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视再次聚焦杭州。

 


杭州,几千年来人们对她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美丽的风景之上。但近20年来,她却走到了时代的前沿。

 


电子商务服务能力之最,全中国B2B交易平台当中,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40%在杭州;云计算能力全国之最,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当中,占比达到43%;互联网工程师净流入率全国之最,达到12.46%,位居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眼下已成为支撑杭州发展的两大引擎之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重磅打造了一档系列节目——中国产业地标。节目旨在走访有鲜明制造业基因和特色的地标性城市,寻找散落在城市发展脉络当中的产业烙印,探寻产业发展、产业变革和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期《对话》中国产业地标系列节目走进杭州,聚焦杭州的数字经济。

 

 



 杭州日报记者 法鑫 摄

 


节目昨晚在CCTV-2央视财经频道首播,在60分钟的时间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和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网易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等,对话央视知名主持人陈伟鸿,共同探讨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探索与实践。

 

《对话·中国产业地标:杭州 数字经济》

 

 

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并非只是口号,数据可以说话

 

 


《对话》一开始,周江勇向大家展示了良渚古城遗址的玉琮仿制品。细如发丝的优美线条,无与伦比的精致。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良渚这只玉琮里就为我们留下了今天的启示。

 


“这件惊世作品体现了精湛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先进技术。数字经济看似一个经济形态,实际上就是新技术的应用。”周江勇说,数字经济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所形成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当年制造玉琮的技术,还是现在的数字技术,都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经济新常态下的杭州,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锻造一把创新的钥匙,打开增长之锁,开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新局面?这些年,杭州已然找到答案并游刃其中——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创新到数字治理,数字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全方位融入杭州经济社会各领域。不久前,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勇立数字时代潮头的雄心进一步显露。

 


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并非只是口号,数据可以说话: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35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4.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50%以上。今年上半年,继续增长15.5%,连续17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周江勇书记用了
“1”“49”“2006”“32”“48”
五组数字来诠释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正全面实施“三化融合”行动,即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争取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等方面领跑全国乃至全球,为数字中国建设当好先锋、提供样本。

 


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周江勇书记用了“1”“49”“2006”“32”“48”五组数字来诠释。

 

 

 

 

 

 


“1”,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49”,阿里巴巴每秒能处理49万笔交易。


“2006”,即2006年网易回杭州发展。

 
“32”,记录了娃哈哈在杭州的创业守业史。

 

“48”,刷新着杭州城市大脑应用场景拓展速度。

 

 


这五组数字在杭州的过往、现在、未来代表着什么?杭州数字经济密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涵义?

 

 


杭州日报记者 法鑫 摄

 

 


杭州日报记者 法鑫 摄

 

 

 

 

“1”“49”“2006”“32”“48”

数字经济的杭州密码

 


谈数字经济,当然少不了数字。

 


市委书记周江勇用“1”“49”“2006”“32”“48”五组数字,诠释了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讲述了杭州发展数字经济的轨迹和路径,展望了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

 


那么,这些数字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1”

 

杭州梦想——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一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杭州是一座风景秀美的休闲旅游城市。可去年10月11日,杭州在全国率先喊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口号。

 


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支撑力量?这是节目主持人陈伟鸿的疑问,杭州市民也很想知道。

 


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绝不是一时兴起、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形势的客观判断和现实的理性思考。

 


去年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上,周江勇说,这既是一种时代责任、一种使命担当,也是一种自我挑战、一种雄心壮志,杭州充满自信。

 


自信来自哪里?对话中周江勇说,自信来自杭州良好的数字产业基础。去年,全市数字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超过了50%,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4,连续17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杭州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大华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163家上市企业中,数字经济领域占据半壁江山;杭州城市大脑入选了四大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第一城”是杭州的梦想与追求,也表明了杭州的决心。

 


实现梦想,杭州有清晰的路径,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

 

 

 

“49”

 


49万笔,这是阿里巴巴去年“双11”每秒钟生成的订单量,之后数亿个包裹经过计算,准确无误地送到客户手上。

 


很多城市羡慕杭州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为什么会诞生在杭州,而不是其他城市?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周江勇书记。

 


周江勇说,任何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在一个地方孕育、成长、发展,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的集成。

 


所谓天时,是抓住了时代的潮流。上世纪90年代前后,信息化浪潮到来,互联网迅猛发展,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巴巴人敢于拥抱时代,抱着“让天下没有难生意”的理念开始逐梦之路。

 


所谓地利,是杭州独特的人文环境,为创业、创新、创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一批企业家和企业茁壮成长。

 


杭州最大的人和,就是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阿里巴巴和杭州,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说,杭州与阿里巴巴,是彼此成就了对方。杭州的好山好水好环境,为阿里巴巴20年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阿里巴巴从电子商务起家,一路伴随着杭州发展成为了全国电子商务之都。

 

 

 

 

今天,阿里巴巴走向布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也希望伴随杭州全方面、全社会、全产业链走向数字经济,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的第一城。

 

 

 

“2006”
代表2006年。这一年,35岁的丁磊来到杭州,成立了网易。

 


提到丁磊,很多人会马上想到“跨界”。他养过猪,做过游戏,还搭建了一个音乐世界。但网易说到底还是一个数字经济企业。

 


2006年,丁磊为什么选择来杭州?

 


节目中丁磊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宁波人,大学时去了成都读书,毕业后又回宁波工作两年。

 


1995年,丁磊到广州打拼,1997年成立了网易公司,取名“网易”,丁磊说,就是想让互联网变得更加容易。

 


2006年,丁磊来杭州参加“春回燕归”活动。这个活动就是希望在外的浙江籍IT人士能够回到杭州创业。“我之所以回来,不只是说看到了杭州山水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我体验到了杭州市政府服务意识的强烈。”

 

 

 

 

 

丁磊回忆,2006年的一个下午,他去跟滨江区政府谈项目,结果一个小时不到,政府工作人员就把他的需求听明白了,第二天就陪着他去选址。而且接下来,工作人员连续一个月,陪他看了七个地方,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杭州市政府在为企业服务方面,是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32”


这个数字看似很小,实际上它记录了杭州一家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创新,最终发展成为民营企业五百强之一的卓越历程。这家企业就是娃哈哈集团。

 


曾经有人说,宗庆后不太看好产业数字化。节目中宗庆后回应说,其实娃哈哈很早就登上了数字经济这趟列车。

 


现在,宗庆后还有个新职务——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

 

 

 

 

 

宗庆后说,娃哈哈的数字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首次从外部引进系统,初步实现了销售和财务的业务信息化。那时,国内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在使用最原始的纸质订单。

 


现场宗庆后还透露,娃哈哈除了要把主业做好以外,还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国家科研事业做贡献。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采用机器人技术解决箱型物品自动装车的问题,期望开发出系列化的智能物流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周江勇说,不但娃哈哈做得好,杭州其他企业也做得很好。现在全市有7.4万家的企业,都已经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云来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争取三年之内所有的企业都能上云。

 

 

 

“48”
这是今年底杭州城市大脑上线的应用场景数量。

 

 

 

杭州是第一个提出并建设城市大脑的城市,这个概念该如何理解?

 


周江勇说,简单的解读就是让城市学会思考,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大脑如何落地?就是通过一个场景来展示。比如交通,杭州曾是全国交通拥堵指数前三的城市,通过这几年的城市大脑的不断应用,杭州的交通拥堵指数已经下降到全国第35位。杭州也是一个旅游城市,一年接待人数超过1.8亿人次,旅游旺季时,一房难求。现在通过城市大脑,10秒钟就能找到哪里有空房,30秒钟可以完成入住。

 


现在杭州已经形成了37个应用场景,11个正在开发,总共48个应用场景,将在年底城市大脑上全部开放。

 


节目最后主持人发出了杭州的“十年之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十年之后,杭州会呈现什么样的风貌?

 


周江勇说,5G时代已经到来,4G改变生活,5G将改变社会。所以在可期的今后几年,在5G商用和产业化的背景下,完全可以赋能杭州数字经济的第一城。我们杭州人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杭州一定勇立潮头,钱塘一定永远繁华。

 

 

 

 

 

 
除了参加访谈的阿里巴巴、网易、娃哈哈外,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的同样是“超豪华阵容”。

 


海康威视、新华三、连连科技、微医、大搜车、每日互动、中策橡胶、万事利、春风动力等,在各自领域为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贡献着自己的价值。

 


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大潮和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他们有什么话要说?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数字经济的冲击,我认为是机会,海康威视就抓住了机会,同时也感知到了市场的灵气。

 

 

 

 

 

 

 


连连集团总裁朱晓松:2004年我们在杭州成立,有幸跟阿里巴巴在一个楼里,学到了不少。但是更多的是,因为离得近,阿里让我们少了一种崇拜,而多了认同感。

 

 

 

 

 

 


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微医2008年从中关村来到杭州。杭州是一个最适合沉下心、扎下根创业的地方,现在微医已经成长为国际领先的数字医疗平台,每天有8万-12万的诊疗人才,相当于5家三甲医院。

 

 

 

 

 

 

大搜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姚军红:大搜车是一家聚焦于汽车行业做数字经济的公司,我们到杭州就是奔着阿里巴巴来的,当年我们从阿里巴巴挖了上百号人才,现在我们变成阿里巴巴的生态公司。“独木不成林”,最终人才的流动让企业更好走在一起,让杭州城市的数字经济的亮色越来越丰富多彩。

 

 

 

 

 

 

 


每日互动首席执行官方毅:我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和受过挫折的创业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最深的是,我在顺境的时候政府看不见,我在逆境和受挫的时候,政府的领导就出来了。现在我就住在阿里巴巴的对面,每天跑步看着阿里的灯光给我激励。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现在数字技术在我们轮胎上应用越来越密切,我们研发的轮胎已经非常智能化了,在生成轮胎里植入一个芯片可以及时发现它的轨迹、温度、压力这些所有的参数。在爆裂之前有任何迹象,它都会主动发出轮胎的信号,告诉司机,甚至告诉我告诉我们管理后台,极大地保证了用户使用轮胎的安全。

 

 

 

 

 

 

 


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 :我们是杭州传统的企业,传统产业进行了转型升级,达到了世界领先技术,可以与世界品牌相提并论,这都是人工智能制造帮助我们实现的。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国贵:我们在2012年开始着手数字化改造,现在发动机运转状况和摩托车驾驶整个情况,都能够上传到云平台,帮助我们优化产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于英涛:我们是数字产业化的领军企业,也是产业数字化的服务者和赋能者,我们帮助百行百业的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致力于做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供应商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以上内容转自杭州《都市快报》,记者 殷军领 部分图片自“CCTV对话”。