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47个高危火险区域开展防火专项行动

 图为消防救援人员正在进山入林携装巡护。

 

中新网昆明5月3日电 (熊佳欣)为有效防范并化解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草原火灾隐患,降低火灾发生概率,“五一”劳动节期间,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陆续派出多支巡护分队共计464名

消防救援人员,在全省8个州市47个高危火险区内开展防火专项行动。

 

据统计,超98%的林火由人为引起,管住人、控住火是第一道防线。在人员较为集中的景区公园,消防救援人员通过设置互动体验区域,让游客零距离体验森林消防救援工作。“风力灭

火机是我们灭火作战的主要装备之一,可以体验一下……”在普洱市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普洱支队直属中队在景区入口设置装备展示区,通过邀请过往游客亲身体验,并讲解装备的基本参

数和主要作用,引导群众感受森林灭火工作的不易,在寓教于乐中开展科普宣教。

 

 

图为消防救援人员正在开展森林防火科普宣教活动。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在重点林区、高火险区、城市面山、旅游景区等关键重点部位,特别是森林火灾多发区,各执勤队伍灵活采取“定点设卡宣传与乘车载机具巡护相结合、地面巡护与无人机空中巡护相配合”

的方式开展携装巡护、设卡检查、现地勘察等行动,最大限度降低火灾风险。

 

“风花雪月”的大理闻名遐迩,大理州苍山一线,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情况复杂,很多点位车辆无法到达,消防救援人员采取携装和徒步的方式进行巡护,第一时间发现和劝阻可能导

致失火的各种行为。素有“滇山太祖”之称的老君山位于丽江与剑川、兰坪等县交界处,是此次专项行动的巡护重点,丽江支队玉龙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刘琦介绍,“今年老君山区域防火执勤点

位相较往年增加了40%,人员编配更精简,这得益于装备赋能。”

 

 

图为消防救援人员对可燃物进行踏查。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除加大对景区周边群众的防火科普和古建筑火灾风险隐患排查外,森林消防员通过收集老君山重要水源、防火道路、专业力量、重点保护目标等要素分布,结合实时热点、无人机监测数据

和地面巡护测量数据,建立了老君山防灭火指挥监测预警平台,为火灾防控提供了“智慧大脑”。在“宣传+管控”的多维防控格局、“空中+地面”的立体巡护模式下,火灾风险管控初见成效。

 

据了解,截至5月3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一线执勤队伍累计检查进入林区车辆1000余辆,巡护600公里,收缴火种300余个,制止野外用火20余起。此次防火专项行动有效推动了森林草

原防灭火工作向乡镇农村一线延伸,有效确保了全省“五一”节日期间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安全平稳。

 

 

 

 

上海疫情威脅全球經濟》不到30%的勞動力能夠工作,歐美公司還面臨「物流噩夢」-風傳媒

 

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5月2日0—24时,上海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3981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7121例。

 

此外,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2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4365例,治愈出院40496例,在院治疗13395例(其中重型488例,危重型88例),死亡474例。

来源:央广网

 

 

 

近日,国产男装品牌报喜鸟、七匹狼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双增长。

 

报喜鸟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公司深耕服装主业,持续加强产品研发、品牌和渠道的建设,提升运营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加大电商和新零售业务的开展力度,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公司整体运营能力和效率得到改善,因此营收和盈利能力稳健增长。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产业部主任卢福永表示,报喜鸟、七匹狼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增,有2020年同期疫情影响下业绩基数相对不高的原因,但也为疫情之下的男装行业注入一些亮色。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男士更为注重风格与时尚,更加愿意对自己的外表进行投资,进而推动男装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8.1万余家男装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近万家,增速达14%。

 

 
卢福永分析,相较于女装市场,男装市场总体规模偏小,且有多种不同特征。在生产端,男装的同质化竞争更加明显,品牌区分度远不如女装行业;而在消费端,男装市场的功能性消费特征更为明确,职业正装和时尚休闲作为主要的两条产品线,也符合大部分男装企业的产品布局。
 
 

“中国男装行业经历了快速扩张时期,目前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期,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可观。但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我国主要的男装品牌集中在中端市场,由此导致了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差异化发展不足。”卢福永补充道。

 

业内专家提出,当前,受多地突发疫情影响,市场订单量减少,而运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男装市场与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和销售面临不小的压力和困难。

 

记者了解到,我国男装产业现已具备一定规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包括以江浙沪地区的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以闽东南的晋江、石狮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及借助港、澳等优势而独立成长的粤南珠三角男装产业集群。那么,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国产男装企业该如何破圈?

 

 
 

 

破局的关键在于创新。红豆股份董事长戴敏君表示,2022年,红豆男装将锚定“舒适男装”新赛道,定位“经典舒适男装”,以新战略展现新姿态。

 

除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研发技术和营销模式等商业举措来提升影响力,男装领军品牌海澜之家还致力于向公众推广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近日,海澜之家正式发布基于传统生肖文化设计的“虎虎生风”IP服饰系列,为品牌找到一种更容易与中国消费者产生共鸣的沟通方式。

 

卢福永表示,品牌打造非常关键,立足自身特点,营造对应的品牌文化,丰富品牌内涵,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在营销方面,品牌要向全渠道努力,力争精准营销,但对流量的追求也要更加理性。

 

此外,他认为,必须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男装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是对品牌、品质、设计、工艺、功能、性价比等多种需求元素的叠加,对男装品牌的产品和服务都将带来极大挑战,男装品牌需要在多元市场需求变化中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经济日报 记者 刘瑾

 

300万年前,衣不蔽体的祖先难以想象如今人类的时尚穿搭,也不会想到为自己披上一件遮风挡雨的外衣早已成为一门叫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并与艺术、科技息息相关。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食物与衣服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服装作为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必需品,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它是具象的艺术表达,距离哲学很远,与科技更无瓜葛。直到工业革命的兴起,服装设计才开始逐渐摆脱工业设计再创造这一简单的操作流程,而是从消费者多元的需求出发,考虑与社会、与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关系。

 

 

衬衫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周代就已出现了早期的衬衫,被称为“中衣”,后称“中单”。汉代称近身的衫为“厕牏”,到宋代已用衬衫之名。西方直到20世纪初,经过几个世纪改良后的衬衫才逐渐形成如今基础款雏形。20世纪是衬衫发展的黄金时期,欧洲和北美白领阶层选择衬衫作为工作服装。同时,化纤也逐渐代替棉纺成为衬衫原料,防缩防皱技术也被应用到版型设计,以及成本优势等,都促使衬衫成为大众衣柜中常见的服饰。西式衬衫自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最初多为男士使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受到女士的青睐,成为日常的服饰之一。

 

衬衫的角色,从贴身内衣到中衣,再到外衣,见证着人们对衬衫这一服装品类认知的改变,也道出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历史作为编年史者,一节又一节编织着巨大无朋的链条,但就衬衫的演变而言,无论是领口高低的调整,还是袖口形状的改变,任何一个细微变化都有可能成为推动行业前进的力量。

 

来源:百度新闻

 

香港媒体披露,中国官方将结束严格监管大型科技企业的做法,并让这些公司在提振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据香港《南华早报》今天(29日)引述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报道,中国官方将在“五一”假期之后,与大型科技公司举办座谈会,以向企业高管保证,监管机构将不再提出整改要求,或突然开出罚单。

 

受邀出席座谈会的大型科技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和字节跳动。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官方要向科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国家希望这些企业能发展壮大,并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提振中国经济。

 

消息人士也说,官方最快将于本周末召开另一场会议,以确保所有监管机构都了解到减轻监管力度的决定,并采取措施以达到减轻监管力度的要求。

 

中共政治局今天在会议上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来源:zaobao网

 

从人口红利,到工人红利,中国制造的未来已经清晰。

 

招工难,是几乎所有制造企业共同的呼声。广东外贸制造中小企业招工现场,老板比求职的工人还多;北京央企说,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制造巨头吐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薪依然抢不到人。

 

然而,工人紧缺的另一面是就业难,特别是千万级应届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结构性矛盾清楚地表明,不少人对工人的认知依旧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水线服装女工的水平,“脏繁重累”的集体记忆尚未消除,新的多元、自由就业理念又形成新的冲击,曾经一岗难求的制造业似乎不再是就业的首选。

 

未来,工人从哪里来?未来的中国制造又需要怎样的工人?

 

年轻人选择哪里,哪里就有未来。无可否认的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年轻人正在远离流水线,而流水线企业正在向国内外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产能。

 

幸运的是,装备制造巨头说,技术工人都将转型为工程师。大国工匠说,今后,技术工人就是企业的宝,像老中医,越老越吃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多方采访中发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环境正刷新年轻人对工人岗位的认知,技术工人在企业内部的地位持续上升,大国工匠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职业追求,一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正成为中国制造未来竞争力的支撑。

 

转变在路上,“中国创造”向未来。

 

 

“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2021年6月29日,在颁发“七一勋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专注焊工岗位50多年的艾爱国说。

 

艾爱国是黄红军、黄红兵兄弟的偶像。2000年出生的黄红军已经是一名工龄5年的焊工。

 

2017年,他和双胞胎弟弟黄红兵从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毕业后,进入中联重科(000157.SZ)工作。5年后,兄弟双双成为中联重科结构厂里的焊接高手,弟弟黄红兵尤其出色,在中联重科“工匠杯”新人焊接技能竞赛中夺得了第一名;在被誉为“焊接世界杯”的“‘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上获得三等奖

 

中联重科车间文化墙上介绍黄红兵的一段文字写道:“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高超精湛的焊接技能。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TIG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多种焊接技术都有很高的造诣。现在小臂班从事关键核心焊缝X射线探伤合格率达到99.9%。”

 

在他们兄弟进入工厂成为一名新产业工人的2017年,我国开启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而制定和实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然而,2021年8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接受采访时介绍,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甚至要达到2以上。目前,全国技能人才的总量占比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对比来看,比重还是偏低的,现在还不到30%。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技能人才总量占比能够达到70%~80%。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认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产业工人队伍目前还存在技能素质总体不高、技术工人总量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就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趋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力供求两侧均出现较大变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培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主要矛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杨伟民表示,当前,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制造业普遍缺少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青年的失业率高。

 

1995年出生的全国人大代表、建筑产业工人邹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前,建筑工地上确实青黄不接,施工现场大部分工友都是50后、60后。自由度较高的行业越来越多,年轻人就业选择越来越广泛,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建筑行业。

 

江西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刘斌说,很多的技术工种已经出现了断代现象,没有年轻人去做去尝试,而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需要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从而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奇迹得以延续。

 

王东明认为,无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应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组、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都是基础和关键。

 

那么,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能否吸引年轻人进入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新时代,未来的技术工人将呈现哪些独特的风采?

 

3月31日,73岁的艾爱国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掌握工艺流程的产业工人是企业急需的“香饽饽”,就算企业未来智能化、智慧化也都离不开自己的工匠

 

《中国经济周刊》广泛调研发现,未来的工人将不再是我们陈旧印象中的“又脏又黑”的蓝领,他们正在告别“危繁脏重”的工作环境,掌握着专精尖的技术,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的高端人才,享受着越来越好的就业机会,逐渐成为高收入群体,也赢得社会与政府越来越高的尊重与认可。

 

依靠精湛的技术,黄红军、黄红兵这对从湖南耒阳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年轻人,不光在老家盖起了新楼房,而且正计划着在长沙置业、买车。黄红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有些玩得好的(同学、朋友),有的做生意,有的搞工程,还有的打工,好像都没有我过得好。我们做的工作是累了一些,但是幸福感是蛮高的。”

 

中联重科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李晓虹说,随着公司智慧工厂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工人将转型为现场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将成为同一序列。

 

江铃集团HR领域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正在探索建立新技能人才的内部培养机制,公司内部新技能相关技术岗位均已优先向内部员工开放,帮助从事普工和传统工种的员工向新技能人才转型。

 

不光是黄红军兄弟这样的技术工人,新能源、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等行业受到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的青睐,一些传统被视为蓝领性质的岗位不乏博士、海归的身影,蓝领与白领之间的分隔线正在逐渐变得模糊。

 

1.4万月薪抢机械专业学生,专场招聘却“一个人都没走进来”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更多制造业领域技能型就业岗位。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这100个职业中,43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汽车生产消费领域需求旺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汽车饰件制造工”“汽车维修工”等职业新进排行;智能制造领域“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职业排位上升,缺工程度加大。

 

供需决定走势。紧缺,意味着技术人才在市场上的身价更高。

 

3年前,刘军从西安一所高校土木工程毕业,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近一年后离职,考研考公都未成功,先后去了粉笔教育、奈雪的茶,还运营过一段时间的美团外卖店。

 

现在,25岁的他回顾自己的经历,“闯了几年感觉没有掌握一个拿得出手的特长”,未来希望能扎根一个行业,找个有点技术门槛,又能进去学习提升的工作。

 

25岁的尹琦,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去过手机组装厂,待过汽车工厂,还曾在一家网吧混网管,主要是为了蹭免费的游戏。今年春节一过,他终于决定去学木工。

 

不管是曾军还是尹琦,他们都明白,高技能意味着高工资,更何况一技在手,终生不愁。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分公司总经理彭再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各个制造型企业里面,急需高技能型工匠人才,像高级焊工或者其他特殊工种,薪酬是非常高的。”

 

艾爱国认为,待遇是新工人岗位受到年轻人欢迎的根本,这些年,其任职的华菱湘潭钢铁厂技术工人的待遇随着企业效益上扬而水涨船高,“工人来了就不想走”。

 

江西车之宝汽车服务广场负责人龚小红说,汽修专业全国都缺人,非常好就业,有的技师收入可达年薪20万元,“你现在拿500名毕业生给我,我都能够闭着眼睛,随便就可以给他们安排就业”。

 

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今年2月,公司去一家985大学招聘机械、液压专业学生,给出的月薪高达1.4万元,“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给出这样的标准,是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专场招聘竟然无人问津,“一个学生都没走进来”。后来一打听,这一届的学生早已被其他大厂以更高的工资提前签约锁定。“人家一开口就是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

 

优渥的待遇,让求职者心中的天平悄然倾斜,就连“互联网大厂”员工也想“动一动”。智联研究院发布的春招行情报告,与2019年相比,2022年春季,6.3%的互联网从业者求职时期望转向加工制造业,比2019年提高2个百分点。

 

从全球制造产业发展史来看,伴随我国制造产业的整体升级发展,技术型工人必然越来越受欢迎。

 

四川大学教授陈维政认为,在德国、日本这些制造强国,技术工人非常吃香,大学生毕业找个大制造业的公司入职,当一个工匠型的技术型工人,那是工厂的一个宝。

 

艾爱国则说,未来技术工人“像老中医,越老越值钱”。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车间内部工作现场图

 

从工人到工程师,告别“危繁脏重”,这是一门体面的工作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推动简单重复的工作环节和“危繁脏重”的工作岗位尽快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加快重大安全风险领域“机器换人”。

 

与黄红军同在一个车间的95后焊工刘晴,今年通过测试以后,最近以“现场工程师”的新身份在中联重科上岗,原来的蓝色工装换成了新的西装,“今后工资是按照公司研发技术序列来发”,而其工作也将更多是操作焊接机器人。

 

黄红军说,他正计划报名去读本科,今年也申请转为现场工程师,“今后,我们转到智慧产业城去工作,那里都是智能产线,厂子大到看不到边。”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占地面积近1万亩,预计建成后将是世界工程机械领域最大规模的单体园区。

 

在已建成的挖掘机生产车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这里配备了众多充满科技感的自动化设备,AGV全自动机器人、RGV有轨输送小车、涂胶机器人,实现高度智能化作业。中联重科官方资料称,每6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

 

目前,中联重科有近万名技能工人。中联重科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李晓虹介绍,“十四五”期间,智慧产业城全面建成之后,中联重科的“现场工程师”将达到1万名。

 

不光是中联重科,在格力电器(000651.SZ)、华菱钢铁(000932.SZ)以及众多制造企业,还有一些服装生产企业,高度智能化的车间,已经改变了制造业曾经给人留下的“危繁脏重”陈旧印象,不少原来“危繁脏重”的工种要么彻底消失,要么脱胎换骨。

 

以前,油漆工是技术工种,塔机涂装需要很多工人手工操作,但油漆工作累,且容易患职业病。现在,作为全球最大的塔机制造商,中联重科采用智能制造之后,涂装全部是机器自动化操作,车间里面已经闻不到油漆的异味。

 

即便是看起来最脏最累的垃圾处理行业也在改变,在盈峰环境(000967.SZ),《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小型智能化设备使用率正在普及,环卫工人劳动强度下降;而永清环保(300187.SZ)的垃圾焚烧站,初看貌似一座花园,垃圾全程封闭运输进站,无人化作业处理,工人们只需要在屏幕上操作就完成绝大部分工作。

 

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风险高是传统建筑业的特点,年轻人不愿意干是行业共识。

 

邹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其所在的中建五局一方面研发建筑机器人,标准化程度高,取代一些危险性高的重活累活;另一方面“将很多传统在施工现场的工作,转移到了工厂车间,也是把施工现场的建筑工人带到了工厂,转变成为产业工人,开展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中建五局装饰公司洋湖人才公寓项目总工何昱明介绍,该项目工地设置了集中加工间,配备除尘设施,采用干式除尘技术统一处理现场粉尘,打造“无尘”工地,保护现场作业人员的呼吸健康。

 

各制造企业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向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获得更多年轻人的认同。

 

江铃集团HR领域相关负责人说,70后、80后员工更关注薪资水平、职业发展,而90后、00后则更关注工作中的自由度、工作环境和被团队关注,公司近年来采用新兴的自媒体渠道立体化宣传,改变年轻人对于制造业风格刻板的印象。

 

安徽联宝科技的产线工人宛俊龙说,他也曾经现身说法,说服了25个亲戚朋友来自己的工厂上班。“是有很多人会考虑去送快递、送外卖,但我会告诉他们,现在工厂工作环境很好,不是想象中的脏乱差,还可以包吃包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工厂上班你会有学习和晋升的空间,通过学习技术和积累经验,你会变得越来越值钱。”

 

“十四五”规划:“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作为一名95后,邹彬说,“我们更加在意自己的一个成长空间、社会地位,这是我跟父亲那一辈的最大区别。”

 

然而,江西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刘斌则认为:“现在的技术工人没有了当年的那种自豪感,给外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卖苦力的。所以会出现工人社会地位偏低的情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八级工资制,工人的技术等级与工资等级挂钩。八级工不仅待遇高,地位也极高。

 

“我爷爷是个木匠,是八级工,工资比厂长还要高,退休之后每年都有省领导来乡里看望。”说起爷爷当年的荣耀,湖南邵阳的禹先生至今仍感骄傲。

 

鹿新弟是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装调工,曾七获省部级科技奖,是赫赫有名的“大国工匠”。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鹿新弟参评正高级工程师时,却被公司拒绝,理由是:“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高级工程师,你评上了,怕别人有想法。工人没有资格评。”

 

鹿新弟所面对的现实,表明工人社会地位确实亟待提高,而改变正在发生。

 

2020年,酒钢集团能源中心的一线技术工人、首席技师杜均破格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2021年7月,鹿新弟终于评上正高级职称。

 

2022年1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既要捅破技术工人往上发展的“天花板”,还要打通职业横向发展的通道,为技能人才在待遇水平、激励保障上提供一些新的举措。

 

“泥瓦匠”邹彬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国家对产业工人的高度重视,也可以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引导。

 

邹彬是1995年出生在湖南新化县一个小山村,初中没毕业就跟着长辈到建筑工地打工,成了一名“小泥瓦匠”。2015年,在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邹彬拿到了砌筑项目优胜奖,为中国捧回该项目的第一块奖牌。2018年,22岁的邹彬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较上一届提高了2.28个百分点。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

 

江铃集团HR领域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要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一方面教育系统应围绕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逐步转变大家对于工人社会地位的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各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充分重视工人的发展,尊重关怀工人,提升工人福利待遇,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工人群体社会地位提升。

 

艾爱国则说,关键是待遇,如果技术工人待遇高,工作环境也好,社会地位自然会上升。

 

目前,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评价是五级,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今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我国正在为技能人才探索建立“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即由低到高,在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的基础上,再增设首席技师。

 

华峰化学(002064.SZ)新的“八级技工制”,给一线高级技术工人开出百万年薪。

 

不光是涨薪升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工人纳入股权激励范围。2021年6月,格力电器推出员工持股方案时就包括一批技术工人。董明珠称,涨薪留人效果并不理想,今后格力将重点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留住人才。

 

李晓虹说,中联重科授予股权激励的核心人员与企业骨干名册,有近百名技能人才名列其中。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来源:百度新闻网

 

 

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近期全国疫情继续呈现多点多源多链的复杂局面。多个省份的疫情传播链条多,既有外省溢入疫情,也有本地源头不清传播疫情,增加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河北、江苏、浙江、辽宁、安徽、江西、北京等省份疫情处置积极有效。吉林省疫情呈持续下降态势,吉林市疫情已进入隔离点阳性清零阶段,长春市疫情进入封控管控区清零阶段。上海市疫情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社会面疫情风险正逐步降低,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反弹防外溢任务十分艰巨。

 

来源:百度新闻网

 

2007年,衡英堂龙狮团团长徐梓衡荣获颁授“民间艺人”称号。从那一刻起,给他另一个想法:认为自己要对社会与国家更有责任和付出,以不愧国家对其的其待!于是,徐梓衡更加积极发

展龙狮与歌唱活动,他数十年来如一日的付出,获得国家的肯定与表彰,接二连三地荣获国家颁授“优秀艺人”至“人民艺人”称号。

 

徐梓衡(右)向多年来一直支持该团的龙狮艺术爱好者送感谢书。

徐梓衡(右)向多年来一直支持该团的龙狮艺术爱好者送感谢书。

 

本市着名艺人徐梓衡先生,他平易近人,尊老敬贤,谦逊热情……,数十年来,已为了本市龙狮与歌舞文艺作出积极的贡献。舞龙舞狮,锣声鼓响,小朋友们十分喜爱。他们不但喜欢看,

还喜欢听。徐梓衡先生也是一样,自小就爱好龙狮与歌舞文艺。可是,由于生活贫困,家境的条件不许可,更何况没有多余钱让自己去投学达成愿望。不过,徐梓衡就认为,如果学习龙狮

的话,那就不用学费而父母不用添加负担。孕育的梦想终于在1975年解放之后至1985年期间,徐梓衡参加了精英堂,跟姨丈学习龙狮艺术。1986年,徐梓衡就成立了衡英堂龙狮团。

 

发展龙狮与歌舞作出贡献 ảnh 1

徐梓衡受邀为醒狮点睛开光。

 

成立初时的10年期间,该团的确的遇到了诸多困难,一来是经济有限,而且没有顾问的支持,每年期盼送给的狮头狮尾都十分困难,但他没有放弃,不忘初心,坚强奋勇向前迈进。当时,

徐梓衡搜集与参考很多外国、尤其是香港的与龙狮相关片段,借此学习以提高水准。在1997起,后起之秀的衡英堂就得到家长们开始关照和支持而作出赞助。该团不断努力,演好自己,不

负众望,后来得到了更多社会各界的资助。从此,衡英堂开始好转,有了良好发展的方向。

 

在2007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前来我国访问时,该团荣幸受邀表演。从此,该团奠下了知名度的基础。2010年,日本王子特邀该团赴日表演,更令衡英堂声誉日隆。该团不会因此而骄

傲,反而注重与不断提到表演龙狮艺术。此外,国家或是各省、市庆祝各大节日的重要节目,衡英堂都经常受邀参与演出。此外,该团也出国交流学习与提高专门水准。与外国狮团缔结盟

友,大家共同交流与切磋技艺。多年来,市方举办“国际龙狮赛裁判培训班”时,都邀请徐梓衡担任讲师。30多年来,衡哥与团中多位武师就默默栽培一批批运动员而付出了不少心血与精

力。他们栽培了不少运动员,但有的已离开。他们又再栽培一批批新人,为了龙狮艺术生生不息而不断发掘与栽培新秀,让他们能够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