资源对接、本地人才管理、本地运维服务、本地伙伴对接以及本地营销服务。

 

在客户体验方面,华为云通过WSA覆盖全球2800+的边缘节点和公网边缘多协议的加速能力,结合GA和云骨干CC连接实现跨国、跨洲的加速,为客户提供全栈、全网、全球的加速网络,助力行业应用实现端到端体验提升。对于出海企业面临的用户留存与转化困难问题,华为云协同华为终端云服务,“云云协同”帮助出海企业实现流量聚合,助力业务快速增长和品牌持续曝光。

 

为了帮助合作伙伴共享华为全球生态,华为云还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生态扶持计划,为出海企业提供培训赋能、技术支持、联合营销、商机共享等多项资源和支持。

 

当下的大航海时代,中国企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出海热潮当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成长为全球化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摆脱“低端制造”的标签,以行业主流身份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中国出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可以预见,2022年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仍然会继续加快,也会有越来越多新玩家加入到出海的阵营当中。

 

但新玩家们面对的出海环境已经迥然不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企业不仅要出得快,还得站得住;不能只靠自己,还要借力盟友;客户不但要引得来、也得留得住。而坚持奋斗、以客户为中心和因地制宜,始终是出海企业立足的基本准则。

 

来源:百度新闻网

 

从作为高品质和耐用性代名词的日本家电,到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的日之丸半导体,再到曾号称“液晶王国”、掌握全球一半以上份额的液晶面板等,日本制造曾一度创造辉煌历史,成为日企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张名片。

 

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却陷入停滞,频出的“造假”事件,也给其“质量神话”蒙上了阴影。日本国内也出现了“日本制造走下神坛”“光环褪色”等主张日本制造业衰退的论调。

 

许多日本媒体和学者也对日本制造业衰退这一现实进行了分析。近期,索尼原CEO出井伸之发表了新书《人生的经营》,他指出:“日企输给了中国”。

 

针对日本制造业为何无法战胜中国,他认为,原因在于日本无法从制造神话中摆脱出来,日本企业无法很好地与IT技术融合。而且,日企还存在着“官僚依存症”这一大问题。

 

日企被曾经的制造神话囚禁,跌入“创新陷阱”

 

“市场不断收缩,但又不知道怎么做商品才能卖得好。”

 

“技术周期快得惊人,自己的技能却不断地老化。”

 

这是如今许多日本制造业企业的烦恼。市场收缩、无法应对全球化、技术老化,使日本制造业陷入停滞。

 

出井伸之认为,之所以如此,最大原因在于日本无法摆脱战后复兴的制造业神话,沉溺于技术进步带来的辉煌。

 

他指出,传统制造业时代是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开发新技术、制作产品,再输送到市场,通过大量生产和降低成本来获利。“只要是新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消费者就会觉得‘好厉害啊,好厉害啊’。”在那样的年代,技术创新是制造业之本。

 

而如今的网络时代却刚好相反,是市场主导,企业需要倾听用户需求,通过利用现有技术来满足用户需求或是进行风险投资,费用定价也得由市场决定。Google、Facebook(现在的 Meta)、Apple等都是如此,产品可以免费,只需增加用户数量,通过广告等其它方式赚钱,不必开发新技术,商业模式完全被颠覆。

 

但日企仍然执拗于过去制造业对于技术的精益求精之中。日本制造向来讲究精细,这种特性在制造业的上游——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需要长期投入、持续跟踪、精益求精的领域,毫无疑问是优点。这也是日本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但对于“工匠精神”的过度偏执,也导致物极必反,让日本制造跌入“创新陷阱”。

 

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长汤之上隆,曾长期在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第一线从事半导体研发工作,其所著的《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也曾提到,日本电子信息产品过度追求精益求精,企业在产品品质和技术深度上投入大量资源,导致日本家电、手机、计算机等产品制造成本高、周期长,甚至超过了市场客户所需,到了曲高和寡的地步。而后崛起的中韩企业在规模、成本、效率上取得优势,满足了电子产品快速迭代、价格下移的需求,逐步超越日企。

 

“面对10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面对技术趋势转变,日本企业制度过于僵化,根本不能适应技术变革的趋势。”汤之上隆在书中写道。

 

中国制造通过技术革新拥抱未来,日本要接受现实

 

而在日本制造陷入低迷的同时,中国变身“世界工厂”,成为了制造业主角。

 

在《人生的经营》一书中,出井伸之介绍了如今在中国流行的商业模式——OMO(Online-Merge-Offline),即通过硬件与IT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OMO并不是简单地将IT技术导入业务,而是把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中国平台于2015年推出的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为例,该公司通过线上平台,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提供在线健康检查、医药品和营养补助食品的网络销售,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等服务。为了优化服务,平安好医生较好地活用用户提供的健康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针对用户个体的营销方案。

 

与日本企业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和用户的接触起始点就是从网络开始。”而日本企业的数字化改革很多还停留在表面,比如将传统印章升级为电子印章。

 

出井伸之指出,目前许多日企的数字化转型停留在“防守”阶段,属于“防守型数字化”(守りのデジタル),即通过数字化来变革现有业务流程。但这种防守型数字化转型,无法创造出新事物,必须转变为“进攻型数字化”(攻めのデジタル),从最开始的想法进行转变,这才是真正的数字化改革。“而当下的日本,连真正的数字化革命是什么都不知道”。

 

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字化革命?

 

出井伸之以汽车行业为例说,目前在汽车制造领域,电动汽车和自动化驾驶技术非常火热。但倘若仅仅将汽车领域的创新变革停留在“因为用电驾驶安静又安全”“把手离开方向盘也会跑”这样的想法,就还是被旧制造业思想所禁锢,无法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汽车领域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把汽车从驾驶工具这一概念中解放出来,不再将其视作单纯的移动工具。除了驾驶之外,还应当考虑汽车能够为人们实现什么服务,考虑硬件和IT技术融合之后的商业模式。

 

如今日本制造业市场不断缩小,中国企业却凭借先进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实现崛起。出井伸之认为,日本应该“真诚地接受这个现实,并共同创造制造业的新格局”。

 

将企业管理权完全交给政府,日企失去“主权”

 

在担任索尼CEO期间,出井伸之就发现日本企业存在“官僚依存症”这一问题,且多年来未曾改变。

 

过去,人们往往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归功于通商产业省(经济产业省的前身)的指导,夸大了政府系统的作用,因此日企在政府部门面前会选择“低头”,甚至一些企业把公司管理、经营全部抛给政府部门,几乎等于放弃了“主权”。

 

“无论做什么新事情,都得仰仗官员的判断,如果政府部门没有明确的判断指示,就无法作出任何新的挑战,这样的企业是有问题的。”出井伸之写道,他认为,如果不改善企业的“官僚依存症”就无法解决问题,但如今日本企业对于政府部门的依赖更甚。

 

出井伸之认为,区块链技术或许是未来日本可以领先的一个领域。但由于日本企业过度依赖政府部门,需要后者花费大量时间制定规则,或许会耽误这个领域的发展。“这就是一些日企逃到新加坡的原因。”出井伸之写道。

 

来源:百度新闻网

 

近期中国频频出手,祭出重拳打击反垄断。

 

起初滴滴的迅速上市,没几天中国祭出大棒,网络安全审查滴滴,令其股价跌32.7%,市值蒸发超过260亿美元。

 

中国监管层没有把目标局限于滴滴,而后没多久对22起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处罚,其中涉及阿里、腾讯等巨头。

 

促使中概股集体暴跌,腾讯股价从最高点算起,已经“腰斩”了一半。

 

这不禁让人们问,中国为何近期频频对这些互联网巨头进行反垄断打击呢?

 

从历史来看,垄断会抹杀许多的创新,不利于国家发展。

 

 

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间,期间必然会有一批人先富,再带领另一批人富起来。这当中会产生巨头,逐渐形成垄断效应,抹杀创新进而导致国家进步缓慢。日本与韩国的财阀就是一个例子。

 

美科企装“孙子”避查

 

当然不是说巨头会使国家经济倒退,只是会放缓国家的经济进步。

 

美国就是一直持续进行反垄断调查,让国内科技巨头不敢“动作太大”,甚至是要装“孙子”(微软持续在财报中说Linux系统很好,显得Windows系统不好,没有形成垄断效应躲过美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来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可以孵育出这么多的科技巨头。

 

腾讯可说几乎垄断了中国的一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几乎掌握了中国的全部流量。甚至应用宝(中国版Google Play)也是腾讯开发的。腾讯可以说支持谁,谁就可以成为巨头。滴滴就是一个例子,利用腾讯的巨大流量成为叫车巨头。

 

腾讯时常跟阿里巴巴对着干,阿里巴巴投了谁,腾讯就要投那个领域的对手。美团就是利用腾讯的流量红利来挤压饿了么的市场(外卖市场)。

 

强国企业百花齐放

 

在中国,天使投资人往往会问创业者:如果腾讯或阿里巴巴进入该领域,你该怎么办。

 

从这个问题可以见到巨头的垄断,对于中国创新发展造成阻碍。

 

对于企业来说,垄断性越强大越好;对国家来说,越弱的垄断性,越有利于国家快速发展。

 

中国打击反垄断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巨大的好处。

 

中国巨头此前在各个领域(电商、外卖、打车、社交、支付等)的飞扬跋扈或许得收敛一点。毕竟中国政府是世界中控制力最强的政府之一。

 

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强国,企业的百花齐放是必要的,而不是几个巨头的垄断。

 

来源:海洋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